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5)
2023(8222)
2022(6922)
2021(6469)
2020(5483)
2019(12499)
2018(12653)
2017(23770)
2016(13376)
2015(14537)
2014(14790)
2013(14242)
2012(13115)
2011(12006)
2010(12225)
2009(11781)
2008(11995)
2007(10637)
2006(9672)
2005(9254)
作者
(37928)
(32039)
(31621)
(30525)
(20425)
(15265)
(14394)
(12203)
(12090)
(11603)
(11151)
(10847)
(10797)
(10455)
(10413)
(9808)
(9197)
(9188)
(9173)
(9167)
(8228)
(7889)
(7609)
(7461)
(7416)
(7130)
(7093)
(6826)
(6457)
(6222)
学科
(50727)
经济(50637)
管理(42635)
(37696)
(33421)
企业(33421)
(18722)
方法(18531)
(18194)
数学(15223)
数学方法(14992)
中国(14354)
(13849)
(13415)
(12918)
业经(12254)
体制(11655)
(11022)
银行(11009)
(10557)
(10553)
金融(10550)
(10480)
财务(10451)
财务管理(10419)
企业财务(10008)
理论(9718)
土地(9106)
技术(8010)
(7990)
机构
大学(193641)
学院(189859)
(77199)
经济(75530)
管理(68048)
研究(67873)
理学(57222)
理学院(56487)
管理学(55549)
管理学院(55155)
中国(52179)
(43394)
(41612)
科学(40073)
(35002)
财经(32748)
(31134)
研究所(31128)
(30864)
中心(29956)
(29637)
(26502)
业大(26371)
师范(26248)
北京(26144)
经济学(24818)
(24610)
财经大学(24337)
农业(24144)
(23934)
基金
项目(119860)
科学(95048)
基金(88251)
研究(88158)
(77540)
国家(76917)
科学基金(65386)
社会(57351)
社会科(54357)
社会科学(54339)
基金项目(45835)
(45504)
教育(41823)
自然(41362)
自然科(40371)
自然科学(40358)
自然科学基金(39676)
(39183)
资助(35621)
编号(34259)
成果(30339)
(27938)
(27927)
重点(27696)
课题(25615)
(25250)
(24838)
(24625)
国家社会(24434)
教育部(24174)
期刊
(92207)
经济(92207)
研究(64061)
中国(46333)
(36877)
学报(31744)
科学(29179)
(28659)
管理(27638)
教育(25844)
大学(24491)
学学(22855)
(21299)
金融(21299)
财经(18633)
农业(18124)
(16017)
技术(15033)
经济研究(14139)
业经(13264)
问题(12240)
(9876)
(9510)
(9132)
理论(8753)
现代(8379)
改革(8254)
(8254)
技术经济(8184)
财会(8156)
共检索到303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华超  卢扬  钟涨宝  
土地调整是中国农地制度的重要特征,虽然均田的益处得到了广泛认同,但是借助土地调整来保证农民获得土地的均等机会是合理和必要的。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在土地仍然承担社会保障功能的阶段,特别是在土地流转市场运转受限的情况下,农民在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与乡村治理方面仍对调整有较高的需求;从必要性来看,土地调整迎合了村民的"公平"观念,与村民自治制度相契合,并因正式法律的不完全以及替代性制度的运转受限获得了存在的空间;从总体来看,基本公平和成员权保障的土地调整已经不符合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未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华超  钟涨宝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未来要逐步健全调整的替代制度,并加强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冯华超  钟涨宝  
研究目的:以公平和效率目标为线索探讨土地调整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相关研究和指导土地产权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从合理性来看,土地调整体现了村民的集体成员权,并在社会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发挥较大作用;(2)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市场补偿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调整对农业生产绩效负面影响的产生,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作为替代性机制运转受限,土地确权作为政策约束面临着实践困境的同时也忽视了调整的社会、政治功能。研究结论:在现阶段土地调整仍有一定的存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麟  
1.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需要。中国经济改革虽然起自农村,曾经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启示和方向,但由于还没有在建立现代土地制度上着力,农村经济迄今仍处在市场经济的边缘,也难以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春霞  
征地拆迁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相伴而生的必然现象。关于中国土地制度该向何处去的争论,实则是自由市场理论和国家干预主义的较量,同时裹挟着政府自利性和公共性的争论。《还权赋能》的结论在于冲破中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改革征地拆迁模式。但通过对该研究报告的经验材料分析发现,成都模式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土地财政"和政府的有效干预。中国式征地拆迁的合理性包含以下几重含义:现行征地制度并没有导致城乡差距过大;"土地财政"有利于公共利益最大化;征地制度的践行与规范政府行为并行不悖;应加紧改革征地补偿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桂华  夏柱智  
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为修订《土地管理法》提供经验支撑。目前,《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观察了解"三项"试点启动后各地的试点成效,结合对"修正案草案"解读,评析本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效果。总体结论是:现行征地制度基本合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须保持在"存量"范围内;农村宅基地退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土地制度改革需稳妥推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贾丽梅,张亚明,孙希昌  
纵观我们卫生部门已进行了10几年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卫生部门的经济困难问题,而且近些年来,经济紧张状况愈加严重,已经影响了正常卫生工作的开展,也引起了一些不正常现象的发生,尤其医疗单位,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过各种技术经济责任制,但医院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尚没有解决,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了一些中、小型医院职工工资无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秀英,林枫,郑伟一,刘艳萍,邹富良  
医保制度改革(以下简称医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保障能力,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有病早治,通过提高卫生经济效益的方法,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是一条基本的原则。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调整职工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调节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供给,合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过度服务和资源浪费。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祥  彭美玉  
通过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性。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是改革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考虑制度变迁所带来的交易费用。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几种模式的交易费用的比较,认为,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相比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方案仍是较优的选择。改革思路是确权赋能,完善配套政策。改革重点是现有的垄断性征地制度、土地利用管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只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土地利用规划、管制体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汤吉军  
新古典自由贸易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是各类资产具有完全通用性,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或产业。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产在国际间的流动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专用性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总量和产品构成,而且还会影响一国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就会使其在贸易谈判中陷入进退两难困境,失去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影响其在贸易利益上的分配格局,进而严重影响一国的贸易不公平结构。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探讨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的合理性,由新古典国际贸易经济学走向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更加具有现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濮晔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也在进一步深化。为了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政府在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使土地使用权由完全依靠行政划拨逐步转向有偿出让,并已初步形成了土地市场。 80年代以来,土地管理由高度集权转向分散放权。随着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经济特区和城市开发区的兴建,以及多种经营形式的出现,使我国本就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显宝贵,土地使用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80年代中期土地分散管理的的弊端就已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乱占滥用耕地和占而不用、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不断出现,已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治平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向全面有偿使用过渡。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和城市土地价格体系,建立合理的城市土地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土地管理制度,是确立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前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小军  
本文利用现代产权理论,从使用权、收益权和让渡权三个方面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户缺乏土地物权性让渡权是制约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问题;要使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发挥更大的制度绩效,需要保护农户和集体现有的权利,更合理地界定收益权,并逐步让农户获得物权性让渡权;改革可以按照不同地区和生产力发展不同水平分地区、分阶段的进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姚启和  康翠萍  
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设置了一些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学位,但专业学位仅仅停留在硕士层次是远远不够的。以教育专业为例,在任大学校长和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很多实际问题,深感缺乏教育科学理论,迫切需要进行教育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高教所大学校长博士学位课程进修班为实例,提出设置教育管理博士专业学位的设想,并对若干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崔平  陈云桥  
评价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绩效如何,不仅看是否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更要看是否解决了农村融资难问题。因此,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能陷入金融体系建设的误区。建立新型农村信贷协管员制度,是强化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农村融资效率的有效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