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5)
2023(5353)
2022(4571)
2021(4146)
2020(3568)
2019(7741)
2018(7639)
2017(14825)
2016(8214)
2015(9274)
2014(9156)
2013(8917)
2012(8300)
2011(7504)
2010(7712)
2009(7578)
2008(7741)
2007(7309)
2006(6537)
2005(6270)
作者
(22701)
(18911)
(18835)
(18136)
(12198)
(9090)
(8496)
(7248)
(7042)
(6931)
(6630)
(6424)
(6293)
(6288)
(6197)
(5826)
(5624)
(5553)
(5468)
(5300)
(4946)
(4521)
(4514)
(4468)
(4357)
(4273)
(4237)
(4140)
(3715)
(3682)
学科
管理(33655)
(30110)
经济(30040)
(27653)
(25503)
企业(25503)
(16417)
(13030)
方法(10891)
(9914)
财务(9890)
财务管理(9856)
企业财务(9450)
(9070)
中国(8821)
数学(8559)
数学方法(8466)
业经(8124)
体制(7930)
(7406)
银行(7401)
(7178)
(7007)
金融(7004)
(6940)
(6223)
理论(6071)
(6006)
财政(5944)
(5801)
机构
大学(123876)
学院(121524)
(51365)
经济(50264)
管理(44210)
研究(39626)
理学(36842)
理学院(36452)
管理学(36000)
管理学院(35740)
(32828)
中国(31790)
(25287)
财经(23910)
(21488)
科学(20766)
(19841)
(19439)
中心(17745)
财经大学(17620)
经济学(17064)
研究所(16753)
北京(15988)
(15806)
师范(15691)
(15586)
经济学院(15207)
(14269)
(13836)
业大(13259)
基金
项目(72551)
科学(58055)
研究(56928)
基金(53817)
(45141)
国家(44755)
科学基金(39123)
社会(38055)
社会科(36101)
社会科学(36093)
基金项目(27784)
(27611)
教育(26794)
(22952)
自然(22896)
编号(22598)
自然科(22350)
自然科学(22345)
自然科学基金(21971)
资助(21775)
(20988)
成果(20880)
(17374)
重点(16447)
课题(16430)
(16322)
国家社会(16121)
教育部(15724)
(15293)
人文(15144)
期刊
(62704)
经济(62704)
研究(43792)
(30054)
中国(27928)
管理(18487)
学报(17027)
(15462)
金融(15462)
科学(15184)
教育(15181)
财经(14263)
大学(13978)
(13823)
学学(13010)
(12199)
经济研究(9523)
技术(9408)
业经(8471)
农业(8415)
问题(8268)
财会(6997)
(6605)
会计(6574)
理论(5998)
(5994)
(5727)
改革(5721)
(5721)
现代(5612)
共检索到197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匡小平  蔡芳宏  
地方债风险虽然尚处于安全范围,但是禁止举债型的地方债管理模式已经失效。地方债的债务负担率增长很快,规范其管理已成为防范地方债风险的关键。建议通过建立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对地方债予以约束。首先,确定预算中地方债管理目标是举债规模限制、遵从宏观经济目标与追求成本最小化。其次,建立规则控制为主,市场约束为辅的地方债管理模式。最后,以预算报告附录形式把融资平台预算管理纳入预算制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骏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认为,引入市政债券市场和配套改革可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逐步取代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贷款、信托等较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还可降低地方政府融资的期限错配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恩涛  于洪良  
分权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由于税基交叠会产生纵向外部性,且这种纵向外部性容易导致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为特征的预算软约束的出现。为分析这种预算软约束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与代表性地方政府在内的跨期迭代模型,并比较了地方政府债务不受控和受控两种情形下的影响。在地方政府债务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时,预算软约束对公共投资和地方债务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果,尽管其也会导致寻租活动的出现。而在地方政府债务受中央政府控制时,预算软约束并不一定刺激公共投资。无论哪种情况,只要中央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边际价值相对较小或地方政府分享的税收份额相对较低,预算软约束都能增进社会福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谢平  武永义  
一、引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再次启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当中,于2009年发行20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江少波  刘晓璐  
近年来,预算软约束越来越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领域,本文重点围绕预算软约束的研究现状分析、原因分析以及形式展开了分析,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尚蒲  郑仲晖  罗必良  
预算软约束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土地要素和信贷资源构成预算软约束的资源基础。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对地方政府债务特征进行研究,可得出三点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可控,但财政资金的流动性堪忧。(2)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特征。高收入地区债务的绝对量大,负债集中在市、县两级政府;中低收入地区债务的相对规模高,负债集中在省、市两级政府。(3)各地负债的资源基础存在差异。高收入地区银行贷款的绝对量大,中低收入地区对土地出让、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市场发育、改革举债机制和理顺财税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翟胜宝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如《预算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财力不足和缺乏合法规范的融资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部分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绕过法律约束举借了大量债务,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而且还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在举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预算约束的视角切入,提出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完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法制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莹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债务在不满足债务跨期预算约束时的影响因素,并利用31个省份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会提高债务率水平。通过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进而导致政府在较低的财政收入水平下形成了相对较大规模的债务,最终提高了债务率、增加了债务风险。并且分地区看,这种预算软约束对于债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能力较差的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  赵艳朋  
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预算软约束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等变量后,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变换不同的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较为稳健。本文首次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之前学者的理论推断,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通过硬化预算软约束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蕾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限制政府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有力手段。对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需要相关的预算立法,对债务规模、债务资金支出以及举债程序予以规制。我国新《预算法》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对控制规模、优化结构、规范行为、化解风险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华  
当前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安全和社会经济的重大隐患。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视角,从传统的预算软约束和变异的预算软约束两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探求其制度性根源。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上述问题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辖区内组织等各方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经济体制弊端和政府体制弊端混合体,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政府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如何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如何合理地进行风险定价、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才是债券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制度保证2014年注定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标志性年份。超日债违约极大地冲击了金融市场上的"常识理性","零违约"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或许并不意味着"刚性兑付"的彻底打破,但"有破有立"确实意味着信用风险释放对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用违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信用风险得不到释放。对于信用风险而言,如何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置,如何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管治华  蒋长流  
在银行贷款渠道受控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表外项目继续负债融资,风险进一步集聚。因此,应分离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的负债融资行为,建立地方政府资本型预算,硬化约束地方政府在提供公益类资本型公共产品的负债汲取行为;引入私人社会资本,推进融资平台股份制改造,营造融资特许权竞争机制,建立收益类资本型公共产品融资的市场约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