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4)
2023(2092)
2022(1875)
2021(1727)
2019(3289)
2018(3245)
2017(6033)
2016(3475)
2015(3781)
2014(3839)
2013(3824)
2012(3725)
2011(3484)
2010(3709)
2009(3608)
2008(3976)
2007(3827)
2006(3480)
2005(3464)
2004(3403)
作者
(12276)
(10227)
(10163)
(9748)
(6772)
(5161)
(4524)
(3953)
(3874)
(3745)
(3676)
(3637)
(3582)
(3543)
(3534)
(3236)
(3161)
(3117)
(2948)
(2755)
(2682)
(2607)
(2504)
(2498)
(2472)
(2348)
(2287)
(2205)
(2197)
(2148)
学科
(16953)
经济(16936)
(11982)
企业(11982)
管理(11044)
(10695)
业经(6318)
(5760)
方法(5203)
(4896)
(4802)
企业经济(4248)
中国(3909)
数学(3793)
数学方法(3696)
理论(3662)
(3599)
银行(3584)
地方(3528)
(3403)
财务(3394)
财务管理(3380)
国有(3375)
(3320)
国有企业(3318)
企业财务(3247)
(3177)
(3137)
金融(3135)
(3122)
机构
大学(59874)
学院(57648)
研究(22357)
(21065)
经济(20569)
管理(18090)
中国(17768)
科学(14948)
理学(13990)
理学院(13767)
(13646)
管理学(13437)
管理学院(13315)
(12903)
(12655)
研究所(11608)
(10909)
(10858)
财经(9348)
(9083)
中心(9041)
师范(8987)
北京(8913)
业大(8679)
(8598)
农业(8464)
(8339)
(8226)
(7929)
师范大学(7296)
基金
项目(32268)
科学(24079)
研究(22523)
基金(22286)
(20465)
国家(20262)
科学基金(16076)
社会(13412)
社会科(12649)
社会科学(12643)
(12423)
基金项目(11066)
(11017)
自然(10496)
教育(10284)
自然科(10167)
自然科学(10162)
自然科学基金(9990)
资助(9555)
编号(8576)
成果(8524)
重点(7980)
课题(7022)
(6926)
(6602)
计划(6336)
(6193)
科研(6174)
(6124)
创新(5799)
期刊
(28927)
经济(28927)
研究(21186)
学报(13660)
中国(12679)
(12225)
科学(10917)
大学(9922)
(9504)
学学(9313)
管理(8256)
教育(7855)
(7362)
金融(7362)
财经(6472)
农业(5762)
(5647)
技术(4468)
问题(4050)
经济研究(3950)
(3899)
业经(3898)
林业(3577)
图书(3424)
业大(3188)
(3116)
(2953)
现代(2829)
改革(2800)
(2800)
共检索到99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志国  
论国有资产的三种形态韩志国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这是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进展。这种进展的逻辑演进,就是要进一步研究国有资产的实现形态问题。以往的经济理论把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视为国有制的唯一形态或基本形态,这是一个...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程启智  
由于我国国有制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惯性,任何单一性产权改革的思路都将难以奏效,而需要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探讨,才能有助于形成适应我国国有制的多样化产权制度。为此,笔者提出“国有资产物—股—债权模式”,以参加其讨论。 一、国有资产的性质、职能和产权结构安排 现有的国有资产是全国劳动人民几十年在低收入及低消费水平下用其劳动辛勤积累起来的财富。因而任何有悖于这一事实的改革都将可能引起极大的社会冲突,而危害整个经济体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烈  
论国有资产的价值形态王烈(一)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一直以实物形式由政府统管,归全民所有。过去所谓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态,就是指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这种形态。这种所有制形态特别便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操作,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加以宣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邵泽斌  
越是在教育讲演兴隆的时代,越需要对各类讲演保持理性和反思,越需要讲演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控。根据讲演者使用语言的方式和风格,可以将教育讲演分为三种形态:表演、表现和表白。表演式讲演使用机巧性教育语言,以取悦听众为唯一目的,背离了教育的公共性品质;表现式讲演使用工具性语言,重视讲演的外在形式和功利化诉求,放逐了教育的教化和启蒙价值;表白式讲演使用本源性教育语言,以敞开自我、激活良知为使命,回归了教育的公共品质与教化功能。努力避免讲演的表演性成分、减少讲演的形式化特征,趋近表白式讲演,应该成为当下讲演者的自觉担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家义  
一、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的含义现实生活中,对于什么是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的具体构成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例如有的认为国有资产就是全民所有制财产或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财产,有的认为国有资产就是国有企业拥有和使用的财产,有的认为国有资产就是公有制财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彩虹  
一、什么是国有资产的产权分配1.当经济理论界部分人士得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存在所有者空缺”的结论时,他们已经触及到了全民所有制的资产产权的分配问题。但他们误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资产产权分配的不合理和不具体看作了所有者的虚无,犯了一个不小的理论错误。问题的关键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全民所有的资产的产权的分配关注不够,理论上的分析也弱,实际经济生活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海熙  
国有资产的整合方式一般可以采取四种形式;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的模式,主要有大公司战略模式和大集团战略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道传  
一、国有资产责任化管理的必要性所谓国有资产的责任化管理,是指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国家经济机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按有关规定都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力和明确的利益,如因失职而影响生产和任务的完成,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就要相应地承担经济责任,并和物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体现赏罚分明。对国有资产实行责任化管理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严密的分工和复杂的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纪友  
从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化的角度出发,国有资产市场进入的条件为:国家与企业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和明晰的国有资产产权。本文讨论了由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而产生的国有资产市场进入的困难及原因,提出了国有资产市场进入渐进性行进的设想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松森  
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和国有资产经营单位管理经营国有资产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期望值。确定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目标,对于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经营的目标,应当按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邓文碧  陈剑澜  
本文提出在人与自然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存在着三种有决定性意义的供需关系 ,分析了这三者的异同与联系 ,剖析了它们在人类社会运行、发展中的作用及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魏杰  侯孝国  
国有资产形态的多元化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取向的思考魏杰侯孝国目前,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专司机构的职能不到位,国有资产管理一方面因部门分割而弱化,另一方面在管理过程中,又往往因循传统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这种滞后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光国  杨运杰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在上市公司中开始实施,这套会计准则体系特别强调对资产、负债的计量问题,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并允许计提减值准备和把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本文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的规范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以方便财会人员应用。一、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准则及计提减值的规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胡玄能  
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对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所产生的评估结果的差异性以及如何正确选用评估方法存在困惑。本文在阐述三种资产评估方法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若干适用范围与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海峰  
中国国有企业旨在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改革,是整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初动因,但实际的改革路径走的却是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改革率先实现突破,极大地刺激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扩大了农副产品的供给,使得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资料有了保障,为集中在城市的国有企业提供了改革的物质基础;并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解放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逼迫效应和示范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