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9)
2023(11787)
2022(9254)
2021(8196)
2020(6230)
2019(14023)
2018(13853)
2017(25709)
2016(14011)
2015(15758)
2014(16184)
2013(15608)
2012(14643)
2011(13555)
2010(13961)
2009(12782)
2008(12712)
2007(11742)
2006(10913)
2005(10484)
作者
(42409)
(35024)
(34889)
(33046)
(22523)
(16808)
(15803)
(13560)
(13490)
(12567)
(12269)
(11716)
(11449)
(11231)
(10890)
(10797)
(10472)
(10158)
(10108)
(10108)
(9068)
(8652)
(8484)
(8260)
(7947)
(7877)
(7863)
(7746)
(7063)
(6967)
学科
(68568)
经济(68497)
(36153)
管理(35917)
(27453)
企业(27453)
中国(27200)
地方(23862)
(23318)
业经(20955)
方法(17259)
农业(16302)
(14933)
(13104)
(12722)
数学(12439)
数学方法(12303)
理论(12271)
(12155)
(12008)
银行(11992)
(11942)
金融(11939)
(11701)
地方经济(11503)
发展(11493)
(11449)
产业(10887)
(10743)
贸易(10730)
机构
学院(210756)
大学(208952)
(83526)
经济(81412)
研究(77954)
管理(73338)
理学(60595)
理学院(59712)
管理学(58652)
中国(58284)
管理学院(58217)
科学(46960)
(46924)
(39439)
(39415)
研究所(35232)
(35192)
中心(34603)
(34586)
师范(34335)
(34030)
北京(30217)
财经(30025)
(28985)
(27949)
师范大学(27545)
业大(27517)
(26937)
农业(25766)
经济学(25608)
基金
项目(130169)
科学(103244)
研究(100063)
基金(91757)
(78906)
国家(78113)
科学基金(66907)
社会(65051)
社会科(61433)
社会科学(61416)
(52352)
基金项目(47860)
教育(44864)
(43531)
编号(41691)
自然(39242)
自然科(38336)
自然科学(38331)
自然科学基金(37629)
成果(35563)
资助(34966)
(34582)
课题(30506)
重点(29652)
发展(28319)
(27843)
(27248)
国家社会(26817)
(26641)
(24983)
期刊
(111059)
经济(111059)
研究(72027)
中国(51719)
(35485)
教育(32380)
学报(31901)
科学(30706)
管理(29668)
(29241)
大学(24790)
农业(23991)
学学(22707)
(22662)
金融(22662)
业经(20387)
技术(18744)
经济研究(16657)
问题(15999)
财经(15973)
图书(14242)
(13957)
(11802)
(11704)
现代(11240)
(10990)
论坛(10990)
书馆(10835)
图书馆(10835)
(10744)
共检索到346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祝影  包惠  
在现代主义语境里,城市和乡村被割裂为“城市———中心、乡村———边缘”的二元空间。而20世纪70年代之后,后现代思潮开始兴起和蔓延,其思想体系中包含的多元差异性、整体性、生态观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城乡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和价值取向。本文将后现代主义引入城乡发展理论框架,以后现代视点重新审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提出空间整合和文化整合的城乡发展新取向,旨在为谋求后发展国家城市化的独特模式提供一种新观念和新视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虹  曾菊新  
日益扩大的城乡二元差距已成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一步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比较已有城乡发展理论和分析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城乡网络化是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可选模式,西部地区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城乡网络化发展来提高其城镇网络化水平、强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加快产业网络化进程以及健全市场网络化体系,以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朴雄  余以胜  
组织网络化发展研究,必须考虑对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从面向组织现实的立场出发,通过对组织网络化发展中知识内涵和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网络组织的知识整合模式、过程与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志营  李盛竹  李倩  
对公共资源城乡共享、网络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31个省份2011—2019年耦合协调度特征,探讨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机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我国公共资源城乡共享、网络化与城镇化综合水平呈波动性增长;各省份耦合协调度介于濒临失调和良好协调之间,"两极格局"现象突出;时间维度上,耦合协调度呈"W"型增长,上升与演进的速度缓慢;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分布与"胡焕庸线"基本吻合,整体上呈"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需持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大乡村地区网络化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更加公平。本文研究对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创新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斗  王雅莉  
城市网络化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主体形态,对于弱化各类城市的区域不平等和不平衡性以及实现城市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种认识,全面阐述分析了城市网络化发展的内涵特征和动力机制,并从初级、中级、高级三大阶段探讨了城市网络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在对其中心城市结构、纵线结构和横线结构这一结构体系进行立体式探索的基础之上,从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水平、优化网络节点城市和城市群建设格局、建立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化各要素的利用效率四大层面提出城市网络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国平  孙铁山  
本文将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组织定义为网络化大都市,并阐述了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征。在空间组织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摒弃传统的单中心聚焦的发展模式,倡导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强调构建面向区域的开放的多中心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在功能整合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城市网络的形成,从根本上将实体空间上的多中心区域城市变为真正意义的网络化大都市。在区域治理上,网络化大都市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对话、协调与合作实现权利平衡和利益分配,通过网络化管治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区域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康娟  王娟  
区域内城市群经常被提到,但尚无区域城市网络的研究。本文论证了区域城市网络形成的动因,提出了城市网络表达的内容。对长三角16城市的首位特征与产业集聚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以城市为节点、企业关联业务为边、联系程度为权重的有向边权网络,通过复杂方法的测算,得出长三角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证明长三角城市已经互动发展形成联系紧密的网络关系,区域内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苏州和杭州等为关键枢纽,以常州等为次级节点和以镇江等为新兴市场的网络格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潘永江  
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围绕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提出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本文认为 ,西方后现代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在探索当代西方企业组织和管理进化的新特征、新矛盾及理论走向的基础上 ,折射出当代西方管理理论裂变的征兆 ,并以不同态度、方式寻求解决管理理论发展的矛盾。因此 ,了解、研究这一理论思潮是很有认识价值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贤金  
针对我国当前较为广泛开展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着重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集体土地租赁模式、资产置换模式、都市休闲农业模式以及跨区域地票模式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流转模式,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吴楚材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协调城乡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和土地上,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城乡差别扩大,城乡对立加剧。城市化是解决城市矛盾的根本途径。加速城市化,首先必须转变几个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城市化发展现,不能因为就城市人口会增加财政负担、农民进城会带来社会冲突等问题,就不搞城市化。其次,不论大、中、小城市都应在吸收农村劳动力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应是不同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应因地制宜,多种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城市化作为人口和地域的乡 -城转化过程 ,必然会对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产生各种差别效应。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效应 ,对统筹城乡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省内迁移有关数据 ,分析乡 -城迁移体现于收入水平、年龄结构、生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劳动就业、人口分布等特征的城乡差别效应。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必须充分注意城市化的差别效应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 ,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 ,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常黎丽  彭翀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化城市群成为一种高级空间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现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均质发展状态,核心城市极核功能初步形成,部分节点城市成长为次核心城市,验证了其具备多中心网络化模式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特征,分别从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提出"四集"优化策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东飞  乔征  
轨道交通打破了以往人们基于单一速率、同一平面的空间认知基础,赋予并塑造了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新的形象及认知方式。着眼于特定时间内交通工具运行的距离,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引入速率的概念,探索城市空间立体构建与优化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速率与城市综合效率的关系、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和社区空间发展演进的关系,探寻城市空间整体性研究的结合点和入手点,探索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的城市设计方法。进而利用空间分层及多中心互动的思路分析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深度耦合的可能模式;探索研究以轨道交通和步行交通两种主要出行速率限定的空间半径为单位的城市空间利用与城市设计新的参考尺度;以人在城市中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开荆  赵新力  
目前,澳门公共图书馆存在着管理系统分散、藏书量不足、没有一所大型综合性图书馆等欠缺。借鉴深圳、香港和佛山等地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澳门可建设一个包括一所大型综合性图书馆为一级馆、七个区级馆为二级馆和若干社区馆为三级馆的公共图书馆网络系统。表3。图1。参考文献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