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2)
2023(6857)
2022(5125)
2021(4809)
2020(3663)
2019(8203)
2018(8457)
2017(14229)
2016(8981)
2015(10280)
2014(10584)
2013(9067)
2012(8203)
2011(7471)
2010(7928)
2009(7100)
2008(7136)
2007(6816)
2006(6380)
2005(6174)
作者
(23027)
(18962)
(18861)
(18108)
(12304)
(9082)
(8717)
(7616)
(7122)
(6926)
(6600)
(6464)
(6272)
(6206)
(6070)
(5939)
(5660)
(5609)
(5593)
(5410)
(5127)
(4698)
(4628)
(4522)
(4397)
(4397)
(4286)
(4215)
(3828)
(3816)
学科
(28314)
经济(28271)
教育(19629)
(19026)
管理(17878)
中国(17832)
(14438)
企业(14438)
(11127)
理论(10028)
(8817)
业经(8789)
(8324)
发展(7562)
(7439)
农业(7396)
方法(7054)
教学(7030)
(6479)
(6301)
地方(6191)
技术(5365)
(5114)
(5113)
金融(5113)
(5033)
银行(5026)
(4857)
数学(4848)
(4830)
机构
大学(124909)
学院(119431)
研究(46210)
(41136)
经济(40017)
管理(35239)
教育(29806)
理学(28994)
(28643)
理学院(28509)
(28509)
师范(28390)
中国(28207)
管理学(27824)
管理学院(27562)
科学(26453)
师范大学(23366)
(23074)
(21009)
(20842)
研究所(20817)
北京(19127)
中心(18955)
技术(16487)
(16387)
(16330)
财经(16248)
(16160)
职业(15537)
(14661)
基金
项目(70798)
研究(61697)
科学(57079)
基金(47286)
(40801)
国家(39872)
社会(37371)
教育(36121)
社会科(34944)
社会科学(34931)
科学基金(32682)
(28833)
编号(28064)
成果(26801)
(26068)
基金项目(23409)
课题(23127)
(19842)
资助(17822)
重点(17702)
规划(17320)
自然(17186)
(17162)
(17109)
(16937)
自然科(16769)
自然科学(16764)
项目编号(16614)
自然科学基金(16461)
教育部(15509)
期刊
(52739)
经济(52739)
教育(50705)
研究(50528)
中国(35487)
学报(18231)
(16694)
(16670)
科学(16043)
大学(15395)
管理(14106)
技术(14079)
职业(12566)
学学(12535)
农业(11316)
财经(9614)
(9197)
金融(9197)
(8449)
(8243)
论坛(8243)
业经(8223)
技术教育(8196)
职业技术(8196)
职业技术教育(8196)
图书(8099)
经济研究(7742)
问题(7328)
(6665)
书馆(6352)
共检索到201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玉  饶从满  
从政治的角度而言,现代化进程就是现代国家建构的过程,亦即民族国家建构和民主国家建构的过程。民族国家建构需要公民教育,通过培养公民的民族认同来对分散的社会加以整合。公民教育则通过与公民教育直接相关的公民科等学科的教学以及民族语言和民族历史的教学实现这种整合功能。民主国家建构,不仅意味着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且还包含着民主观念的传播与民主意识的塑造。公民教育则通过公民科等学科的直接教学和课外实践、社区参与等途径,实现其民主化功能。各国公民教育的功能取向取决于各自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国家建构与民主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演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过度关注诸如获奖、等级、"帽子"等数字和符号的教育现代化实践方式,建构了教育的"数字现代化"和"景观现代化"状态。教育数字现代化的实质是一种浅层主义的教育发展、表层主义的教育实践、工具主义的教育评价和虚假主义的教育繁荣。我们需要一种超越数字和符号的、整体的、体验的、温暖的教育生态现代化。教育生态现代化是教育的传统气质在现代体制下的回归与超越,是教育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敞开,是积淀着传统气质、洋溢着现代精神、"最现代"和"最传统"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生态现代化的转型发展,需要深化三个方面的反思性实践。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晓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而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这些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新职能。而要实现新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创新审计模式、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性提供保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文重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金融问题的各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以全球化潮流为时代背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分析阐述金融问题同广义国家安全之间内在关系的专著,实属凤毛麟角。所以当我拜读了《金融与国家安全》书稿后,眼前不觉为之一亮,也引发了不少新的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际上是从远离金融的领域起步逐渐向金融这个核心领域步步推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小平   张展  
国家理性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维。作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推进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国家治理在体制机制和国家理性上与之相适应。就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言,国家治理需要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作为治理对象,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善治目标,即推动国家理性的生态化转向,将生态理性上升为国家理性。现代生态伦理孕育了生态正义、自然价值、动物权利等核心理念,为生态价值观念、生态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理性的出场。为此,现代生态伦理需要跳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休止的范式之争,以“和”的尺度圆融争议,形成一种和合的生态伦理。明确国家理性生态化的实践路径,即引导治理主体依据和合的生态伦理,遵循平等原理进行天人交往、物我交往,对实现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鸿  
教育现代化: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周鸿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不断改革的过程。在过去,人们往往片面地注重传统与现代相对抗的方面,在教育改革中多是以现代否定传统而放弃反映民族特色的传统,忽视了传统与现代之间互补互动而必须整合这个重要方面。在当今世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笑霞  李明辉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的审计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且可以促进相关治理制度的建立和优化,并可从决策力、执行力、廉洁性、绩效性等方面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审计应顺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廖咸真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廖咸真银行业务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和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从1991年开始,世界银行技术援华项目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开始筹划,该系统的建设分为系统构想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坤  王青松  
国家治理区别于国家管理与国家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强调政治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由以往的单向性管理向双向性互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前提,公民的参与度越高,国家民主治理的程度也就越高。文章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对我国的公民参与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从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张新芳  
财政部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此举有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升单位治理水平、树立现代治理理念,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后,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新时期。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于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四海  
受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局限,国家治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经验的程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色彩。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的功能性要件和结构性要件的治理入手,平衡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制度构成,平衡政治家与公务员、企业家与经理人等治理主体构成,并以政府治理为核心,围绕边界管理、结构管理和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磊  
主持人语: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家机构层面的重大改革不断呈现。"国家机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议题和组织保障,也是"良性违宪论"的良性辩解迈向"重大改革于宪有据"之铿锵承诺的试金石。国家机构改革的依据与内涵,是"国家机构现代化"的直观体现。在国家机构改革依据上,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频繁"试点授权"提供了率先垂范,"于法有据"不仅局限于形式上有了一个改革的授权依据,还包括着授权依据本身在法原理上于法有据,《全国人大常委会"试点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英  
会计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会计发展变革的一般规律。当前,推动我国会计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会计可能和需要的变革主要包括会计计量的拓展、会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有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历史机遇,会计研究人员应该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