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73)
2023(7837)
2022(6559)
2021(5703)
2020(4830)
2019(10721)
2018(10550)
2017(19983)
2016(10837)
2015(12356)
2014(12501)
2013(12305)
2012(11932)
2011(11149)
2010(11572)
2009(11353)
2008(11082)
2007(10389)
2006(9618)
2005(9197)
作者
(34205)
(28885)
(28779)
(27559)
(18552)
(13584)
(12990)
(10984)
(10821)
(10486)
(10142)
(9781)
(9416)
(9361)
(9352)
(8824)
(8469)
(8378)
(8283)
(8042)
(7521)
(7171)
(6964)
(6699)
(6605)
(6597)
(6558)
(6147)
(5869)
(5643)
学科
(69791)
经济(69710)
管理(38115)
(30627)
(28318)
企业(28318)
方法(19070)
地方(16620)
数学(15979)
数学方法(15885)
业经(15452)
(15426)
(14784)
中国(14207)
(13288)
地方经济(12315)
(11812)
(11277)
(9826)
金融(9823)
(9540)
银行(9522)
环境(9362)
体制(9169)
(9156)
(8349)
贸易(8341)
(8232)
财务(8208)
财务管理(8188)
机构
大学(177191)
学院(175537)
(84019)
经济(82454)
研究(64905)
管理(60514)
理学(50304)
理学院(49696)
管理学(49091)
中国(48976)
管理学院(48740)
(41678)
(36659)
科学(36586)
(33456)
财经(31851)
研究所(29662)
(28549)
(28495)
经济学(28055)
中心(27780)
(26566)
经济学院(24676)
北京(23279)
财经大学(23225)
(22253)
(22240)
业大(22121)
师范(22026)
(21883)
基金
项目(104189)
科学(82847)
基金(77205)
研究(77187)
(66494)
国家(65959)
科学基金(56257)
社会(52277)
社会科(49626)
社会科学(49612)
(40602)
基金项目(39679)
教育(35031)
自然(33665)
(33512)
自然科(32847)
自然科学(32839)
自然科学基金(32271)
资助(30978)
编号(29010)
成果(25798)
(24776)
重点(24086)
(23767)
(23410)
国家社会(22502)
课题(21859)
(21547)
教育部(20968)
(20663)
期刊
(108372)
经济(108372)
研究(62029)
中国(37639)
(34751)
学报(27806)
管理(26843)
(25912)
科学(24920)
大学(21176)
学学(20197)
财经(19066)
(18764)
金融(18764)
经济研究(17786)
(16598)
农业(16187)
教育(15887)
技术(14954)
业经(14220)
问题(13892)
(11304)
技术经济(10285)
国际(9855)
世界(9639)
改革(8974)
(8974)
经济问题(8708)
经济管理(8338)
(8176)
共检索到287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延福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是在国有制(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引入商品经济关系,以增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动力和效率.那么,国有制或公有制能否与商品经济相容呢?对此,理论界有以下三种观点:(1)认为公有制与商品经济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经济可以部分地或整个地是同一的东西,因此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炳瑛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到私有制上,而在于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这种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因此,公有制并不排除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当个别劳动完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时,商品经济将会自行消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健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以及相关的争论中,是否在国有制下不触及产权改革,而依靠引入像相对业绩比较这些技术手段实现国有制的效率,以往的产权理论尚未回答这类问题。本文论证了在纯国有制或者说集中所有权下,国家调控政策的巨大影响以及国家所有者和政策调控者身份的重合,加上国家无法准确把握政策的影响度,会造成这种判断信息的失真。这也说明,相对业绩比较无法取代产权改革,只能在国有经济比重不高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其林  
社会分工和占有关系是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及其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依据。以一定社会生产力为基础形成的占有关系与占有方式及其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构成某个社会形态下所有制关系的物质内容,并集中反映该社会所有制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所有制形态的基本特征。“共同占有”方式是我们认识公有制与商品经济一般关系的基点。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关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商品经济虽然植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中,是一种原生的商品经济,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属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瑜  史立元  
商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而商品经济则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为交换而进行生产的一种经济形式。现代商品经济与现代商业是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本文拟就现代商品经济与现代商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宝均  
社会主义的改革者们决心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建立市场经济,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个世纪性的挑战。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国内外的许多人都表示怀疑,有些人笃信只有私有制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世纪性挑战的回答,对于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的探索,必将给经济科学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在中国首先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结合,必将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树立起一座新的路标,带来一种新的发展动力,并将给那些致力于追求一种既有较高的社会公平,又有较高的效率的经济体制的人们以新的鼓舞和信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建章  
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结构为基础的。这就突破了把市场经济看成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相容的传统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树毅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这一结论证明国有企业只有继续走股份制改革道路,并像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才能摆脱国企改革困境,使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效地融合与相互兼容,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本文在分析股份制性质、内涵、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有经济与股份制经济结合的几条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礼智  
中国的图书情报事业改革和发展十几年历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间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图书情报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带来诸多的问题。当前如何把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给图书情报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廷干  
对统计工作职能的认识问题,是我国统计理论界讨论的中心议题。对统计职能认识不正确,统计工作就没有明确的目标,统计工作就处在被动的境地。本文作者本着求实的精神对统计工作职能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正如作者所言,有一些看法不一定成熟,欢迎读者对此问题进行争鸣和讨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谌东荄  
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管理科学,始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至50年代日本才从美国引进,并与国情相结合,迅速形成了崭新的质量管理科学体系,并向全球辐射,引起世界的瞩目。这决非偶然,因为质量管理的发展,同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商品经济成熟后程度密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士兵  
商品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一个逐渐消亡的过程。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已经发生异化:部分商品已经异化为公有产品;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等价交换"法则已经扭曲;追求价值的生产开始异化为追求使用价值的生产;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某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商品经济之所以发生这些异化,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直接原因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其必然结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司政  龚六堂  
分权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非国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则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表现,于是分权能否促进,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基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财政分权对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特征,说明分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促进非国有制经济部门成长,但过度的分权也会抑制其发展。本文的结果也为理解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视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方竹兰  
关于国有制经济改革逻辑的反思方竹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难复杂的工程是国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想卓有成效地取得国有制经济改革的成功,在理论上确立正确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客观现实的改革逻辑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纵观我国国有制经济改革的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