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9)
2023(3966)
2022(3425)
2021(3193)
2020(2747)
2019(6228)
2018(6543)
2017(11633)
2016(6812)
2015(7851)
2014(8295)
2013(7876)
2012(7441)
2011(7149)
2010(7133)
2009(6764)
2008(6593)
2007(6307)
2006(5820)
2005(5379)
作者
(21782)
(17873)
(17751)
(16977)
(11381)
(8687)
(8390)
(7108)
(7055)
(6699)
(6339)
(6168)
(5954)
(5810)
(5619)
(5572)
(5338)
(5333)
(5312)
(5127)
(4984)
(4482)
(4287)
(4279)
(4269)
(4051)
(3996)
(3956)
(3813)
(3768)
学科
(21807)
经济(21774)
管理(18578)
(13426)
(11759)
企业(11759)
图书(10337)
书馆(9812)
图书馆(9812)
(9607)
中国(8056)
方法(8005)
工作(7113)
(6777)
理论(6581)
数学(6130)
(6107)
(6034)
数学方法(5986)
(5858)
(5587)
地方(5541)
教育(5432)
业经(5007)
(4412)
银行(4398)
(4294)
(4287)
金融(4279)
读者(3945)
机构
大学(103702)
学院(98118)
管理(34454)
研究(34373)
(30781)
经济(29680)
理学(27497)
理学院(27083)
管理学(26453)
管理学院(26228)
中国(25529)
科学(23411)
(23348)
图书(21230)
书馆(20670)
图书馆(20666)
(18556)
(18095)
(17790)
(17538)
师范(17356)
研究所(16852)
(16632)
中心(15492)
业大(15209)
(15139)
北京(14823)
农业(14149)
师范大学(13512)
技术(12826)
基金
项目(60715)
研究(46524)
科学(45190)
基金(39852)
(34910)
国家(34587)
科学基金(28004)
社会(26501)
(25040)
社会科(24885)
社会科学(24873)
编号(22007)
教育(21160)
(21036)
成果(21034)
基金项目(20605)
自然(16735)
自然科(16302)
自然科学(16293)
资助(16008)
自然科学基金(15943)
课题(14843)
项目编号(14424)
重点(13521)
(13192)
(12769)
(12422)
(12344)
(12162)
研究成果(11887)
期刊
(39649)
经济(39649)
研究(29391)
图书(28936)
中国(23891)
书馆(23310)
图书馆(23310)
学报(22107)
教育(16534)
(15983)
大学(15607)
科学(14752)
(14214)
学学(12360)
管理(11286)
农业(10556)
技术(9170)
(8790)
论坛(8790)
情报(8518)
(7304)
金融(7304)
财经(7197)
业经(6360)
(6252)
(5597)
(5561)
经济研究(5402)
问题(5206)
图书馆学(4982)
共检索到168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如花  宋琳琳  
根据图书馆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差异,将图书馆评价的主体分为政府机构、图书馆行业协(学)会、各类图书馆、用户和第三方机构等五种类型,并分析各评价主体的定位、特点及相关评价实践。调查总结国内外广受认可的图书馆评价标准、有影响力的图书馆评价项目及其采用的评价工具及方法。第三方机构的评价具有职业化优势,且不易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限制,应当予以加强。表6。参考文献31。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亚玲  
主体间性图书馆价值评价模式有利于弥合以往图书馆评价模式宏观层次理论研究不足,主客二元对立和多元价值冲突混乱等缺陷,是对以往图书馆评价模式的宏观整合,致力于构建主体间性的和谐图书馆价值评价文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五芳  
我国出现了图书馆参与自身管理体制变革的新现象,这是我国图书馆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表现。图书馆主体意识必须以我国图书馆现时的实践探索为客观基础,同时树立起内容和形式并重的内容观和全面的效益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海涛  宋琳琳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评价主体可分为国家机构、行业协会、大学图书馆、第三方机构,不同主体在评价活动中的主要实施机构、具体评价内容、评价工具、评价方法有所不同,并且显现出各自的特点。图书馆评价可借鉴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评价主体划分方式,综合运用评价工具与方法,明晰评价机构的职责,构建全面的图书馆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翩然  徐建华  李耀昌  
儿童图书馆及相关技术、产品、服务不断发展的今天,忽视儿童权利、漠视儿童话语权的现象仍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图书馆儿童用户体验。因此,本文提出让儿童成为自己图书馆的评价主体,从话语分析角度揭示成年意志主导对儿童权利的影响,并收集发展心理学与相关研究证据证实当前儿童作为评价主体的理论可行性;随后,通过政策保障、产品与服务设计、既有的儿童视角评价实践三个方面证实了这一主张的实践可行性。传统方法与专门针对儿童开发的研究方法,可以指导儿童成为自己图书馆评价主体的具体实施,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学文  
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的现状,论述了正确界定公共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的意义,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事业单位法人,其应具备法人成立的法定条件,指出专门图书馆立法应关注公共图书馆的经营性行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白君礼  张芬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主体还存在主客体分离,研究还刚刚起步,需要继续深化。文章从马克思哲学角度,主要研究为什么要研究阅读推广主体,主体应研究些什么内容,思维方式如何等问题,研究发现:主体研究实质是从人的角度进行阅读推广研究,主体中自主性最重要,是道德自由的体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阅读推广主体的;在某一历史节点上,阅读推广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同时发生的;阅读推广不只是一种物质性的活动,更是一种再创造新理念、精神价值的精神性活动。阅读推广客体不仅包括阅读推广的物,还包括精神和客体化的人,主体的阅读推广意识极为重要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胡苏  
闲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专业院系相比,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与闲暇教育的本质精神一致,同时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并且不受制于僵化的专业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更适宜成为高校闲暇教育的主体。图书馆如何根据闲暇教育的要求,由传统的信息服务主体转化为现代教育主体的一部分,将是其未来建设的任务之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郭向东  
论图书馆改革的评价郭向东Abstract:Theevaluationoflibraryreformistogivethewholeprocessoflibraryreforma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decriptioni...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石维彩  
通过对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在图书馆价值评价上出现的几种较典型观点的分析评论,克服某些误导及不良影响,以便达成共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姗姗  
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图书馆人自身的学科意识,以及自觉的创造精神。当代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上: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职能与意义的认识,由单一服务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创造的观念;对于图书馆工作特性的认识,由单纯的汇集和借阅书刊资料延展到全方位地汇集、处理和传播科技文化信息;对于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认识,由对其他学科较大的依赖性转向自主独立,与其他学科建立互动关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永福  
图书馆自由的实质是读者利用图书馆平等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权利。思想自由是图书馆自由的思想基础。图书馆自由的宗旨是维护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而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因此图书馆自由具有合法性基础。政府、图书馆行业组织、图书馆和图书馆人是保障图书馆自由权利的四大责任主体。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月英  张桂兰  吴荣霞  
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产权主体,读者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本途径是推行图书馆治理模式,核心是建立科学、民主的图书馆治理机制。阐述图书馆服务的现实情况,对图书馆治理机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冬霞  白君礼  罗红彬  
图书馆服务创新主体,是主导服务创新规划、实施和发展进程的力量。馆长、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内部主体,承担服务创新规划组织实施、创意收集提供职责,读者和社会文化信息服务机构作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外部主体,在服务创新过程中,提供服务创新创意、参与创新过程。服务创新中,四个主体间可以建立新型上下级信任关系、平等的主客体关系和合作关系,助力服务创新。图书馆应认识到服务创新相关认知、制度和人才资源存在的障碍因素,找寻解决对策,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董焱  
本文在比较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三种新形态图书馆基础上,提出21世纪图书馆的主体形态是数字图书馆。并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形态、管理模式、资金筹措、获益机制等方面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