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4)
2023(11259)
2022(9580)
2021(8895)
2020(7141)
2019(16193)
2018(15628)
2017(29579)
2016(16483)
2015(18366)
2014(18326)
2013(18168)
2012(17435)
2011(15843)
2010(16766)
2009(15648)
2008(15970)
2007(14851)
2006(13683)
2005(13021)
作者
(46225)
(38046)
(38026)
(36532)
(24745)
(18256)
(17328)
(14694)
(14633)
(14362)
(13168)
(12814)
(12501)
(12474)
(12430)
(11750)
(11205)
(11123)
(11098)
(11030)
(10088)
(9491)
(9262)
(9007)
(8825)
(8696)
(8667)
(8540)
(7702)
(7607)
学科
(67974)
经济(67885)
管理(53570)
(48360)
(38079)
企业(38079)
(31923)
中国(25789)
(23177)
地方(22720)
方法(18725)
(18102)
业经(16815)
财政(15666)
农业(15427)
(15263)
银行(15254)
数学(15186)
数学方法(14927)
(14857)
财务(14821)
财务管理(14763)
(14604)
企业财务(14132)
(14063)
金融(14062)
(13209)
(13011)
(12439)
(12436)
机构
学院(232606)
大学(230010)
(97059)
经济(94729)
研究(84597)
管理(82930)
中国(68855)
理学(67702)
理学院(66902)
管理学(65919)
管理学院(65433)
(58930)
(49891)
科学(47139)
(43181)
(40945)
财经(40592)
中心(39312)
研究所(37474)
(36353)
(34558)
(34360)
师范(34319)
北京(32939)
(32789)
(29980)
(29498)
经济学(29467)
财经大学(29028)
师范大学(26926)
基金
项目(132972)
研究(106765)
科学(104301)
基金(92737)
(77921)
国家(77082)
社会(67141)
科学基金(65713)
社会科(63551)
社会科学(63540)
(53167)
教育(49223)
基金项目(46629)
编号(45461)
(43870)
成果(41385)
资助(38630)
自然(37592)
自然科(36635)
自然科学(36628)
自然科学基金(35948)
(33948)
课题(33512)
重点(30101)
(29559)
(29397)
发展(28302)
(28088)
(27793)
项目编号(27553)
期刊
(128525)
经济(128525)
研究(86767)
中国(60056)
(50778)
教育(35922)
(34164)
管理(33448)
(33358)
金融(33358)
学报(30219)
科学(28434)
大学(24170)
农业(22371)
学学(21932)
财经(21824)
业经(21063)
经济研究(20230)
技术(19915)
(18742)
问题(16361)
(14054)
图书(13709)
会计(12082)
(11913)
论坛(11913)
国际(11900)
世界(11397)
现代(10957)
理论(10912)
共检索到4050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晓黎  郑志荣  
我国自1998年已连续5年出现大幅预算赤字,国债余额水平增长迅速,然而积极财政政策的使用并未使国民经济恢复较快的增长速度,反而导致财政政策进入困境。本文着重论述了引入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基础建设的必要性:既可以满足政府支出规模扩大、支持一定经济增长率的要求,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为保证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利进行,还必须进行下列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官员监督体制,适当规制地方债券的发行,建立偿债保障机制,规范企业税收制度,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关系、明确各自的政府职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杰弗里·米隆  刘悦  
虽然最近美国国会已经达成协议,避免"财政悬崖",但美国仍然面临着两大经济挑战:低增长和不断上升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由于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采取相反的政策,因此许多决策者感到进退维谷——按照凯恩斯理论,想要解决低增长,就需要实施减税或增加开支的财政剌激政策,但这会加剧长期财政失衡;同样,降低债务的政策又有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恢复的速度,甚至引发新一轮衰退。想要首先采取财政刺激措施恢复经济增长,然后再通过财政紧缩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韶华  
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一国国家结构弱相关,而与国民政府①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财政分权高度正相关。本文从国家结构形式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分权与自治的特点,比较财政联邦主义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劣,并结合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国家结构与财政权力配置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说明中国的单一制并不构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障碍,只要存在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行使举债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帅  
2015年前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速出现较大波动,表现在2014年下半年的大幅收缩以及2015年的逆势扩张并延续到2016年。究其原因,这是在新常态下经济面临增速下行、地方债务风险等问题下财政政策的一个被动调整,包括对地方债务的规范、地方债务置换等措施。财政政策在一年内的反复转向也对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导致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下滑,同时财政收支矛盾加大。针对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才能缓解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债务风险,解决财政政策进退两难的困境。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徐鹏庆  
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导致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除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外,还利用土地开发征收土地出让金来筹集财政收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构财政激励机制;合理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制度;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牟燕  钱忠好  
研究目的:对2000—2013年土地财政依赖度进行测度,分析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空间差异,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破解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困境的路径选择。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三维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0—2013年间,中国土地出让金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财政依赖度呈现上升态势。2000—2013年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出让金水平年均14366.96×108元,累计达201137.40×108元,年均增长速度为39.17%。2000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财政依赖度为8.51%,2013年为38.80%,14年间增加了30.29个百分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我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地方财政政策呈现出弱可持续性,各地区财政收支关系的断点位置表明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广泛影响;我国财政收支关系符合"财政同步假说",但不同地区地方财政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30个地区中,有13个地区符合"财政同步假说",10个地区与"税收—支出假说"相符,4个地区支持"支出—税收假说",3个地区"机构分离假说"成立。因此,不同区域政府为了保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应针对财政失衡采取差异化策略,以促进财政收支趋于长期均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起进  丁风琴  
分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负债运行成为一种常态。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局部凸显,成为我国经济财政领域的突出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与财政相关度极高,地方政府性债务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尚莉  杨尊亮  
文章立足于我国当前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两难冲突的现实状况,运用"高能激励"效用,分析在财政分权体制之下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环境质量施加影响。最后指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不力的根源在于缺乏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和有能力进行环境规制的制度环境,因此,要想走出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困境还是得从制度层面入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陆阳春  
金融危机后,美国部分州和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有些甚至濒临破产边缘。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雇员养老金负债庞大、部分支出缺乏效率、政策调整缺乏时效性等。对此,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也逐渐尝试通过调整政策、改进管理来摆脱困境。我国地方经济近些年来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财政风险。为防止我国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应汲取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教训和经验,未雨绸缪,提早规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贤兴  张向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红玉  黄灿  
文章阐述了政府责任从指导规范阶段到规范扶持阶段的转变,指出了政府在规范扶持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陷入干预过度和干预不足的两难困境,进而提出了政府责任两难困境的突破策略:立足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实现制度政策的本土化;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推进民办高校自觉转型;淡化财政分化体制,着力解决民办高校转型的瓶颈问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吴红宇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收支以及晋升的双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为吸引FDI流入竞相提供各种引资优惠,使得外资企业相对内资企业形成了显著的"先天优势",对内资企业发展产生制约,进而引致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实证表明,政府引资竞争所导致的FDI挤出效应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显著存在,并会随着引资优惠强度的提升而增强。为避免其不利影响,应进一步从制度上规范地方政府引资行为,优化引资环境,避免地区间过度竞争引致的优惠政策比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陶泽良  马晓妍  
经济步入新常态,土地财政赖以存在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经济下行,楼市成交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土地抵押融资债务不堪重负,土地财政无节制推进加剧了宏观经济风险。鉴于此,地方政府应当理性看待,采取五大转型对策。一是完善现行财税体制,理顺中央地方之间事权财权;二是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完善不动产税制,优化税收结构;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健全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