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9)
- 2023(5129)
- 2022(4276)
- 2021(4079)
- 2020(3287)
- 2019(7369)
- 2018(7565)
- 2017(12966)
- 2016(7903)
- 2015(9301)
- 2014(9142)
- 2013(8753)
- 2012(8558)
- 2011(8129)
- 2010(8355)
- 2009(7605)
- 2008(7424)
- 2007(6979)
- 2006(6390)
- 2005(6034)
- 学科
- 济(20831)
- 经济(20793)
- 管理(17627)
- 业(12609)
- 学(11279)
- 图书(10449)
- 企(10301)
- 企业(10301)
- 书馆(9915)
- 图书馆(9915)
- 中国(9685)
- 理论(9486)
- 教育(9273)
- 工作(8094)
- 教学(7524)
- 方法(7055)
- 农(7045)
- 财(6376)
- 制(5563)
- 和(5261)
- 学法(5141)
- 教学法(5141)
- 业经(5087)
- 数学(5064)
- 数学方法(4932)
- 地方(4801)
- 体(4539)
- 农业(4435)
- 学理(4405)
- 学理论(4405)
- 机构
- 大学(115346)
- 学院(109386)
- 研究(41787)
- 管理(32006)
- 济(31856)
- 经济(30659)
- 中国(29514)
- 科学(29025)
- 京(26425)
- 理学(25263)
- 理学院(24801)
- 管理学(24069)
- 农(23963)
- 管理学院(23848)
- 所(23236)
- 图书(21569)
- 研究所(21061)
- 书馆(21013)
- 图书馆(21009)
- 江(20923)
- 范(20424)
- 师范(20087)
- 农业(19075)
- 业大(18390)
- 中心(18108)
- 财(17986)
- 州(17470)
- 北京(17049)
- 技术(16739)
- 师范大学(15669)
- 基金
- 项目(67589)
- 研究(51026)
- 科学(49058)
- 基金(43403)
- 家(39722)
- 国家(39295)
- 科学基金(30537)
- 省(27845)
- 社会(27240)
- 教育(25805)
- 社会科(25335)
- 社会科学(25323)
- 划(24282)
- 编号(24006)
- 成果(23370)
- 基金项目(21801)
- 自然(19200)
- 自然科(18691)
- 自然科学(18681)
- 自然科学基金(18335)
- 资助(17944)
- 课题(17530)
- 重点(16212)
- 项目编号(15134)
- 年(15133)
- 发(14225)
- 部(14004)
- 一(13998)
- 创(13522)
- 研究成果(13014)
共检索到193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桂华
公共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支撑,也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条件。图书馆不仅是文化的产物,而且是民主的产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享、人权、交流、教育等内在属性“内生”了公共精神培育功能。当前社会公共精神现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不相匹配,而图书馆则以多样化的公共精神培育实践回应该需求。实践类型主要包括教育导向型、传播导向型、治理导向型、社区导向型,但实践的丰富度、科学性存在不足。面对时代赋予的责任,图书馆应推动以公共精神培育为价值追求的服务创新,将公民纳入图书馆治理体系,构建嵌入性的公共生活空间;图书馆学则应加强图书馆公共精神培育功能理论研究,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图书馆学话语体系。图1。参考文献64。
关键词:
图书馆 公共精神培育 当代实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邱燕燕
文章从分析《公共图书馆宣言》的产生背景和内容入手,论述了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内涵,探讨了公共图书馆精神在中国的缺失,并从四个方面对如何培育和弘扬现代公共图书馆精神作了阐述。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 公共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栾娟 熊伟
在全球化背景下,代表全民外交趋势的新公共外交成为很多国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作为公共文化空间和公共知识交流体系的当代图书馆具有培育独特公共文化外交功能的理论依据,为各国新公共外交提供了新型长效载体。当代图书馆新公共文化外交功能培育的基本路径包括创建"大开放"传播平台、开展"请进来"活动和实施"走出去"项目。各类图书馆可从实际出发,稳妥选择实施内联量力推进、外联合力推进和创新巧力推进等工作策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姜源
本文围绕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问题,分析了县馆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以及所处的地位,阐述了自强、自励精神是振兴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突破口。
关键词:
县级公共图书馆 自强 自励 振兴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施强
道德和法律是调整图书馆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办好图书馆的社会规范,是培育图书馆精神的双翼。建立道德规范约束机制和法制规范保障机制是培育图书馆精神的重要保证。参考文献16。
关键词:
图书馆精神 道德规范 法制规范 精神培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现代公民的成长及公共社会的发育依赖公共精神的培育和生长。公共精神与公民的"公共"本性具有内在一致性,公共精神是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的基本属性与内在规定,公共精神是引领公共生活及公共社会发展的价值指南。培育公共精神须增强公共理性自觉,培养公民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优良品质,在开放的公共生活中培养与倡扬公共精神。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林汉城
20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最宝贵的经验是图书馆精神的内在动力和推动作用 ,它也是实现 2 1世纪图书馆事业新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开展弘扬图书馆精神的活动 ,加强思想建设 ,激活智力资源 ,并做到 5个结合。参考文献 1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晶晶 陈艳红
数字弱势群体是随着数字社会到来而产生的一类弱势群体,在数字生活参与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数智知识掌握不够、数字技术应用乏力、数字资源利用困难等问题。公共图书馆面向数字弱势群体开展数字素养培育,可以打破个体观念障碍,挖掘数字弱势群体数字可行能力;助力政府应急管理,帮助数字弱势群体抵御突发事件;弥合城乡发展差距,实现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美好愿景。文章通过访问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梳理归纳了我国公共图书馆面向数字弱势群体开展数字素养培育的情况,并从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培育资源、培育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进路策略:贯彻“法律+政策”要求弥补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素养培育的对象缺位;根据“重点+细化”思路健全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素养培育的主题内容;按照“城市+农村”角度形成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素养培育的有效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打造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素养培育的资源阵地;依托“横联+纵合”形式完善数字弱势群体数字素养培育的协作机制等。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数字弱势群体 数字素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霞
公共精神是公民道德和公共行政伦理的基础,政府在善治理念下实施建设的公民社会需要公共精神的支撑,而公共精神的孕育需要善治的实践土壤,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其公民社会应有的公共精神已成为政府实现善治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善治 大学生 公共精神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潘杏仙 朱东妹 王会梅 董家魁
本文探讨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过程中如何唤醒潜在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强化知识馆员的个性服务理念、彰显特色资源的品牌服务效应、优化信息服务的专家业务品质,以及珍惜知识服务的用户信息反馈等,主张建立唤醒用户信息意识机制,培育个性用户的信息利用意识及习惯,从而扩展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用户市场。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海燕
讲座是图书馆一项传统业务但非核心业务。图书馆在讲座业务蓬勃发展、不断创建品牌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讲座的核心要素,并借鉴战略品牌管理理论,加强品牌培育,促进讲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罗靖琳 刘倩秀 查颖 钟庆虹
[目的/意义]数据素养是高校图书馆员当前应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国内外都在持续探索适合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路径。我国在此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调查和研究国外开展的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育实践案例,归纳经验启示,有利于为我国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提供借鉴,提升培育质量。[方法/过程]选取国外12个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案例,结合3P教育模型和传播学5W理论,从培育前提、过程、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总结启示。[结果/结论]构建普适性的馆员数据素养培育模型,基于此提出思考,从培育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结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数据素养 高校图书馆员 培育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桉 刘琳
叶桉、刘琳在《职教论坛》2015年34期撰文,肯定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呼唤,创新性地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从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基础、逻辑关系和模式机制入手,着力阐发红色文化的精神动力、普遍价值和特殊意义在培育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为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开拓了新思路,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大贤
用民族精神锻造当代大学生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战略任务。笔者一方面阐述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与方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民族精神 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桉 刘琳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最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将其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红色文化 职业院校 德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