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7)
2023(3344)
2022(2844)
2021(2670)
2020(2310)
2019(5130)
2018(5051)
2017(9543)
2016(5545)
2015(6138)
2014(5843)
2013(5752)
2012(5526)
2011(5050)
2010(5220)
2009(4939)
2008(4988)
2007(4719)
2006(4228)
2005(3886)
作者
(16480)
(13680)
(13648)
(13219)
(8769)
(6708)
(6100)
(5552)
(5287)
(4953)
(4928)
(4875)
(4721)
(4521)
(4480)
(4174)
(4015)
(4006)
(3869)
(3802)
(3588)
(3491)
(3347)
(3311)
(3169)
(3169)
(3093)
(2831)
(2765)
(2737)
学科
(19824)
经济(19786)
管理(16582)
(12439)
(10619)
企业(10619)
(9098)
(7889)
方法(7204)
(6442)
国家(6254)
中国(5725)
(5469)
财政(5448)
土地(5406)
数学(5349)
数学方法(5282)
(5029)
(4689)
地方(4504)
(4425)
理论(4412)
业经(4381)
税收(4090)
(4003)
工作(3878)
农业(3594)
(3538)
(3450)
国家机关(3447)
机构
大学(82924)
学院(80653)
研究(29577)
(29458)
经济(28715)
管理(28204)
理学(23308)
理学院(22983)
中国(22608)
管理学(22596)
管理学院(22428)
科学(19305)
(18885)
(18026)
(15950)
研究所(14289)
(13936)
财经(13819)
(13614)
中心(13112)
(13051)
师范(12973)
(12490)
业大(11474)
北京(11372)
农业(10703)
(10658)
(10604)
师范大学(10590)
(10378)
基金
项目(50909)
科学(40156)
基金(37695)
研究(36976)
(33771)
国家(33514)
科学基金(27798)
社会(23428)
社会科(22092)
社会科学(22084)
基金项目(19940)
(18750)
自然(17981)
自然科(17506)
自然科学(17502)
自然科学基金(17197)
(16797)
教育(16593)
编号(14753)
资助(14701)
成果(13494)
重点(11997)
(11549)
(10709)
课题(10540)
(10138)
国家社会(9940)
(9727)
(9727)
科研(9721)
期刊
(37350)
经济(37350)
研究(28132)
中国(17850)
(16495)
学报(15231)
科学(14083)
(12089)
大学(11227)
学学(10489)
教育(9883)
管理(9421)
财经(8265)
农业(7780)
(7018)
(6569)
金融(6569)
经济研究(5327)
技术(5229)
问题(5141)
资源(5017)
图书(4846)
业经(4746)
(4532)
(4460)
(3705)
书馆(3689)
图书馆(3689)
现代(3625)
(3620)
共检索到12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月  
通过土地的"低征高出"牟取巨额收益对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形成强烈的激励,因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要探索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遏制片面追求土地收益的短期行为。这一全新的思路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文提出,应利用地方政府征地收益建立土地收益基金,封闭运行。土地收益基金的合理使用方向应该是:耕地质量建设、失地农民生活补偿、退耕还林资金补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汝娟  祝天智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纯  曹张志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一个农地非农化的过程。如何合理分配农地征用后产生的巨额级差收益关系到征地能否顺利进行,利益分配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文章通过构建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与农民的静态和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与农民的行为选择及其动机,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迪平  
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寻租动机;二是我国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由此内生的政绩考评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和竞相发展本地经济。这两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征地中有强烈的过分掠夺动机,而二元农地产权则使得过分掠夺成为现实。要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改变我国赶超型发展战略,稳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涂姗  
研究目的:构建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博弈模型,找出促使均衡结果合理化的因素变化关系。研究方法:博弈论。研究结果:减小失地农民的维权成本,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博弈均衡更合理化,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冲动,减少失地农民上访维权的现象,避免征地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申其辉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在“三农”制度变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转型时期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制度性贫困。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农民资产流失的最大渠道,它对农民的掠夺已经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剪刀差”。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征地制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解决“三农”难题必须防范和减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要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全国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激励相容。现实的对策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农民工的力量,扩大农民的消费者主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煦风   崔小勇   闫昱   陈锐钒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地区间横向竞争、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出让行为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政府债务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之比存在地区间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主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和地方政府征地成本,而非文献中讨论较多的地区间政府横向竞争。本文进一步使用2006—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在实证上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政府竞争压力和宏观税负对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了东、中、西部“以地融资”能力的异质性来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剑辉  李尚蒲  
征地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委托代理问题——地方政府利用政权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农民的权利实行侵害。制度不健全,难以对地方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约束,要减少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滥用职权,就需要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济益  许诺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钟骁勇  肖泽干  宋鑫  
研究目的:构建征地冲突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均衡概率找出引起征地冲突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征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采取违法征地的概率与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农户的维权成本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农户维权后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呈反向关系;(2)中央政府采取监督检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收益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3)农户维权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时的收益呈正向关系,并与农户维权成本、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对其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研究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术魁  赵毅  刘旭玲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防范征地冲突外包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为获取"帕累托改进"而缔结防范契约,但由于存在隐性契约和非对称信息的缺陷,后者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破裂。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地方政府有效激励村委会防范征地冲突的改进措施,提出:考虑把村民、开发商等纳入契约框架,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契约的约束力;从信号传递及信号甄别的角度,派驻征收项目顾问,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防范风险,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政治偏好型村委会,可通过设计预期政治晋升和嘉奖来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对于经济偏好型村委会可适当提高收益分配比例,加大违法成本以防范道德风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南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话语,分析话语的产生、扩散和接收,实证测度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归纳和解释)和定量(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话语有效性与官方话语满意度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2)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公信力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3)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形象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4)政府公信力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提升话语的有效性、倾听民众的心声、做到办事有效及透明等,能够提高群众对官方话语的满意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迪平  陈媛媛  刘强  
我国农地产权的实质是其二元属性;即涉及到农业用途时,农民享有所有权;而涉及到非农用途时,国家享有所有权,地方政府代替国家行使这种权利。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的征地行为有两个特点:一是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寻租动机;二是我国在既定的发展战略及由此内生的政绩考评体系导致地方政府大力吸引外资和竞相发展本地经济。这两点使得地方政府在征地中有强烈的过分掠夺动机,而二元农地产权则使得过分掠夺成为现实。要解决此问题,关键是改变我国赶超型发展战略,稳健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合理的政绩考评体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宋辉  钟涨宝  
市场失灵的存在决定了地方政府介入农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农地流转中,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偏离公共利益的目标,产生政府失灵。为了将地方政府行为导入社会福利最大化追求,从成本—收益的视角探讨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机理,提出构建"公共型"、"规范型"、"服务型"和"市场型"政府是农地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合理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立承  
2017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推出了基于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项目收益债券,这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精细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探索尝试。目前改革选取了相对成熟的土地储备和收费公路两个项目作为试点,但是试点扩面仍有赖于管理制度完善。本文选取普通专项债券、美国市政债券和城投企业债券三个债券品种,在债券发行、监管、预算管理等方面与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推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制度建设。本文在监管方面提出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债券监管应中央财政监管与外部市场约束并重的思路,推动不同债券品种"共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