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9)
2023(4356)
2022(3784)
2021(3635)
2020(3061)
2019(7396)
2018(7456)
2017(14618)
2016(8019)
2015(9143)
2014(9223)
2013(8985)
2012(7934)
2011(7377)
2010(7801)
2009(7308)
2008(7158)
2007(6415)
2006(5669)
2005(5063)
作者
(23630)
(19449)
(19210)
(18529)
(12703)
(9323)
(8789)
(7542)
(7528)
(7080)
(6760)
(6603)
(6270)
(6186)
(6174)
(5963)
(5777)
(5634)
(5598)
(5436)
(4802)
(4788)
(4701)
(4669)
(4421)
(4379)
(4307)
(4028)
(3848)
(3798)
学科
(38583)
经济(38545)
管理(21355)
方法(19029)
(18427)
数学(17133)
数学方法(16645)
(15162)
企业(15162)
中国(13557)
地方(8211)
理论(8067)
(8006)
(7478)
城市(6635)
业经(6534)
(5824)
(5428)
环境(5206)
人口(5115)
(5075)
贸易(5070)
(4990)
农业(4887)
(4835)
城市经济(4808)
(4697)
(4364)
(4260)
银行(4258)
机构
大学(121207)
学院(119997)
(46546)
管理(45504)
经济(45329)
研究(39520)
理学(39122)
理学院(38614)
管理学(37461)
管理学院(37234)
中国(28665)
(26573)
科学(25271)
(20713)
(20088)
(18222)
研究所(18198)
师范(18120)
(17754)
中心(17148)
财经(16878)
北京(16870)
业大(15927)
(15249)
(15200)
(14856)
师范大学(14661)
经济学(14544)
(14101)
经济学院(12949)
基金
项目(78692)
科学(62775)
基金(57528)
研究(55614)
(50033)
国家(49679)
科学基金(43549)
社会(35707)
社会科(33933)
社会科学(33922)
(30437)
基金项目(29955)
自然(29108)
自然科(28510)
自然科学(28508)
自然科学基金(27951)
教育(26644)
(26138)
资助(24595)
编号(22298)
成果(17896)
重点(17763)
(16830)
(16245)
课题(16025)
(15515)
国家社会(14643)
科研(14609)
创新(14575)
教育部(14549)
期刊
(50999)
经济(50999)
研究(38801)
中国(21588)
科学(17823)
学报(17140)
管理(16556)
(15597)
教育(14423)
大学(13321)
(13010)
学学(12456)
技术(11883)
财经(9225)
统计(8781)
农业(8634)
问题(8536)
(8055)
金融(8055)
经济研究(8037)
(7989)
(7737)
业经(7641)
决策(7156)
城市(7021)
(6605)
技术经济(6454)
现代(6165)
资源(6017)
图书(5976)
共检索到175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文耀  
适度人口是人口经济学、特别是西方人口经济学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作者对实际统计资料的分析证明,在城市人口规模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人口适度分布与最佳分布问题。城市人口规模适度分布与最佳分布应该是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莉   陈可怡  
城市规模是人口流动的结果和表现,城市规模分布是否合理,关键在于不同规模城市之间能否形成分工与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对城市规模的分布、变化进行准确度量,并探究背后的驱动因素。为此,运用中国29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六普与七普人口数据,检验Zipf定律和Gibrat定律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上的适用性,并比较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在2010至2020年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来看,296个地级以上城市总体不满足Gibrat定律,而Zipf定律的适用度在提高,从十年间的对比来看,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从中国十九个城市群内城市规模分布的情况来看,十年间绝大多数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度上升,城市间规模差距变大。第一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体量突出,第二档城市群的规模体系较为平均,第三档城市群建设初见雏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邓智团  樊豪斌  
文章利用中国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数据,通过多参数模型的比较与检验,对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与变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并不遵循幂律分布,不适合采用帕累托分布或齐夫定律分析;与简单的对数正态分布相比,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分布更符合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且拥有对数正态分布的中间主体,上下尾部更接近幂律分布,从2000年开始上尾比下尾更厚重;从模型拟合变化来看,过去20年里的5个年份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增长速度不同,发散式增长显著,与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的最佳分布或适度分布相比,2000年后处于上尾的大中城市的数量和人口规模增长迅速,处于下尾的中小城市数量多但人口规模增长动力相对不足。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检视当前中国的城市人口规模政策,并对新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晓丽  沈得芳  张玉  
利用我国2002-2012年省级出口贸易数据,实证分析出口贸易对我国各省区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出口贸易能够显著促进城市集中度的提高,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以帕累托系数衡量的城市集中度增加0.36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能够显著促进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集中,对中部地区城市人口集中的影响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对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表现出一定的分散化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俊群  
论证城市人口规模应从何入手?从理论上说,这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城市功能大小有关,从实际考察,则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直接相联系。而要论证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虽然可以采取经济分析的办法,但实践证明,用经济去考察人口,有些牵强。主要是各种经济因素与人口的关系不很紧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而用综合的办法分析,各种因素太复杂,且不易理出头绪来。用考察住宅的办法分析人口规模,论证简便,关系密切,实际上,许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肖洪  田怀玉  朱佩娟  于桓凯  
城市人口分布变化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系统,掌握其规律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用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系统(MAS)、元胞自动机(CA)环境及城市人口密度模型构建精确到街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型,并以长沙为例,分析城市人口分布的演变过程,为相关的调控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其模拟的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长沙市将形成"市中心人口快速增长,近郊区人口缓慢增长,沿湘江畔、沿五一大道及岳麓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人口密集"的发展格局。与以往的模型进行相比,所获得的模拟结果精度更高,更接近于实际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在《论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一文中,我们已经谈到正金字型、正工字型城市人口规模结构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倒工字型、倒金字型的则会降低人口城市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分析了制约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各种因素。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特点、制约因素,并对其调整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密切相关,而且与城市人口规模结构也有一种内在的联系。探讨这一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入研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战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华   张炜   宋辉   袁智勇   周国华   李秋泓   陈奕璋   朱佩娟  
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人口结构指数、人口密度与标准差椭圆,解析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特征,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夜间灯光数据与POI地理大数据等多源数据,利用队列因素法、FLUS-Markov模型与多源信息融合方法,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及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模拟未来长沙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呈现“集聚—离散”的双重特征、“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单中心+多组团”有机疏散的分布格局,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从“中心高度集聚”逐渐向“边缘迅速发展”转变,人口重心向西南侧迁移,呈现“内疏外扩”的发展趋势。(2)2021—2035年长沙市主城区人口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常住人口规模将稳步增长,增速逐年下降。利用FLUS-Markov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总体Kappa系数为0.91,建设用地的向外扩张与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强化未来人口空间分布的圈层式结构与向外拓展趋势。(3)未来长沙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保持相对稳定,核心区、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街道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显著,逐渐形成4个人口密度高集聚区和2个次集聚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彦光  单纬东  
以河南省北部为研究区,研究了城市(镇)分布的分形测度,间接地证明了学者们关于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多分形猜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明志  余东华  孙媛媛  
文章将高铁开通视为外生冲击事件,研究其对城市人口分布的重塑效应,提出了高铁开通对城市人口分布格局实现重塑的总体效应、异质效应和产业效应的假设,并以1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模型验证了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开通显著降低了城区人口密度;(2)高铁开通对省会城市人口密度的降低效应不明显,非省会城市则较为明显;重塑效应随城市规模等级呈"反N"形演进,其中尤以Ⅱ型大城市效果最为显著;(3)高铁开通会显著促进城市第二产业就业密度的下降。另外,文章还讨论了高铁开通产生的预期效应,并解释了城市第二产业"就业稀释"和"集聚加剧"的矛盾现象。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利用高铁开通这一事件缓解城市城区人口拥挤压力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覃成林  刘佩婷  
本文利用2003—2013年中国城市数据,探讨行政等级是否通过影响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从而间接影响城市人口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行政等级、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人口规模三者之间存在递进的正向作用关系。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其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权力越大,越能集中公共服务资源,从而导致城市之间因行政等级不同而出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口出现向大城市一侧的偏态分布。因此,解决日趋严重的"大城市病"和城市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就需要纠正行政权力在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所产生的偏差,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低行政等级的城市配置,逐步缩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储金龙  王志强  
利用1978、1991、2000和2004年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以街道和社区为研究单元,对合肥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和人口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目前仍然是单核心城市,城市化正处于由早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经历了从1978年以后的均衡增长到集聚增长模式的转变,2000年以来则呈现出扩散增长的态势;人口空间分布逐渐由1978年前的“风扇型”分布形态转变为“同心圆”式分布形态;人口郊区化趋势初步显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