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3)
2023(10094)
2022(8491)
2021(7619)
2020(6351)
2019(14464)
2018(14043)
2017(26459)
2016(14147)
2015(15671)
2014(15635)
2013(15748)
2012(15190)
2011(14220)
2010(14636)
2009(13566)
2008(13473)
2007(12612)
2006(11626)
2005(10807)
作者
(44662)
(37331)
(37028)
(35419)
(24139)
(17907)
(16757)
(14360)
(14249)
(13736)
(13149)
(12649)
(12405)
(12110)
(12061)
(11607)
(10955)
(10899)
(10877)
(10351)
(9713)
(9370)
(9305)
(8839)
(8525)
(8446)
(8385)
(7946)
(7817)
(7415)
学科
(80554)
经济(80485)
管理(37389)
(31665)
(25505)
企业(25505)
方法(25447)
数学(21545)
数学方法(21280)
地方(21030)
中国(20154)
(18297)
(15947)
业经(15089)
(14557)
地方经济(13556)
(13238)
(11746)
金融(11745)
理论(11016)
(10830)
农业(10805)
银行(10798)
(10445)
(10026)
(9940)
(9937)
贸易(9928)
环境(9697)
(9423)
机构
大学(216063)
学院(211438)
(94535)
经济(92567)
研究(84752)
管理(70242)
中国(63723)
理学(58142)
理学院(57346)
管理学(56105)
管理学院(55699)
科学(50928)
(47242)
(44907)
(44650)
研究所(40342)
(39036)
中心(37021)
(35211)
财经(34083)
(30880)
经济学(30856)
业大(30752)
农业(30493)
北京(30374)
(30022)
(29791)
师范(29425)
(27636)
(27537)
基金
项目(131408)
科学(101811)
基金(94734)
研究(93756)
(85076)
国家(84361)
科学基金(69564)
社会(60604)
社会科(57321)
社会科学(57298)
(50549)
基金项目(48109)
自然(43854)
(43311)
教育(43086)
自然科(42828)
自然科学(42809)
自然科学基金(42053)
资助(39937)
编号(35153)
重点(31016)
成果(31004)
(29690)
(29149)
课题(27235)
(26256)
国家社会(25933)
(25480)
科研(25048)
创新(24741)
期刊
(118280)
经济(118280)
研究(74339)
中国(51638)
学报(40234)
(36016)
(35183)
科学(34048)
管理(30483)
大学(30059)
学学(27919)
教育(27091)
(23786)
金融(23786)
农业(23782)
经济研究(20112)
财经(19730)
技术(19050)
(17306)
业经(15255)
问题(15113)
(12795)
(12466)
技术经济(11563)
世界(11371)
图书(11353)
国际(11335)
(10810)
统计(10437)
业大(9353)
共检索到355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雯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任务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历史的发展中一脉相承,均体现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因此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思考,才能正确认识"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把握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继续"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恰恰需要从这两个"中心"本质一致性的准确把握出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蒋立田  
最近学习了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谈谈自己的体会。扭着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我们就明确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随后,由于对苏共20大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缺乏全面分析,虽然正确地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但不适当地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以致八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没有坚持下来,最终导致了“文革”,使我国经济建设白白耽搁了20年时间,错过了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富林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了我国到二○○○年实现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这是非常宏伟的事业,非常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今年二月,区党委六届二次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制定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现在全区各地、各部门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区党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雪寒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和邓小平同志南巡时的讲话,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个新的改革浪潮。为顺应历史潮流,促进改革开放,本刊编辑部于3月14日、15日在北京召开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研讨会。理论界和新闻界的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部分会员30多人也出席了会议。理论界和新闻界到会和发言(包括书面发言)的有:吕东、杜润生、徐雪寒、李成瑞、于光远、高尚全、王梦奎、童大林、吴象、龚育之、吴明瑜、吴树青、周叔莲、方生、厉以宁、卫兴华、肖灼基、董辅礽、张卓元、赵人伟、杨启先、戴园晨、郭书田、罗肇鸿、何伟、江春泽、周小川、马凯、赵履宽、汪海波、马家驹、臧志风、冒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家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曾强调,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邓小平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持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根本要求。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财政分配、社会生活、民生水平。当然,不能就此走向"唯生产力论"和"完全的经济决定论"的极端,但生产与分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革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革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邓小平同志多次论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问题。这一思想初步表明了经济建设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取得,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清玉  
对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体系的探讨胡清玉邓小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体系是指邓小平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有关若干理论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组成这个理论体系的各要素之间按照其内在的规律性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史爱生  李海言  
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突出征管改革和队伍建设两个重点──试论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史爱生,李海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1994年我国新税制的全面实施是中央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在税制改革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膨胀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经验的总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勤德  
苏州、无锡、常州及3市所属县(市)的整个苏锡常地区,1978至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16.2%。去年工业总产值增长50%以上,达到2200亿元,超过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20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