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9)
2023(2527)
2022(2170)
2021(1953)
2020(1674)
2019(3718)
2018(3597)
2017(6409)
2016(3436)
2015(3889)
2014(3806)
2013(3542)
2012(3441)
2011(2900)
2010(3657)
2009(3644)
2008(3391)
2007(3301)
2006(2994)
2005(2889)
作者
(10179)
(8276)
(8207)
(7808)
(5742)
(4030)
(3708)
(3171)
(3063)
(2989)
(2980)
(2845)
(2719)
(2704)
(2668)
(2383)
(2369)
(2354)
(2349)
(2285)
(2168)
(2052)
(2043)
(2035)
(1980)
(1847)
(1805)
(1775)
(1682)
(1644)
学科
(12998)
经济(12972)
审计(12071)
(10090)
管理(9127)
(9001)
企业(9001)
各类(5859)
中国(5394)
方法(4539)
(4345)
(4012)
(3736)
(3460)
理论(3414)
业经(3232)
(3181)
金融(3180)
教育(2950)
技术(2630)
(2624)
(2549)
(2547)
银行(2547)
(2441)
农业(2396)
数学(2333)
(2315)
财务(2304)
数学方法(2297)
机构
大学(54541)
学院(52117)
(20072)
经济(19617)
研究(17525)
管理(17395)
理学(14192)
理学院(14004)
中国(13989)
管理学(13825)
管理学院(13715)
(12848)
(12792)
财经(10032)
科学(9712)
(9295)
(9164)
(9012)
(8645)
师范(8614)
中心(7844)
北京(7765)
研究所(7724)
财经大学(7383)
(7241)
师范大学(7034)
经济学(6345)
(6040)
(5849)
审计(5811)
基金
项目(28795)
研究(23253)
科学(22608)
基金(21015)
(18934)
国家(18243)
社会(15246)
科学基金(14921)
社会科(14392)
社会科学(14381)
教育(10842)
基金项目(10603)
(10526)
成果(9605)
编号(9373)
(8999)
自然(8430)
资助(8288)
自然科(8148)
自然科学(8145)
自然科学基金(8004)
(6930)
课题(6897)
(6884)
重点(6642)
国家社会(6428)
教育部(6217)
项目编号(6202)
人文(5961)
(5916)
期刊
(26524)
经济(26524)
研究(21293)
中国(16469)
(12682)
审计(9112)
学报(8759)
教育(8069)
科学(7254)
大学(6942)
管理(6714)
学学(6271)
财经(6242)
(5678)
(5405)
(4343)
金融(4343)
会计(4228)
经济研究(4186)
财会(3981)
图书(3780)
农业(3662)
问题(3652)
(3289)
技术(3249)
世界(3222)
业经(3143)
书馆(3089)
图书馆(3089)
(3048)
共检索到921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欢平  
国家审计边界回答的应该是"审什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被审计对象的界定。作为一种经济问责举措,国家审计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得到授权向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和分配公共产品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因此,应以公共权力作为界定国家审计边界的维度,并基于此明确国家审计的业务范围。201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国和共审计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关于国家审计业务范围的规定,并未超出公共权力的边界。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靳思昌  张立民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中信  吴开钱  
我国的现实国情对国家审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国家审计的供给是有限的,原因之一就是客观上存在着国家审计边界。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家审计的概念,审计关系人模型和审计职业怀疑边界,接着介绍了一个审计环境,然后从拓展审计关系人入手,论述了审计成果与审计延伸比例和延伸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最优延伸比例和最佳延伸半径的结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欧阳程  程庆  
作者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军队审计视为单纯的内部审计,军队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审计属性。文章在广泛考察世界各国国防费支出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我军审计要在体制上创新,并建立向国家审计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力群  
本文试图从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入手,以浙江的审计实践为实证,提出加快审计创新的重点和基本框架,力求使国家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审计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整体性、效益性、宏观性和建设性的作用,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红梅  
中国国家审计文化是在中国国家审计的长期实践中产生的,深入中国国家审计人员内心的精神理念、价值标准、制度规范。中国国家审计文化与中国国家文化密切相连,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阐释中国国家审计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辨证分析了中国国家审计文化与中国国家审计、中国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汪照全  
国家审计是随着国家的产生和财政的出现而产生的 ,早期的国家审计是从财政审计开始的 ,财政审计始终存在并居于国家审计的核心地位。另外 ,从我国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从巩固我国国家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从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能、从审计事业长久发展的需要 ,都证明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大胜  
国家审计是如何产生的,对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然而,对于这个最基本的审计问题,目前却没有真正搞清楚,或者说还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着不同看法和理论表述。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公共受托责任论、委托代理论、民主政治论、"免疫系统"论、权力制约论等。在理论上明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谢志华  陶玉侠  
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国家审计作用的方向和作用的程度。传统的国家审计主要进行合法性审计,它与司法系统的法律监督交叉重叠。理论上说,国家审计应有自己特定的角色定位,就是对政府各部门财政收支的合规性和绩效性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司法系统监督所无法触及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毕华书  
本文从职业判断的固有局限和审计活动的特点两方面入手,对审计职业怀疑①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文章认为,从审计判断的固有局限看,职业怀疑的水平似乎越高越好;从审计活动的特点看,职业怀疑应当有其适当的边界。审计师的职业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要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合理怀疑是依据理智和常识的怀疑——某种会使得合理的人在行动时犹豫不决的怀疑。合理的怀疑有二条重要标准。一是合理的怀疑应该概然性比较大,可能性程度比较高,能够从整体上推翻管理层声明或已取得的证据或形成的结论;二是合理的怀疑要有证据支持,特别是怀疑管理层有舞弊行为、违反法律行为的,要有一定的证据材料加以证实。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唐忠良  
国家发展需要战略指导,同样也需要建立国家战略实施的监督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本文论述了国家战略实施审计的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审计内容与方法、实施策略等,以期为国家战略审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灵通  洪森  方宝璋  
民国国家审计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启发性。民国国家审计系统在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地位比较独立,在财政系统中处于关键监督地位;审计系统内部的审计人员系统、审计组织系统、审计依据系统、审计方式系统、审计程序系统和审计结果系统六个子系统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都围绕审计独立性运行。民国国家审计思想也有其局限性,蒋介石独裁统治以及严重的政治腐败制约了民国国家审计思想的作用。它对当代中国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启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三步走"进行审计体制改革:第一步,建立审计垂直组织体制。第二步,在国家监察和国家审计内部分别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降低协调成本,形成监督合力。第三步,使国家审计隶属于国家监察委员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宝璋  朱灵通  
国家审计信息产品属性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纯公共产品审计信息的价格为税收。在准公共产品审计信息中,依照申请人要求而公开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收费;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在私人产品审计信息中,二次开发的审计信息的价格为市价;其他审计信息没有价格。国家审计信息的最优公开范围为纳税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友梅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日益暴露出自我手术效应、出现真空地带、存在以权压审,内部迁就变通,士气低、收效微等弊端。其原因在于体制培育的局限、科学定律的违背、地位没有摆正。为此,应建立一个符合“放权、分权与责任制约”要求的新审计体制,其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机关,使审计机关不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且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