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5)
2023(10101)
2022(7945)
2021(7206)
2020(5638)
2019(12175)
2018(12054)
2017(22939)
2016(12193)
2015(13246)
2014(12741)
2013(11463)
2012(9971)
2011(8811)
2010(8988)
2009(8598)
2008(8188)
2007(7404)
2006(6644)
2005(6116)
作者
(31243)
(25987)
(25805)
(24511)
(16570)
(12322)
(11713)
(9898)
(9753)
(9088)
(8768)
(8763)
(8234)
(8072)
(8042)
(7901)
(7635)
(7602)
(7504)
(7296)
(6371)
(6209)
(6183)
(6102)
(5835)
(5815)
(5680)
(5617)
(5082)
(5079)
学科
(44065)
经济(43998)
管理(35294)
(35024)
(29156)
企业(29156)
中国(16502)
(16414)
业经(13995)
方法(13402)
(12376)
(10793)
农业(10656)
数学(9847)
数学方法(9720)
理论(9601)
(9314)
地方(8706)
(8630)
(8308)
贸易(8303)
(8120)
银行(8112)
(8068)
(8056)
(7954)
金融(7952)
(7758)
(7584)
财务(7555)
机构
学院(165418)
大学(163836)
(65251)
经济(63962)
管理(60160)
研究(53779)
理学(51226)
理学院(50677)
管理学(49803)
管理学院(49486)
中国(39977)
(33412)
(32625)
科学(30822)
财经(25965)
(25448)
(25103)
(24707)
师范(24536)
中心(24487)
(23530)
研究所(22852)
(22851)
经济学(20892)
(20512)
北京(20474)
业大(20390)
师范大学(19547)
(19320)
财经大学(19207)
基金
项目(108080)
科学(86465)
研究(85570)
基金(77986)
(67655)
国家(66645)
科学基金(57301)
社会(56251)
社会科(53134)
社会科学(53118)
(42416)
基金项目(40232)
教育(39672)
编号(35971)
(35326)
自然(33269)
自然科(32507)
自然科学(32499)
自然科学基金(31897)
成果(30395)
资助(29180)
课题(24957)
重点(24720)
(24057)
国家社会(23818)
(23582)
(23073)
(22459)
(22325)
项目编号(22271)
期刊
(79359)
经济(79359)
研究(52258)
中国(32953)
(26425)
教育(24766)
学报(24549)
(23812)
管理(23801)
科学(22800)
大学(19529)
学学(18024)
农业(16189)
(14747)
金融(14747)
业经(14733)
财经(14057)
技术(13737)
经济研究(12767)
(12288)
问题(10633)
图书(9630)
(8895)
现代(8360)
(8247)
(8089)
(7907)
论坛(7907)
商业(7799)
世界(7627)
共检索到24986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陈忠海  袁永  
档案守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方面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守法,指的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不能滥用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开展档案管理活动;另一方面是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守法,作为档案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机构法人和社会团体依照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使权利并履行相关义务。目前档案守法存在的不足是:档案守法之困惑,无法可守;档案守法之尴尬,定位模糊、功能不清;档案守法之障碍,可操作性差,执行困难;档案守法之不足,衔接协调能力弱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修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时,进一步明确档案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晓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而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这些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新职能。而要实现新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创新审计模式、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性提供保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燕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其内容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预算改革要求在战略方向、实施范围和实现路径等层面进行了细化和落实。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预算部门和单位均从工作部署、制度设计、落地实施等层面轰轰烈烈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为什么要在现阶段大力倡导和推进这项改革?笔者认为不能仅仅理解为应对财政困难的被动之举,也不能仅仅只是在执行层面简单推进,而应有更高的站位和认识,即要放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大系统中谋篇布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现代税收制度具有"合作性""科学性""适应性"的内在特质。西方国家的税收现代化进程与其经济社会及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相辅相成、融合发展的,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却面临着国家治理与税收现代化相互制约的"两难困境"。我国的税收现代化进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未来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寻求加快建立现代税收制度的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坤  王青松  
国家治理区别于国家管理与国家统治,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强调政治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即由以往的单向性管理向双向性互动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重要前提,公民的参与度越高,国家民主治理的程度也就越高。文章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对我国的公民参与进行功能定位,分析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从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凯  
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有必要重新定位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从而为政府调整环境政策、提升审计工作质效提供动能支撑。本文立足环境政策跟踪审计难点与技术思路,以框架设计、功能逻辑、体系构建与实用价值层面为着力点,创新性地构建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进一步地,提出完善环境政策审计制度部署、构筑多元主体协同机制、铺设审计数字新基建等实施建议,以期助力环境政策跟踪审计体系发挥效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宇新  余宇莹  袁斐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理论逻辑,基于生产力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主要推动力的原理,从技术演化视角阐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构建了以测量生产关系与现代化生产力之间的匹配程度为主要目标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构建方式研究治理问题,以避免国家治理陷入理论研究过多、实证研究不足的困境。在指标权重设计上,提出了运用集成学习算法设定权重,综合考虑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影响,避免现有各类指标体系在权重设计上的不足。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课题组  胡立升  李波  
《税收征管法》修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选择和客观要求。本文基于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依法治理、权利平衡、程序正义和社会共治等基本原则,建议在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重构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增强税务机关涉税信息获取能力、夯实税收征管基础制度和实现与其他法律的有效衔接等方面,做好《税收征管法》修订工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德文  
70年来的乡村治理实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形成了人民公社、乡政村治和"三治"结合三种乡村治理模式。这三种乡村治理模式,都是国家在特定时期根据治理的目标、任务而建构的,它们因治理主体、内容和方式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特征。然而,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一些富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如压力型体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得以延续下来。当前,乡村治理实践面临国家与农民关系失衡、乡村治理内卷化和去政治化等挑战,构建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新体系,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亦铭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既是促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未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这对于释放公司法改革红利,促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进而发挥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供给作用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审视域外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清晰推演出其对自由、公平市场环境的依附,灵活自治、效率增进、权责均衡更是功能主义治理结构的应有之义。针对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公司治理的症结,本文认为应在两权分离的基本前提下予以解决,借助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构建来实现突破。配合控股股东义务的强化和各机关权责的均衡配置,在因应公司实际自治需求中实现改革目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元生  李建军  
税收与国家治理紧密关联,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税收主要通过财力机制、表达机制、激励机制和征管机制影响国家治理。当前,对税收职能作用的认知主要囿于经济学视域,税收在推动国家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上尚有不少局限。为此,应突破经济学的视域,从国家治理的视野理解税收职能和推进税制改革,从设税、征税和用税三方面落实税收法定,提高税收可见性,完善纵向和横向税收分权体制;稳定宏观税负,追求税收中性,改进税收的微观调节和宏观调控;发挥税收公平分配、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公益、维护家庭延绵和谐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石明  
国家治理问题是政治学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命题。绿色治理的提出经历了"绿色政治"思潮的产生、"绿色行政"的实施和"绿色治理"新范式的出现三个阶段。实施绿色治理是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和现实选择,因为绿色治理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基本目标和基本途径。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构建绿色协同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治理能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靳继东  
积极推进和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制度基础,地方税体系建设应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为指向,重点围绕在当前政府与市场关系条件下地方政府税收行为、管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着眼于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积极探索地方税体系的改革方向和实践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描绘的发展蓝图和制度框架为基础,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现代化强国的内在逻辑去理解作为改革和制度发展目标的现代财政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大支柱"。中国的现代财政制度以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发展目标,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汲取之源,支撑新时代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成为中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三支柱"。以现代财政制度来支撑和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治理模式和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正义,推进财政收入侧的法治化和支出侧的民主化。以税制和预算制度现代化来推进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科学化,建立以国家信用为核心的现代宏观调控体系等关键制度,通过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私人产品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公共需要。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