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7)
2023(10598)
2022(9023)
2021(8342)
2020(6891)
2019(15579)
2018(15513)
2017(29208)
2016(15892)
2015(18028)
2014(17884)
2013(17347)
2012(15680)
2011(14237)
2010(14774)
2009(14095)
2008(13836)
2007(12812)
2006(11338)
2005(10149)
作者
(45213)
(38055)
(37846)
(36121)
(24139)
(18067)
(17059)
(14581)
(14462)
(13627)
(13138)
(12942)
(12364)
(12076)
(11740)
(11711)
(11097)
(11026)
(10857)
(10822)
(9554)
(9271)
(9238)
(8824)
(8583)
(8505)
(8475)
(8322)
(7590)
(7368)
学科
(66718)
经济(66550)
管理(49861)
(44815)
(39477)
企业(39477)
方法(29253)
数学(23637)
数学方法(23090)
(20540)
业经(18883)
(18842)
中国(18682)
(16704)
理论(14778)
(13486)
农业(13371)
地方(12720)
(11632)
(11396)
(10376)
银行(10368)
(10325)
财务(10276)
财务管理(10248)
环境(10211)
(10050)
(9906)
(9902)
金融(9900)
机构
学院(233277)
大学(232788)
(90934)
经济(88807)
管理(87740)
理学(75246)
研究(75152)
理学院(74343)
管理学(72644)
管理学院(72221)
中国(55983)
(48867)
(46447)
科学(45605)
(37054)
(36397)
财经(35918)
中心(34091)
(33815)
研究所(33153)
(32889)
师范(32644)
(32242)
业大(31713)
北京(30407)
(28885)
经济学(28185)
(26890)
财经大学(26350)
师范大学(26146)
基金
项目(152960)
科学(122181)
研究(113815)
基金(111388)
(96017)
国家(95209)
科学基金(83016)
社会(74783)
社会科(69998)
社会科学(69974)
(60922)
基金项目(58405)
教育(54290)
自然(52366)
自然科(51225)
自然科学(51217)
(50683)
自然科学基金(50259)
编号(46557)
资助(44821)
成果(39183)
重点(34692)
(33618)
课题(33427)
(32654)
(32134)
(31707)
国家社会(30597)
创新(29873)
教育部(29499)
期刊
(106833)
经济(106833)
研究(70926)
中国(50056)
(38160)
学报(35046)
管理(33896)
(33808)
科学(33230)
教育(31084)
大学(27879)
学学(26051)
农业(22544)
技术(21396)
(19295)
金融(19295)
财经(19158)
业经(17781)
(16453)
经济研究(16048)
问题(13793)
统计(12232)
(12212)
(11400)
技术经济(10977)
(10870)
图书(10660)
现代(10587)
科技(10501)
决策(9996)
共检索到3504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慧明  
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有益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弊端由来已久,城乡矛盾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大背景下表现得异常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机制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建立相应模型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和谐社会构建机制的作用力指向存在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优合力指向,通过合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当前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若干合乎现阶段国情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湘明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持续追求思想观点和教育理念的创新,使之保持永久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要通过营造和谐理念创新氛围,鼓励实践推进思想解放,构建理念革新整体框架,从而推进新时期和谐理念的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淮建军  席酉民  
在和谐管理理论中,“和谐”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各子系统释放能量和协同发展的环境,实现复杂系统的整体目标的过程。在复杂多变环境下,需要构造一个基于智能体心理偏好与行为模式的和谐管理模型,因为智能体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的变化具有滞后性,和谐管理就是改造和实现一定的心理偏好和行为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实现社会智能体“以人为本”的心理偏好与行为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剑光  
本文论述了市场机制、政府管理及网络治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可供选择的三种机制所具有的优势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对此三种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进行界定,即市场机制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物质条件的基本机制;政府管理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最主要的机制;而网络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有发展前景的重要补充机制,同时本文还针对如何优化此三种机制提出具体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凌  聂菁苗  
灵活就业是指与传统主流就业方式不同的各种就业形式,它对满足企业灵活用工、劳动者多样化需求,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有重大作用。文章结合国内灵活就业的实际情况,首先指出了当前国内促进灵活就业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灵活就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当前促进灵活就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同健  蒲勇健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同健  
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主导性地位决定了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文章认为,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正统经济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因而不能够为和谐社会的存在性构建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而行为经济学为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依据。互惠性偏好是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假设之一,基于互惠性偏好的个体行为博弈可以改善博弈双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为演化博弈环境下群体经济行为从自利型向互惠型的演化创造了条件,最终为经济学视角下和谐社会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慧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针对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现实背景,而提出的总体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本文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与税收原则理解的出发,分析税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了税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担的六大责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恩升  
城乡差距,是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等角度看,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利影响:从人力资本角度看,阻碍经济发展;从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等角度看,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进而威胁社会的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端计  
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可能建立在贫困的基础之上。中国剩余城乡贫困问题大量存在的现状特征既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一,又凸现了中国目前城乡反贫困政策中"双轨制"模式的局限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反贫困模式的并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明智  肖翠云  
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目前城乡贫困人口此消彼长现状的必然需求、是现行反贫困政策的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在要求;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的损失,更好的体现社会公平;统筹城乡反贫困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振国  
城乡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差距很大,这拉开了城乡居民能力和收入的差距。目前,我国城乡阶层分化严重,城乡二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强化。对此,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和取消户籍制度与"剪刀差"政策,实施农村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传贵  
任何制度都负载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公正是制度的第一要义。因此,本文认为,制度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制度不公正是我国城乡分割与不平等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只有努力实现制度公正,才能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