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5)
2023(8396)
2022(7155)
2021(6446)
2020(5073)
2019(11717)
2018(11471)
2017(21596)
2016(11528)
2015(13012)
2014(12954)
2013(12739)
2012(12298)
2011(11462)
2010(12079)
2009(11126)
2008(11228)
2007(10573)
2006(9885)
2005(9300)
作者
(34501)
(28877)
(28795)
(26887)
(18633)
(13926)
(12890)
(11101)
(11037)
(10516)
(9960)
(9678)
(9529)
(9414)
(9260)
(8708)
(8519)
(8322)
(8251)
(8232)
(7539)
(7135)
(7038)
(6764)
(6585)
(6550)
(6490)
(6458)
(5817)
(5768)
学科
(55550)
经济(55492)
(36574)
管理(32234)
(28150)
企业(28150)
中国(20269)
地方(18969)
(18278)
业经(14679)
方法(13936)
农业(12969)
(11211)
(11099)
银行(11079)
(10920)
金融(10918)
地方经济(10846)
(10842)
(10665)
(10665)
数学(10481)
(10359)
数学方法(10342)
(10218)
贸易(10204)
(9819)
技术(9143)
(9048)
(8899)
机构
学院(174671)
大学(173138)
(73381)
经济(71784)
研究(65926)
管理(63127)
理学(52183)
理学院(51506)
管理学(50765)
管理学院(50402)
中国(49913)
(38370)
科学(37983)
(35070)
(33941)
研究所(30225)
(28997)
中心(28825)
(27329)
(27301)
师范(27095)
财经(26601)
北京(25246)
(23827)
(23810)
(23186)
业大(21740)
经济学(21695)
师范大学(21546)
农业(20696)
基金
项目(103924)
科学(82137)
研究(81201)
基金(72941)
(63337)
国家(62272)
科学基金(52418)
社会(51812)
社会科(49081)
社会科学(49065)
(41718)
基金项目(37341)
教育(36906)
(34772)
编号(34044)
自然(30655)
自然科(29889)
自然科学(29884)
成果(29834)
资助(29474)
自然科学基金(29331)
(28784)
课题(24986)
发展(23770)
重点(23761)
(23323)
(22673)
(21636)
国家社会(20948)
(20824)
期刊
(97244)
经济(97244)
研究(61235)
中国(42723)
(28006)
管理(27305)
(26384)
教育(26284)
学报(24908)
科学(24802)
(20220)
金融(20220)
大学(19447)
农业(18935)
学学(17809)
业经(17393)
技术(15695)
经济研究(14689)
财经(14375)
问题(12618)
(12529)
图书(10604)
(10384)
(9903)
(9664)
论坛(9664)
世界(9647)
国际(9488)
商业(9007)
现代(8938)
共检索到293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韩凌  
从全人类和长时期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短时期内,特别是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却不一定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的实现依赖于各国政府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在分析先期工业化国家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发展路径的几种可能情形,论述了发展路径依赖于政府负责任的选择关系,并初步分析了可能的选择空间。最后,论文指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是超越了转移、转嫁的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对人类社会负责任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坤宇  
能源效率的跨国差异在文献中被广泛的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并没有提供较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指出能源效率差异的决定要素。本文认为,国家间能源效率的巨大差异主要归因于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不同发展战略。如果一国追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那么该国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必将违背由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导致国内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因此政府必须以扭曲市场最优配置的方式保护补贴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在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扭曲的能源价格体系使得能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从而导致能源效率的低下。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结果证明了本文的假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坤宇  
能源效率的跨国差异在文献中被广泛的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并没有提供较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指出能源效率差异的决定要素。本文认为,国家间能源效率的巨大差异主要归因于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的不同发展战略。如果一国追求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那么该国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必将违背由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导致国内的赶超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因此政府必须以扭曲市场最优配置的方式保护补贴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在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下,扭曲的能源价格体系使得能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本国的要素禀赋结构特征,从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志群  
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我认为,《建议》包含了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从单纯侧重于经济发展,转变为强调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城乡建设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重大转变表现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要从为生产而生产的“重型”经济结构,转变为满足适度消费而生产的“轻型”经济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苌景州  
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对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可以说将会面临如下的抉择:要么选择大力优先普及和发展初等教育的战略,要么选择大力优先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要么选择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不过,要想尽快地实现经济的起飞与发展,早日实现本国经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经验,比较现实而合理的战略选择,似乎只能是在巩固初等教育的基础上,优先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即是选择所谓的“中等型”教育结构与发展战略。之所以如此,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优先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在经济资源短缺情况下有效满足工业化对合适劳动力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柳  
发展中国家如何追赶发达国家,可以有很多发展战略。工业化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两种。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战略的理论依据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得出结论:比较优势是较成功的战略。在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过渡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同样应立足于比较优势战略发展本国经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必行。经济在区域之间梯度型变迁,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其重要的作用。借此机会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当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可能。我国各地区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因此当前的产业转移不像国际产业转移具有规律性。从东、中部产业转移和承接现状分析看中西部承接具有内步性、长期性,应作为中西部发展的次要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国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具体表现在,服务国家立德树人的重大人才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的重大科学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促进民生的重大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国际化发展战略、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战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在"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和格局中,教育学科必须勇担使命,从高从深从快地推进未来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忠魁  
面向21世纪,日本制定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和文化立国的新国家发展战略,重构教育价值取向,提出了一系列教改对策,进行制度创新,由追求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平等转向重视个性化教育,强调“心的教育”,强调大学科研,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杰  李金叶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在战略部署、法律框架、激励政策、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已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时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将受到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结构失衡与低碳技术水平低下等困境,需借鉴发达国家先进低碳经济发展经验,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制定中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低碳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政策激励机制、加大低碳技术研发与国际碳减排合作等政策链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