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17)
2023(3584)
2022(3007)
2021(2745)
2020(2236)
2019(4825)
2018(4539)
2017(8311)
2016(4535)
2015(4970)
2014(4734)
2013(4391)
2012(4218)
2011(3657)
2010(4408)
2009(4316)
2008(4179)
2007(3930)
2006(3629)
2005(3491)
作者
(12683)
(10422)
(10201)
(9807)
(7037)
(4993)
(4701)
(3940)
(3796)
(3786)
(3672)
(3512)
(3389)
(3374)
(3365)
(3030)
(2985)
(2962)
(2911)
(2843)
(2656)
(2586)
(2558)
(2515)
(2443)
(2354)
(2279)
(2174)
(2093)
(2055)
学科
(16918)
经济(16888)
(14090)
管理(13990)
(13094)
企业(13094)
审计(12090)
中国(6251)
(6227)
方法(6025)
各类(5875)
(5338)
(5232)
业经(4880)
(4532)
理论(4099)
(3993)
(3787)
(3776)
财务(3776)
金融(3775)
财务管理(3710)
(3608)
企业财务(3596)
教育(3496)
数学(3389)
数学方法(3350)
工作(3256)
(3185)
体制(3174)
机构
大学(69506)
学院(66915)
(25833)
经济(25266)
管理(23669)
研究(22408)
理学(19669)
理学院(19443)
管理学(19233)
管理学院(19091)
中国(17625)
(16196)
(15659)
财经(12695)
科学(11777)
(11452)
(11171)
(11093)
(10464)
师范(10430)
中心(10092)
北京(9533)
财经大学(9457)
研究所(9375)
(8814)
师范大学(8534)
经济学(8206)
(7680)
(7545)
商学(7480)
基金
项目(38923)
研究(31482)
科学(30999)
基金(28744)
(25531)
国家(24799)
社会(21293)
科学基金(20693)
社会科(20080)
社会科学(20067)
教育(14622)
基金项目(14469)
(14071)
编号(12567)
成果(12479)
(12087)
自然(11481)
自然科(11117)
自然科学(11114)
资助(10981)
自然科学基金(10916)
(9420)
(9188)
国家社会(9165)
课题(9147)
重点(9078)
教育部(8545)
(8480)
项目编号(8273)
人文(8178)
期刊
(33409)
经济(33409)
研究(25598)
中国(19037)
(15546)
学报(10842)
教育(9663)
科学(9459)
审计(9248)
管理(9055)
大学(8833)
学学(8068)
财经(7722)
(7588)
(6677)
(5707)
金融(5707)
经济研究(5138)
农业(4954)
会计(4914)
财会(4778)
问题(4553)
(4473)
业经(4235)
图书(4113)
技术(4005)
社会(3973)
世界(3928)
(3720)
国际(3346)
共检索到113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靳思昌  张立民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欢平  
国家审计边界回答的应该是"审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被审计对象的界定。作为一种经济问责举措,国家审计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得到授权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分配公共产品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因此,应以公共权力作为界定国家审计边界的维度,并基于此明确国家审计的业务范围。201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国和共审计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关于国家审计业务范围的规定,并未超出公共权力的边界。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赵广礼  
本文将政治学、历史学的知识与审计理论相结合,论述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以及国家审计如何深入参与国家治理。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义刚  陈汉文  
基于福山的国家构建理论,本文从本源上对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互动主要是透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四个决定制度供给的要素展开的。具体而言,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要素的完善有助于国家审计的完善,同时国家审计通过对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要素的反向作用改进国家治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春涛  柯宇立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融审计作为子系统,其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与国家审计是一致的,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有效保障国家治理趋向优化的功能不断增强。基于当今信息技术的环境,金融审计数据信息化特点越发明显,因而金融审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效率的高低,进一步影响到对国家治理推动和服务作用的大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贤环  倪筱楠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发挥需要在法律环境和国家审计体制下进行。建立法系、国家审计体制与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的一般理论架构,探讨三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对如何提升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在不同法系和国家审计体制背景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各不相同。中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我国行政型审计体制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也存在不适应我国国家审计治理能力发挥的地方。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赵璨  
完善国家治理是重要的战略性研究话题,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机制。研究完善国家治理的其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会审计可能是促进国家治理完善的一个选择。基于国有上市公司过度"吃喝"腐败视角,本文研究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能监督国有上市公司过度"吃喝"现象,过度"吃喝"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也能抑制国有上市公司过度"吃喝"程度。被出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国有上市公司,其过度"吃喝"程度在下一年度下降幅度更大。研究意味着,与国家审计类似,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程博  柳慧美  
国家治理的过程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审计则是保障公共政策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和权力监督,必须明确公共政策审计的实务边界,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和工具,确保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进而提高公共政策审计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审计的必要性、实务边界、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以及审计方法与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公共政策审计效果提升的主要路径,以期运用公共政策审计为国家治理和权力监督服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  
美国审计署历史较为悠久,自身定位比较清晰,提出了审计机关成熟度模型,围绕完善国家治理的定位设置组织机构,每年发布的大量审计报告和高风险领域清单,为完善美国国家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家治理环境面临新的挑战,这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借鉴美国审计署的经验,我国国家审计应该继续加强打击腐败、进一步提高审计报告透明度;同时采取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提高绩效审计比重和层次;探索如何增强洞察力、发挥前瞻功能等举措,同时采取优化内部部门机构设置、提高审计机关自身管理水平等举措,保障国家审计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冯均科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治理"将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为了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国家审计应当从七个"点"进行参与国家治理路径的布局,通过策略调整,以保证国家审计功能最大化。而实现这些路径,应当从提高审计业务独立性、强化审计行为主动性、实施审计战略指导和加强部门关系协调等方面采取必要的跟进措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坤  
委托代理机制下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由于自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等内在缺陷,会导致财政预算的滥用、政府(官员)权力的自我膨胀和国家治理绩效的缺失,需要国家治理机制必须内生出一个揭露、控制、监督体系,来防止财政预算的滥用、制约政府(官员)权力的膨胀、促进国家治理的绩效,这就成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结构内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机制中对各种权力的揭露、监督和控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良治、善治,国家审计必须通过对国家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政府(官员)权力的制约以及政府治理绩效的促进,来完成自身的使命,由此衍生出了现代国家审计的三大方向:针对政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魏明  邱钰茹  
基于公共受托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结合善治理论内涵及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分析结果,将国家治理的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深层次目标,且对国家审计应发挥的治理功能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瓶颈,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审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并建立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机制,以期提升国家治理效率。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献东  
公众参与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信息认证和实施审计问责,是国家审计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具体路径包括向社会公开征集审计项目计划;向社会公开审计过程中的阶段性审计结果和最终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开审计建议、审计直接问责或间接问责等。审计机关助推公众参与审计自身治理也是助推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具体路径包括定期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审计业务工作向社会开放、审计内部管理对社会公开等。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文献非常少,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国家审计助推公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意义、机理和路径进行了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