- 年份
- 2024(4565)
- 2023(6711)
- 2022(5652)
- 2021(5272)
- 2020(4383)
- 2019(10113)
- 2018(10090)
- 2017(18776)
- 2016(10722)
- 2015(11548)
- 2014(11823)
- 2013(11548)
- 2012(10615)
- 2011(9773)
- 2010(10178)
- 2009(9411)
- 2008(9885)
- 2007(8477)
- 2006(7729)
- 2005(7154)
- 学科
- 济(45758)
- 经济(45702)
- 管理(30486)
- 业(26369)
- 企(22309)
- 企业(22309)
- 方法(17657)
- 中国(16228)
- 数学(15170)
- 数学方法(14938)
- 财(13908)
- 制(12924)
- 学(11458)
- 地方(10233)
- 农(9723)
- 体(9616)
- 业经(9174)
- 体制(8318)
- 理论(8304)
- 银(8255)
- 银行(8241)
- 融(8202)
- 金融(8201)
- 行(7906)
- 务(7863)
- 财务(7851)
- 财务管理(7832)
- 企业财务(7544)
- 城市(6787)
- 环境(6724)
- 机构
- 大学(159012)
- 学院(155137)
- 济(63451)
- 经济(61887)
- 研究(58484)
- 管理(53655)
- 理学(45204)
- 理学院(44511)
- 管理学(43632)
- 管理学院(43286)
- 中国(42576)
- 科学(35815)
- 京(35144)
- 财(33560)
- 所(30118)
- 研究所(27022)
- 财经(25745)
- 农(25115)
- 中心(24704)
- 江(24567)
- 经(23357)
- 范(23344)
- 师范(23104)
- 北京(22399)
- 业大(21629)
- 院(21538)
- 经济学(20851)
- 农业(19487)
- 州(19401)
- 财经大学(19147)
- 基金
- 项目(99160)
- 科学(78531)
- 基金(73074)
- 研究(70460)
- 家(64800)
- 国家(64278)
- 科学基金(54696)
- 社会(46224)
- 社会科(43936)
- 社会科学(43921)
- 基金项目(38166)
- 省(37123)
- 自然(35297)
- 自然科(34489)
- 自然科学(34478)
- 自然科学基金(33860)
- 教育(32946)
- 划(32926)
- 资助(29877)
- 编号(26272)
- 重点(22903)
- 成果(22753)
- 部(22451)
- 发(21116)
- 课题(19908)
- 国家社会(19870)
- 创(19616)
- 性(19564)
- 教育部(19222)
- 科研(18568)
共检索到243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罗勇 姚月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从需求侧发力,出现中高品质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个轮子"发力,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既能直接作用于城市的土地因子,又能间接影响城市的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因子。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存在编制理念滞后、编制类型不够丰富、编制技术有待提升等种种问题,需要运用"加减乘除"的思路推进城市规划编制理念、类型、内容、技术、管理等方面改革,使规划成为促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推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衍庆 罗勇 姚月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从需求侧发力,出现中高品质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个轮子"发力,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戴良铁 江晓黎
经营的辩证法有时候是很奇妙的,减少是为了增加,集中一点却能够走向世界。做减法,回归主业1987年成立的飞亚达先后发展了钟表及其零配件的生产与销售,西安、深圳和上海的三家餐饮娱乐公司,以及深圳的两家工业企业。这种缺乏内在逻辑的"发展"不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邵智宝
201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拓展农村金融业务"的要求,坚定机构战略定位,规划五年支农目标,单列"三农"信贷计划,以服务"三农"的"加减乘除"创新,促进服务"三农"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2014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902亿元,较2009年增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景峰 李慜劼
近期,财政部全面启动《会计法》的第三次修订工作,这既是会计行业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笔者认为,在本次《会计法》修订中,要用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主要是做好吸收先进的"加法"、剔除落后的"减法"、创新驱动的"乘法"、提升效率的"除法",将《会计法》打造成一部符合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实践成果、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性法律。
关键词:
《会计法》 会计法规 会计核算 加减乘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闵学
石油化工总厂生产工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属高危行业,存在生命健康,艰苦环境、家庭负担和工作连续节奏快的五大压力。文章认为,把加减乘除运算式运用到职工心理疏导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创职工稳、安全好、效益优、企业兴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加减乘除 心理疏导 职工思想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闵学
石油化工总厂生产工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属高危行业,存在生命健康,艰苦环境、家庭负担和工作连续节奏快的五大压力。文章认为,把加减乘除运算式运用到职工心理疏导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创职工稳、安全好、效益优、企业兴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加减乘除 心理疏导 职工思想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闵学
石油化工总厂生产工艺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属高危行业,存在生命健康,艰苦环境、家庭负担和工作连续节奏快的五大压力。文章认为,把加减乘除运算式运用到职工心理疏导工作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开创职工稳、安全好、效益优、企业兴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加减乘除 心理疏导 职工思想工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付博文 傅光明
贯彻实施好新预算法是各级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切实做好预算法宣传学习贯彻落实,要加减乘除多法并举,学用结合,把预算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学习宣传预算法多做加法。切实增强预算法治观念,树立先预算后支出的观念,明确违反法律追究责任的观念。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加强预算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准确掌握新预算法的精神、原则和各项具体规定,把新预算法的各项规定作为从事预算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坚持学以致用,经常对照检查,严格依法办事,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做好预算法的宣传普及工作,广泛宣传新预算法,把新预算法作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斌
影响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但真正涉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深层次原因来自内部约束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笔者日益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小微企业群体对发展的渴求。可至今他们距离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锐
"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言简意赅的凸显了改革的艰巨性,指明了改革的路径。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法,首要命题就是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占比。虽然目前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上升到了50.5%,但与发达国家70%的比重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促进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新兴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雨榴 夏方舟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严金明 张雨榴 夏方舟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利用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发挥土地利用规划配置土地要素的关键基础和完善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作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优化土地供应的数量、空间和时序结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案例研究。研究结果:在系统论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协调、有序和系统三个视角出发,从数量角度提高土地利用供求的匹配度和土地利用效率,从空间角度统筹各类横向规划布局和各级主体纵向行政尺度,从时序角度协调规划的机动弹性、细节空间和地类动态变更机制。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协调的系统观、有序的系统观和动态的系统观,着重对土地利用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时序关系进行调整,形成功能协调、层次有序和动态反馈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