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03)
- 2023(5956)
- 2022(5044)
- 2021(4636)
- 2020(3892)
- 2019(8471)
- 2018(8295)
- 2017(14935)
- 2016(7659)
- 2015(8310)
- 2014(7536)
- 2013(7050)
- 2012(6594)
- 2011(5650)
- 2010(6428)
- 2009(6223)
- 2008(5851)
- 2007(5612)
- 2006(4883)
- 2005(4435)
- 学科
- 业(29857)
- 管理(27779)
- 企(27503)
- 企业(27503)
- 济(25855)
- 经济(25820)
- 技术(15132)
- 审计(12097)
- 技术管理(11392)
- 中国(10259)
- 方法(8660)
- 财(8074)
- 业经(7953)
- 农(7153)
- 制(6706)
- 理论(6661)
- 学(5950)
- 融(5919)
- 金融(5918)
- 各类(5889)
- 银(5741)
- 银行(5735)
- 行(5520)
- 数学(5391)
- 数学方法(5319)
- 教育(5181)
- 策(4950)
- 划(4936)
- 农业(4828)
- 地方(4707)
- 机构
- 大学(105578)
- 学院(104599)
- 济(42401)
- 管理(41687)
- 经济(41561)
- 理学(35313)
- 理学院(34943)
- 管理学(34569)
- 管理学院(34331)
- 研究(32732)
- 中国(25762)
- 京(22619)
- 财(22585)
- 科学(17903)
- 财经(17529)
- 江(17492)
- 经(15805)
- 所(15611)
- 中心(15154)
- 范(14683)
- 师范(14605)
- 州(13924)
- 北京(13851)
- 研究所(13385)
- 财经大学(12925)
- 商学(12825)
- 商学院(12710)
- 经济学(12686)
- 师范大学(11639)
- 院(11619)
- 基金
- 项目(65787)
- 科学(53731)
- 研究(52743)
- 基金(47596)
- 家(41343)
- 国家(40475)
- 科学基金(35598)
- 社会(35191)
- 社会科(33397)
- 社会科学(33382)
- 省(27032)
- 基金项目(25076)
- 教育(24349)
- 划(21862)
- 自然(20843)
- 创(20841)
- 编号(20541)
- 自然科(20369)
- 自然科学(20364)
- 自然科学基金(20061)
- 创新(18232)
- 成果(18074)
- 资助(17153)
- 课题(15114)
- 重点(14816)
- 国家社会(14680)
- 部(14426)
- 发(14039)
- 制(14004)
- 性(13645)
共检索到172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力群
本文试图从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入手,以浙江的审计实践为实证,提出加快审计创新的重点和基本框架,力求使国家审计机关更好地履行审计责任,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整体性、效益性、宏观性和建设性的作用,为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服务。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宏观大局 目标定位 发展研究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张晓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而对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应当适应这些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新职能。而要实现新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创新审计模式、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性提供保证。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创新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立民 漆江娜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形象、深刻地对国家审计的社会功能加以定位,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审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免疫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体的健康。将国家审计定位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李中华
本文介绍了中外有关“审计”的不同定义,概括出不同审计定义中的相同关键词——独立、审查(检查)。介绍了创新理论及对当今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认为审计创新理论应包括审计技术和方法、审计教育、审计知识、审计体制创新等,并提出思维创新是一切审计创新源泉的观点。
关键词:
审计 创新理论 审计创新 思维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马轶群 崔伦刚
监管套利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我国的交叉金融创新已成为监管套利的多发地带,而分业监管模式和微观审慎监管原则又使得交叉金融创新处于监管真空。与其他监管部门不同,国家审计具有非竞争和再监管的特点,可以对金融行业在交叉金融创新中的监管套利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本文阐述了交叉金融创新的监管套利表现,主要包括银信合作的监管套利、银证合作的监管套利和银保合作的监管套利三个方面,在使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家审计参与监督金融行业监管套利的必要性之后,探讨了对监管套利的审计监督内容及强化审计监督的策略。国家审计主要是通过对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实现对监管套利行为、监管套利空间以及监管套利根源的监督,对我国...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交叉金融创新 监管套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檬楠 杜亚光 郭金花 李鑫
国家审计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中发挥着积极的治理效应。利用中国285个城市的经验数据,探究国家审计治理对城市创新要素集聚的影响效应以及创新环境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治理有利于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城市人才要素集聚、资本要素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数据要素集聚;国家审计治理可以通过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城市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审计治理对城市创新要素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城市、内陆城市和一、二线以外的其他城市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将国家审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进而优化城市创新环境、提高城市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上官泽明 白玮东
创新活动具有方式灵活性、探索周期长、路径不确定性等特征,对审计工作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研究发现,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这有助于明确国家审计在区域创新中的定位。进一步研究发现,督促创新资源的有效落实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国家审计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机制;当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时,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国家审计影响区域创新的效应、机制和情境,为更好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从而推动区域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忠良 孙杰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和国家决策系统的现实需求,国家审计需要重新思考审计实践和创新问题。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发挥治理作用需要从制度上解决三个问题:组织独立性、经费安排和审计人员培养。实践中要明确审计理念,合理利用政府内部控制,不断构建一体化审计体系,并加强与公检法部门、媒体和公众配合。同时,需要重视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并建立规范的审计数据库,为政府审计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现实需求 国家审计 实践创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甘伟军
审计业务管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效果,充分发挥审计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管理学理论出发,认为管理创新首先应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创新审计业务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研究"如何保证审计成果高效产出"、"如何保证审计成果有效产出"及"如何保证‘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三个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如"管理过度与管理缺失"、"重任务管理与轻目标管理"、"理论缺陷与控制失效"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可中断的、可多途径选择的审计业务流程","建立有助于审计总体目标实现、以促进审计成果最大与有效为原则的管理体系","健全信息反馈与项目评估机制","从业务管理与专业配置两个角度出...
关键词:
国家审计 业务管理 模式 创新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张荣刚
国家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能够有效促进研发资助激励效应,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本文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国家审计对研发资助的监督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了国家审计对研发资助激励效应的提升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激励效应;国家审计能够显著且有效促进研发资助的激励效应,且该促进作用在法制环境较好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国家审计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抑制非效率投资和改善内部控制有效性功能促进了研发资助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为聚焦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国家审计更好精准发挥对财政资助的监督路径,深化国有企业对国家审计的正确认知及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忠良 孙杰
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和国家决策系统的现实需求,国家审计需要重新思考审计实践和创新问题。本文认为国家审计发挥治理作用需要从制度上解决三个问题:组织独立性、经费安排和审计人员培养。实践中要明确审计理念,合理利用政府内部控制,不断构建一体化审计体系,并加强与公检法部门、媒体和公众配合。同时,需要重视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并建立规范的审计数据库,为政府审计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现实需求 国家审计 实践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张荣刚
在国家审计引领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监督职能,加强与社会审计的协同作用,并协调多种治理机制,对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及其协同社会审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内外部治理机制视角考察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对其影响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起到显著的激励效应,并且治理效果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滞后效应;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同关系,高质量的社会审计能显著增强国家审计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国家审计有效协调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发挥治理效应,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均能促进企业创新。媒体监督与国家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中存在互补效应,而内部控制与国家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中存在替代效应。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家审计协同监督治理功能,从加大国家审计实施力度、有效整合国家审计与社会监督的资源、完善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协同促进企业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华
在当前揭露、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环境背景下,系统研究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性、构建理论基础及规范其审计程序,有利于提高审计反腐败能力和技术水平,依法有效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求,提出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理论构想和运用模式,以帮助国家审计有效识别、防范组织和国家经济运行中中的各类经济舞弊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