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7)
- 2023(8937)
- 2022(7635)
- 2021(7118)
- 2020(5917)
- 2019(13270)
- 2018(13008)
- 2017(25448)
- 2016(14100)
- 2015(16127)
- 2014(16197)
- 2013(15818)
- 2012(14918)
- 2011(13439)
- 2010(13769)
- 2009(13481)
- 2008(14183)
- 2007(13395)
- 2006(12129)
- 2005(11579)
- 学科
- 管理(53859)
- 济(53642)
- 经济(53536)
- 业(48140)
- 企(44688)
- 企业(44688)
- 制(25357)
- 财(23912)
- 方法(22659)
- 银(20234)
- 银行(20089)
- 行(18674)
- 数学(18500)
- 数学方法(18221)
- 务(17034)
- 财务(17002)
- 财务管理(16967)
- 企业财务(16321)
- 中国(14698)
- 体(14435)
- 融(13645)
- 金融(13642)
- 业经(13429)
- 度(13160)
- 制度(13154)
- 农(12888)
- 体制(12479)
- 学(11344)
- 业务(10530)
- 理论(10350)
- 机构
- 大学(210930)
- 学院(206745)
- 济(82871)
- 经济(80918)
- 管理(77065)
- 研究(67249)
- 理学(64098)
- 理学院(63416)
- 管理学(62432)
- 管理学院(62033)
- 中国(60531)
- 财(48956)
- 京(44757)
- 科学(37266)
- 财经(37076)
- 江(34262)
- 所(33723)
- 经(33420)
- 中心(32020)
- 农(29691)
- 研究所(29430)
- 北京(28319)
- 财经大学(27613)
- 州(27372)
- 范(26620)
- 师范(26390)
- 经济学(26196)
- 银(25565)
- 业大(24794)
- 银行(24462)
- 基金
- 项目(122208)
- 科学(96763)
- 研究(91880)
- 基金(90368)
- 家(76891)
- 国家(76230)
- 科学基金(66134)
- 社会(60163)
- 社会科(56933)
- 社会科学(56916)
- 基金项目(46567)
- 省(45645)
- 教育(43395)
- 自然(41001)
- 自然科(40015)
- 自然科学(40007)
- 自然科学基金(39333)
- 划(38593)
- 资助(37493)
- 编号(36664)
- 成果(33228)
- 制(28994)
- 部(28588)
- 重点(27688)
- 课题(25940)
- 教育部(25487)
- 性(25478)
- 国家社会(25042)
- 创(24884)
- 人文(24320)
共检索到342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振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清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其特殊性,其内部制衡机制是保证商业银行运行良好的保证,也是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司治理是出于解决腐败和管理不善的目的而对企业进行指导和控制的机制,源于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起的委托—代理问题。所谓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公司治理内部治理要素和外部治理要素等各个要素关键功能有效、综合发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从而保证公司绩效持续地不断提高,公司价值不断增长,强化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和管理效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清辉
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指出商业银行总部层面"三会一层"的职责与权限划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衡机制的基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遵循"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该原则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精神,目的在于防止权利的垄断。在法律、监管文件和自治性文件三个层面的规范和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衡机制基本架构已较为完善。但在公司治理各机构的独立性、监事会的效能、制衡机制的实际效果及成本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制衡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马承宇
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经验与实践,特别是2007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良好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与机制运转保障,对于防范风险、保证银行整体经营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与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经历了体制变革的阵痛,通过公司化、注资股份制改造、公开上市的改革之路,初步建立起了商业银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阶段,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已经运转了一段时期,有必要在总结实践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公司法人治理机制运转情况进行认真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敬勇 薛丽达
通过股权制衡的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动态博弈分析,研究公司治理中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行为关系。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的最优选择取决于非控股股东监督的概率;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控股股东侵占是对非控股股东采取策略的最佳反应;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情况下,控股股东会利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始终选择侵占;在重复博弈的条件下,有(不监督,不侵占)策略存在的可能性。最后就相应的结论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股权制衡 博弈 不完全信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徽银保监局课题组
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公司治理。本文从中小银行监管实践的视野,试图从权力制衡、关系平衡和利益均衡的角度分析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指出我国中小银行公司治理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三衡"的基本概念及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三衡"的概念公司治理是公司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外部机制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筱
统筹加强“三道防线”建设,是中小银行完善风险治理、防范各类风险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中小银行风险治理和风险管理相对薄弱,“三道防线”建设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国内外监管对商业银行“三道防线”的机制建设、责任分担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先进同业实践则提供了更多实践案例。我国中小银行要压实各机构、各部门风险管理责任,推动全面风险管理迭代升级,促进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推动“三道防线”同向发力、一体筑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德胜 张菲菲
文章以2010—2013年度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取得4 703个观测值,基于股权制衡度的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股权制衡度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绩效越好;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关键词:
内部控制有效性 公司绩效 股权制衡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奇波 曹洪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比较强,监督成本比较低,则机构投资者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随着法制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最优持股应该增加;股权制衡结构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随着整体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怀立 李婉丽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关键词:
股权制衡 股东合谋 公司治理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敏 刘源 周平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处于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两家试点银行股份制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紧紧围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产权的改革力度等方面展开,以实现公开上市。
关键词:
股份制改革 公司治理 产权改革 实现机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立彦
中国的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的讨论针对股份制银行。引发本项研究的直接原因是,2002年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关于公司制银行设立审计委员会的相互矛盾的规范文件。本文分析董事会聘任独立董事、监事会聘任外部监事,从而形成制衡关系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法理冲突 制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志刚 范建军
尽管从1994年起,四大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但直到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开始凸现。2006年随着主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进入新的阶段。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出现的时间和数量的限制,目前基于大样本的计量检验时机并不成熟。本文从法律监管、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媒体作用和税务实施等外部公司治理机制和大股东作用、董事会和监事会、薪酬合约设计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等内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简单评估。简单的评估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无论外部治理机制还是内部治理机制都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有效性 评估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毛小威 巴曙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