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4)
- 2023(7831)
- 2022(6601)
- 2021(6472)
- 2020(5360)
- 2019(12381)
- 2018(12375)
- 2017(22529)
- 2016(12330)
- 2015(14223)
- 2014(13972)
- 2013(13400)
- 2012(12768)
- 2011(11512)
- 2010(12255)
- 2009(11819)
- 2008(11792)
- 2007(10685)
- 2006(9763)
- 2005(9329)
- 学科
- 济(51870)
- 经济(51791)
- 管理(30453)
- 业(28718)
- 企(23355)
- 企业(23355)
- 方法(20395)
- 中国(20020)
- 数学(16665)
- 数学方法(16457)
- 制(14408)
- 农(14245)
- 财(13248)
- 审计(12117)
- 贸(11868)
- 贸易(11853)
- 易(11629)
- 学(11260)
- 业经(11052)
- 体(10499)
- 融(9985)
- 金融(9984)
- 银(9957)
- 银行(9949)
- 行(9668)
- 农业(8858)
- 理论(8816)
- 体制(8711)
- 教育(8299)
- 策(7621)
- 机构
- 大学(182656)
- 学院(176398)
- 济(79973)
- 经济(78553)
- 研究(69747)
- 管理(59613)
- 中国(55571)
- 理学(49379)
- 理学院(48726)
- 管理学(47969)
- 管理学院(47620)
- 京(41939)
- 财(40849)
- 科学(38778)
- 所(35971)
- 研究所(31796)
- 财经(31258)
- 中心(30026)
- 经(28631)
- 北京(27463)
- 江(27270)
- 经济学(26566)
- 范(26492)
- 师范(26309)
- 农(25947)
- 院(24303)
- 经济学院(23644)
- 财经大学(23143)
- 师范大学(21814)
- 州(21244)
- 基金
- 项目(104954)
- 科学(82991)
- 研究(80511)
- 基金(78024)
- 家(69054)
- 国家(68067)
- 科学基金(56481)
- 社会(53166)
- 社会科(50342)
- 社会科学(50325)
- 基金项目(39214)
- 教育(37775)
- 省(36051)
- 自然(33083)
- 资助(32617)
- 自然科(32264)
- 自然科学(32254)
- 划(31936)
- 自然科学基金(31709)
- 编号(31127)
- 成果(28836)
- 部(25765)
- 重点(24422)
- 中国(24036)
- 国家社会(23598)
- 课题(23025)
- 教育部(22654)
- 发(22316)
- 性(22070)
- 大学(21003)
共检索到299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林海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中国近现代宪政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审计制度在清末立宪至我国现阶段,随着国家体制和宪法性法律规定的变化,发生了诸多根本性质的变化。而研究这些变化对于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审计体制,适应建设法治政府和宪政国家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宪政变迁 地位演变 权力配置 审计法治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庆龙
我国宪政环境的变化需要强大的国家审计良治作为支撑。借助政治学中宪政理论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分析宪政与国家审计的内在机理,可创新国家审计良治的理论建构,站在更高层次阐述国家审计权力的本质、国家审计权力的设置、国家审计权力的目标等基本问题。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良治 宪政 权力制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向辉 张庆龙
本文运用宪政思维论述了国家审计权力来源的本质、国家审计权力的设置模式。本文认为,在宪政思维下,国家审计权力来源于私权对于公权的监督,国家审计权力应采用独立的设置模式,设置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外,而不应纳入三种公共权力之中。此外,本文认为宪政思维下国家审计对于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实现方式是经济责任审计,这也是宪政思维在我国国家审计实践的体现。
关键词:
宪政思维 国家审计权力 本质 设置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虹 刘焕桂
《中国国家权力配置考察——百年中国宪法审视》一书以时间为主线,展现出一幅百年中国宪政发展的全景图,并表达了"公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权是宪法的灵魂"的宪法价值理念与追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普生
在分析立宪改革的过程中,立宪政治经济学采取的是有限的契约主义视角、契约式立宪改革立场和个人主义分析模型。宪政规则的重要性是立宪改革的前提条件,规则的基本社会功能、个人选择的时间维度以及规则与公正之间的关联都可以为这种重要性提供论证。就规则达成一致的可能性为宪政规则的存在提供了可行性理由,而既定规则下的社会困境则提出了变革宪政规则的迫切要求。然而,制度选择与市场选择的逻辑差异证明不能将市场自然秩序原理延伸应用于宪政规则的选择中,宪政规则不会像市场秩序那样实现自然变革。在进行立宪选择时,必须将立宪改革限定在文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友梅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日益暴露出自我手术效应、出现真空地带、存在以权压审,内部迁就变通,士气低、收效微等弊端。其原因在于体制培育的局限、科学定律的违背、地位没有摆正。为此,应建立一个符合“放权、分权与责任制约”要求的新审计体制,其理想模式是,审计机关隶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经济监督机关,使审计机关不仅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而且享有较高的权威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任伍 王宏新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改革 宪政转型 宪政经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东
宪政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回归为“政治的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它是对约束经济行为者和政治行为者的选择与活动的不同法津———制度———宪法规则的运转性质做出相关解释的经济学。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从来也不能脱离制度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经济改革本身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以经济为核心、以宪法制度为框架约束的公共选择过程,理应以宪政的思维去理解和推进这项改革。
关键词:
宪法经济学 公共选择 制度 经济改革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立民 漆江娜
刘家义审计长在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他借用生物学的概念,形象、深刻地对国家审计的社会功能加以定位,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审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免疫系统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体的健康。将国家审计定位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小卫
在经济学世界里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文章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观念的检讨,重点从宪政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国家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又有可能成为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与市场之间并非是简单的互补或互替关系,宪政秩序是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悖论”的制度之解。
关键词:
国家观念 政府悖论 宪政经济学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飞跃 严颂
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权力配置关系的深远影响,可通过经济宪政进行宪政统合与矛盾消解。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日显趋同,单一制与联邦制呈融合趋势。相较联邦制模式呈现宪治化优点,中国单一制模式凸显人治化特征,引致中央与地方博弈失序失范。未来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可以单一分权制为基础顺势创新,交融联邦制的宪治模式,实行经济宪政。经济宪政规则可内化于具体制度架构,实现事权划分宪治化、财权划分法制化、权力运行民主化、监控体制制度化。
关键词:
经济宪政 国家结构形式 中央与地方关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关键词:
启蒙 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龙芳
建构一个有效的政治市场,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固有之义,关系到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成败,中国最高决策层有意识地选择上下互动的民主政治发展路径,这同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有别,但这条路径选择并没有消除民主政治发展战略中基层民主优先和宪政民主滞后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高度注重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楠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环境下由精确性向高效性、抽样分析向总体分析、因果性向相关性以及由经验检验向预测性的转变,国家审计的取证方式、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风险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需从审计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以及法律准则的完善等方面改进国家审计的效率效果,以便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现国家审计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 国家审计 变革与发展 国家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楠
作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安排,国家审计在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取证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国家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工作重心由业务前端转移到决策端,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及学习算法导致审计风险更为隐蔽、审计责任难以界定。基于此,本文进一步讨论人工智能对审计业务流程的影响、给审计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与审计基本理论及原则的关系、对审计人员地位和作用的影响等问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审计 变革与发展 国家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