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3)
2023(2723)
2022(2360)
2021(2188)
2020(1999)
2019(4322)
2018(4296)
2017(8310)
2016(4372)
2015(4942)
2014(5015)
2013(4911)
2012(4469)
2011(4215)
2010(4492)
2009(4498)
2008(4632)
2007(4235)
2006(3816)
2005(3560)
作者
(12829)
(10609)
(10396)
(10083)
(6983)
(5105)
(4877)
(4210)
(4043)
(3864)
(3745)
(3704)
(3534)
(3426)
(3387)
(3348)
(3185)
(3158)
(3157)
(2891)
(2683)
(2654)
(2534)
(2453)
(2447)
(2406)
(2394)
(2218)
(2046)
(2036)
学科
(18659)
经济(18636)
(15265)
管理(13481)
(13352)
企业(13352)
(10772)
保险(10679)
方法(9214)
中国(7232)
理论(6635)
(6461)
银行(6461)
(6176)
业经(6167)
(6063)
(6011)
数学(5721)
数学方法(5658)
(5351)
金融(5350)
(4576)
各种(4391)
(4381)
财务(4373)
财务管理(4358)
类型(4315)
种类(4286)
各种类型(4281)
企业财务(4113)
机构
大学(69312)
学院(66994)
(26086)
经济(25454)
管理(24702)
中国(20077)
研究(19793)
理学(19721)
理学院(19504)
管理学(19179)
管理学院(19039)
(17540)
(14103)
财经(13305)
(11935)
(11040)
科学(10967)
(9991)
财经大学(9895)
中心(9739)
(9309)
北京(9208)
(8837)
师范(8760)
研究所(8662)
(8600)
金融(8462)
经济学(8379)
经济学院(7443)
(7355)
基金
项目(37144)
科学(29038)
研究(28504)
基金(27335)
(22705)
国家(22495)
科学基金(19606)
社会(18777)
社会科(17419)
社会科学(17414)
基金项目(13808)
(13607)
教育(12971)
自然(12124)
自然科(11834)
自然科学(11831)
资助(11788)
(11761)
自然科学基金(11638)
编号(11502)
成果(10710)
(8506)
(8128)
课题(8103)
重点(8044)
教育部(7725)
国家社会(7517)
人文(7502)
项目编号(7497)
(7444)
期刊
(31510)
经济(31510)
研究(26009)
(15189)
中国(14296)
(13720)
金融(13720)
管理(9832)
学报(9583)
科学(8297)
财经(7961)
大学(7730)
教育(7330)
学学(7143)
(6675)
(6246)
技术(5269)
经济研究(4411)
保险(4363)
(4363)
理论(4146)
问题(3948)
财会(3924)
业经(3906)
实践(3810)
(3810)
图书(3741)
(3614)
农业(3577)
会计(3523)
共检索到112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俊晞  李涛  
台湾地震损失严重,引起我们重新研究地震保险问题,作为商业保险公司,能不能承保风险责任,本质上是一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进行的,以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可信损失为内容的经济活动,地震保险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它还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因此,应该研究地震风险的处理和保险制度的改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谭平  沈朝勇  金建敏  
本文概述了我国地震保险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在考虑地震环境的基础上计算地震财产保险费率的方法,并分析了地震保险费率的各项影响因素,提出了地震保险费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值;探讨了保险费与赔偿金额的计算问题;最后采用本文方法对1栋钢筋混凝土住宅结构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计算地震保险净费率及赔偿金额时,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的差异、合理设定免赔额均是十分必要的,为我国地震保险费率的厘定和赔付等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薛梅  
传统的商业保险方式并不适合对地震巨灾风险的转移和分散,商业保险在地震巨灾面前显现出市场失灵。基于地震风险管理的公共物品属性,地震保险在我国不应完全依赖市场化的商业保险机,地震风险管理应发展成国家支持的政策性业务,使政府供给与私人供给相结合。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玲  姚鹏  
巨灾保险制度是国家综合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则是巨灾保险制度的核心。如何构造科学合理的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是理论与现实的重大关切。本文以地震风险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地震的历史数据(1910-2011),采用基于复合泊松分布与基于复合负二项分布的随机模拟方法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以年度震级和的形式绘制了地震风险损失的超越概率曲线。最后在此超越概率曲线基础上,研究在不同风险容忍度下各个主体承担地震风险损失的比例。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通过随机模拟技术对巨灾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对巨灾风险损失分担机制进行划分的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泊松分布下,个人与保险人可以承担7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华林  李文娟  
汶川地震之后,保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这种讨论对于唤醒民众的风险意识客观上起到了的积极效果,但它同时也伴随着争议:中国保险业是否承担起了应该承担的责任?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大地震风险的特征不仅决定了它需要一套完整的制度来应对,而且决定了经济赔偿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其次,大地震之后依靠政府救助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从制度上得到改变,于是产生了传统文化与风险意识对冲的矛盾,在民众中形成了保险业的保险责任与社会责任的混淆。分析国际上的成功的地震保险制度,笔者认为,未来我国保险业还应积极承担减灾责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姗姗  叶丽  吴涛  
巨灾事件的频繁发生和巨灾风险不确定性导致保险市场对巨灾风险保险的供应减少,以及巨灾的再保险费用增加。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政府救灾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保险公司承保自然灾害风险的总量极为有限。但由于资本市场资金规模巨大,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建立便成为解决保险人承保巨灾风险的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地震风险债券产品的设计,认为推进中国巨灾风险的证券化是解决上面问题的一种思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姚鹏  
我国要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的提议由来已久,然而包括理论研究上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巨灾保险基金迟迟难以推出。以地震风险为例,通过对历史地震损失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对地震风险进行模拟;采用在险价值(VaR)方法,对我国的地震保险基金规模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随着风险容忍度与再保险附加费率的不同差别较大,从最小的8.56亿元到最大的216亿元不等。最后,对该测度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祝伟  陈秉正  
识别影响居民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合适的巨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震风险为例,选择北京、大理、成都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于地震风险的认知是影响其保险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居民关于地震风险的不同类型的认知对地震保险需求的影响不同。另外,居民的防损行为、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灾后的政府救援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地震保险需求的显著因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维  罗静  周志刚  
民众对地震风险的主观评估与判断并不仅仅基于地震发生概率等客观因素,是否经历过地震灾害、遭受过财产损失等灾害经历将会影响个体的地震风险感知。此外,个体的心理情绪状态、对地震信息的关注程度等因素亦会对其地震风险感知水平产生影响。通过国内10余个地区近1 000份问卷调查证明了情绪状态、信息关注以及灾害经历等对地震风险感知有显著影响,最后在研究发现与实证结论的基础上针对风险沟通与情绪管理提出了地震灾后应急管理方面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瑞  
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之际,2016年4月,日本熊本县发生连环强震,最高达里氏7.3级。为最大限度减少家庭财产损失带来的影响,在日本财产保险行业协会——日本损害保险协会主导下,保险企业采取全方位应对措施,快速有序推进地震保险相关理赔工作。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保险业曾面临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保险金赔付,财产保险企业当期收益大幅下滑,但在日本地震保险及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祝平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多发国,为了使国民发生地震后得到及时、必要的经济补偿,日本在地震保险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一旦发生了大震灾,国民不仅能通过国家救济得到最低补偿,而且还可以通过保险手段得到进一步充分的经济补偿。 日本的地震保险与我国相比,差别很大。人保公司目前办理的地震保险包括在财产保险内,而且没有最高赔偿限额;承保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财产,而且还包括国营企业财产。此外,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和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四川汶川大地震再一次敲响了警钟,地震保险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现阶段应该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实际操作层面着手,就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特别是城市居民住宅地震保险制度的建设,提出一个具体方案。此方案的提出需要确定几个基本方针,如国家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先分后统;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相对完善,尽快启动。需要明确几个基本原则,如区分住宅与非住宅建筑物;区分城市居民住宅与农村农民住房;以省为单位建立地震保险体系。需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如模式问题;承保能力问题;基金归集问题;责任与限额问题;定价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光中  
云南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探索并建立地震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实施地震保险试点,为边疆民族地区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地震风险保障,对云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地震保险试点是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科研院所等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巨灾保险发展的一次尝试。及时总结地震保险试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小敏  
我国处于典型的大陆地震区,面临着严重的地震风险。保险是有效应对地震风险的市场机制,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和地震保险的社会公益性,在地震保险制度建设中,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其主要责任包括:建立必要的法律环境;设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实行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参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稳  张运智  
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