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0)
- 2023(7057)
- 2022(5967)
- 2021(5546)
- 2020(4705)
- 2019(10909)
- 2018(10954)
- 2017(21276)
- 2016(11493)
- 2015(13196)
- 2014(13272)
- 2013(13130)
- 2012(12352)
- 2011(11583)
- 2010(12415)
- 2009(11777)
- 2008(11520)
- 2007(10597)
- 2006(9835)
- 2005(9073)
- 学科
- 济(78491)
- 经济(78438)
- 管理(32264)
- 方法(28541)
- 业(27936)
- 企(25415)
- 企业(25415)
- 数学(25308)
- 数学方法(24780)
- 地方(17470)
- 业经(15498)
- 学(14877)
- 中国(14675)
- 地方经济(12582)
- 农(12485)
- 理论(10836)
- 制(10549)
- 财(10398)
- 融(9053)
- 金融(9052)
- 环境(8881)
- 和(8802)
- 贸(8709)
- 贸易(8701)
- 银(8436)
- 银行(8422)
- 体(8419)
- 农业(8382)
- 易(8300)
- 经济学(8240)
- 机构
- 大学(186808)
- 学院(185234)
- 济(85467)
- 经济(83886)
- 管理(67517)
- 研究(65786)
- 理学(57385)
- 理学院(56681)
- 管理学(55329)
- 管理学院(54986)
- 中国(49577)
- 京(39488)
- 科学(39266)
- 财(37490)
- 所(34123)
- 研究所(30901)
- 财经(29882)
- 江(28659)
- 中心(28135)
- 经济学(27791)
- 经(26835)
- 农(26146)
- 范(25605)
- 师范(25415)
- 北京(25366)
- 经济学院(24492)
- 业大(23934)
- 州(22735)
- 院(22607)
- 财经大学(21922)
- 基金
- 项目(113025)
- 科学(89360)
- 基金(82659)
- 研究(81587)
- 家(71733)
- 国家(71204)
- 科学基金(60814)
- 社会(53561)
- 社会科(50884)
- 社会科学(50866)
- 省(43653)
- 基金项目(42201)
- 自然(38372)
- 教育(38324)
- 自然科(37499)
- 自然科学(37488)
- 划(36803)
- 自然科学基金(36797)
- 资助(35589)
- 编号(31865)
- 成果(26977)
- 重点(26157)
- 部(25110)
- 发(24900)
- 课题(23187)
- 创(22510)
- 国家社会(22442)
- 教育部(21848)
- 创新(21207)
- 大学(21154)
共检索到287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席春迎
国有经济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之一.其规模的大小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依存于一定的经济因素.即取决于市场发育程度、资本状况、企业家资源状况、以及市场规模与竞争状况等因素。因此,一国国有经济的规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总体上看.国有经济规模的演变轨迹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联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席春迎
论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及其变动轨迹席春迎由于生产、技术特点的差异,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国有经济作为一种特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其产业分布及其变动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考察这些规律对于我国产业的产权制度设计尤其是国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企业改革30年研究》课题组 陈小洪 李兆熙 陈小洪
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变化和特点。影响国有经济布局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体制改革、准入政策、技术经济及产业发展等方面。国有资本将在一些重要行业和领域或企业中发挥重要的控制和支持作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与推进新型公有制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相结合,同时需要明确国家所有权政策。
关键词:
国有经济 国有企业改革 布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怀德
国有经济的效用和国有经济的运行成本都是国有经济规模的函数 ,并共同决定国有经济的规模 ,使之表现出时间的非线性。评价国有经济的规模经济性 ,可以使用利润率法和生存法则。我国的国有经济规模并没有处于经济规模区间 ,需要进行重组 ,基本思路是从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选择出发 ,进行企业组织和内部结构重组 ,实现国有经济的规模控制力
关键词:
国有经济 规模 控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为 胡啸兵 李育林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文章借鉴并运用经济重心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我国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均衡程度加剧,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有限,提出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调整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带动下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重心 经济重心 变动轨迹 比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
经济重心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借鉴物理学重心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经济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格局动态演化。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2004~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变动轨迹发现,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且我国经济、金融总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恶化,因此,有必要加大区域经济政策调整力度,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重心 金融增长重心 变动轨迹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稻葵 伏霖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背后的基础性因素,如德国民众对社会秩序的偏好、大陆法体系,以及民众愿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等,与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稳健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审慎的金融体系、有效传承的家族企业,以及高效的社会福利体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特别中国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邱勇
本文认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各有其优势和适应范围,国有经济的优势体现在向社会有效地提供社会福利,对公共物品的处理和调整经济的外部性等方面,因此,国有经济的范围应界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公共福利行业和经济外部性很强的行业等方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仲礼 潘君祥
上海是一个在近代勃兴起来的对我国经济有着巨大影响的工商城市,也是一个与世界各国有着广泛经济联系的著名海港城市。在隆重纪念上海建城700周年之际,回顾近代上海经济的发展轨迹,分析上海经济近代化的内部动因,对上海今天的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晶妹
本文在国外学者关于信用与GDP关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不仅放大了研究区间,而且对新经济前后美国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变化给予了高度关注。作者探析了新经济条件下各层次信用规模与GDP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提出信用依存度的概念,研究并总结了经济对各层次信用活动的依存程度及其变化,指出信用规模、信用结构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揭示了信用活动发展的轨迹与空间。以此为基础,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指出我国信用活动总规模偏低、信用交易结构不合理、经济信用化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的现状,并据此对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用规模 信用结构 信用依存度 信用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明辉,陈晚清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经济地带有5次明显变化,可划分三个时期:1949—1972年,国家的发展重点在内地和三线地区,称为“平衡”增长区域战略;1973—1992年,将全国划分为“沿海”与“内地”、“边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1993年以来实行了大规模开发长江沿岸地带构成“T”字型的宏观布局战略、划分“七大经济地区”等。最后,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对西部地区在新的世纪里实施大开发战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
经济地带 演变轨迹 评价 沿海 内地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