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
- 2023(2024)
- 2022(1617)
- 2021(1668)
- 2019(3443)
- 2018(3361)
- 2017(7137)
- 2016(3794)
- 2015(4299)
- 2014(4506)
- 2013(4356)
- 2012(4162)
- 2011(3783)
- 2010(4031)
- 2009(4215)
- 2008(4475)
- 2007(4433)
- 2006(4136)
- 2005(4156)
- 2004(4050)
- 学科
- 济(16096)
- 经济(16083)
- 银(15606)
- 银行(15461)
- 行(14225)
- 制(13293)
- 企(12101)
- 企业(12101)
- 业(10546)
- 管理(9846)
- 业务(9457)
- 度(8649)
- 制度(8647)
- 融(8202)
- 金融(8201)
- 银行制(8092)
- 业经(6240)
- 方法(5813)
- 体(4825)
- 财(4589)
- 体制(4478)
- 数学(4347)
- 数学方法(4320)
- 企业经济(4253)
- 中国(4244)
- 理论(3618)
- 国有(3345)
- 国有企业(3283)
- 贸(3236)
- 贸易(3227)
- 机构
- 大学(58679)
- 学院(55975)
- 中国(25489)
- 济(24298)
- 经济(23684)
- 银(21183)
- 银行(20366)
- 管理(19745)
- 行(19008)
- 研究(18183)
- 财(15746)
- 理学(14734)
- 理学院(14576)
- 管理学(14444)
- 管理学院(14328)
- 京(13066)
- 财经(11760)
- 江(10970)
- 融(10669)
- 经(10536)
- 金融(10503)
- 中心(10414)
- 人民(10363)
- 州(9726)
- 所(9429)
- 农(9367)
- 国人(9234)
- 中国人(9208)
- 科学(9099)
- 中国人民(9006)
共检索到11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浩 李春阳
不良贷款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贷款能力有限,可以考虑实行公司化模式,走不良贷款专业清收道路。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公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华
形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解决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 ,应该从建立银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社会信用环境等方面入手真正化解不良贷款。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化解途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祥发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积累的产物,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处置解决也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在处置已有不良资产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不良资产的增量问题,防止旧的不良资产在不断减少的同时,新的不良资产又源源不断出现的恶性循环状况,从根本上清除不良资产产生的源头,做到标本兼治。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制度性障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蓉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银行体系中累计了巨额的不良贷款,严重阻碍了国内经济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为重中之中。
关键词:
金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天新
近年来,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一直高于规定水平,这不仅影响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还会诱发社会道德风险,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又会增加财政风险,引发通货膨胀;而且一旦发生严重金融风险,还将有可能会引发地区性的金融危机。为了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大力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本文在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形成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化解和防范不良资产的多种方式,从而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国邦
我国金融风险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上面。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危害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从整体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及危害不良贷款,一般指到期不能收回本息的贷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桂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过高,是由于国有企业、银行、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应着眼于体制上的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同时,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控制不良贷款增量。
关键词:
不良贷款 增量 资本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晓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 ,严重影响其正常经营与发展和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去年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总体出现了“双降”的良好势头 ,但个别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增无减 ,居高不下 ,余额、比例“双升” ,化解难度加大 ,形势逾加严峻。本文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个案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对现状与特点、成因与难点和后期变化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揭示了形成原因和化解难度的全国普遍性与区域特殊性 ,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不良贷款是社会金融运行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 ,化解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是要求不良贷款统一“降...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伟
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贷款进行剥离,是国家为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通过对泰安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个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无论在政策制定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次剥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偏高的问题。二是单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力量消化数额庞大的不良贷款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三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实施“二次剥离”是现实形势下实现银企双赢的客观选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减少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资产管理公司 剥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忠宪 熊华强 胡礼文 李一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末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确实不失为成功有效的做法。努力探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兴国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实施监管的难点□郑兴国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逾期贷款、呆帐、坏帐等不良资产已占贷款总资产的相当比例。信贷资产质量的低劣,已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如何监管不良贷款以促进资产质量的根本好转无疑是人民银行监管工作的一大课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芳 丁文锋
与金融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显得有些滞后,此间严峻的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成为其改革进程的巨大障碍。十几年来,各方为扫清这一障碍采取了诸多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须做通盘考虑,既要有全方位的宏观视角,又要有行之有效的微观思路,综合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外因素,才能有效克服此障碍。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内外因素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素彦
本文分析了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通常使用的四种方法 ,指出短期内可以通过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加强预算约束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 ;长期内 ,则只有进行彻底的产权制度改革 ,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对市场的把握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信贷集中风险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呈“U”形走势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