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1031)
2022(9253)
2021(8518)
2020(7245)
2019(15839)
2018(15714)
2017(28876)
2016(15714)
2015(17519)
2014(17075)
2013(16042)
2012(14827)
2011(13394)
2010(13820)
2009(13118)
2008(12914)
2007(12156)
2006(10690)
2005(9778)
作者
(43978)
(36913)
(36496)
(34518)
(23480)
(17478)
(16397)
(14018)
(13968)
(13149)
(12639)
(12441)
(12130)
(11791)
(11701)
(11125)
(10737)
(10713)
(10528)
(10458)
(9373)
(8985)
(8728)
(8648)
(8239)
(8230)
(8223)
(8000)
(7393)
(7333)
学科
管理(54637)
(52873)
经济(52767)
(50896)
(45493)
企业(45493)
中国(18050)
(17898)
方法(17793)
(17746)
技术(16995)
(15152)
业经(15048)
(13506)
数学(13501)
数学方法(13287)
(13146)
理论(12466)
(12357)
银行(12326)
技术管理(12295)
(11834)
(11735)
金融(11727)
(10552)
财务(10513)
财务管理(10488)
(10054)
企业财务(9958)
体制(9884)
机构
大学(220325)
学院(218494)
(86055)
经济(84109)
管理(81787)
研究(74616)
理学(68990)
理学院(68186)
管理学(67103)
管理学院(66650)
中国(56795)
(46659)
(45627)
科学(43750)
(37178)
(35780)
财经(34593)
中心(33782)
研究所(33169)
(33038)
(31150)
(29928)
师范(29604)
业大(29524)
北京(29335)
(28083)
(27403)
经济学(26373)
农业(25470)
财经大学(25385)
基金
项目(142049)
科学(112879)
研究(108164)
基金(101971)
(89407)
国家(88223)
科学基金(75467)
社会(69554)
社会科(65772)
社会科学(65754)
(56959)
基金项目(53151)
教育(50502)
(47484)
自然(46204)
自然科(45160)
自然科学(45143)
自然科学基金(44402)
编号(43151)
资助(39514)
成果(37476)
(35129)
重点(32416)
(32254)
课题(31937)
创新(31849)
(31317)
(30176)
国家社会(28998)
(27801)
期刊
(103651)
经济(103651)
研究(70616)
中国(53682)
(38531)
管理(35657)
学报(35401)
教育(32971)
科学(32104)
(31209)
大学(27610)
学学(25623)
(21864)
金融(21864)
农业(20353)
技术(20101)
财经(18868)
业经(16431)
(16370)
经济研究(15846)
科技(12957)
问题(12873)
(11433)
(11273)
图书(11231)
(11165)
论坛(11165)
技术经济(10553)
(10360)
现代(9880)
共检索到348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 ,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体制与制度创新在建设中国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是其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或缺。并以企业、科技、土地、财政和户籍等 5个体制与制度创新为例进行了专门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昌平,邱允生  
探讨国家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制度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优先地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包括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 ,而且由于中国的国情 ,它还应该包括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和知识基础设施与管理工程系统。该文就是专论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观念与文化落后 ,必定导致经济落后 ,要想超前发展 ,第一就是观念与文化创新。舍此就很难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霍明远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 :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 ,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产生新知识 ,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柳卸林  马驰  汤世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彤  滕福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娟  
当今,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应作为效能阀门在内容生产、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三方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转化效率,为多元创新主体开拓成果产出思路、拓宽成果转换路径提供保障。然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有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造成场域障碍;诱发数据安全风险和算法应用风险,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形成数据屏障;增大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对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打开规范缺口。基于此,为发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助力作用,应基于技术资源与创新成果连接点,从规范供给、制度运行和人才支撑等维度系统建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扫清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环境障碍、机制桎梏和规范屏障,从而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慧洪  
后工业社会的服务业、娱乐业、教育等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有较大份额,而且知识创新、传播、销售等部门大力发展,研发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能力弱,研发能力不足。通过电子金融创新体系的建设,推动研发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重要举措。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技术创新。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包括原创性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的技术变革。而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进步,而包括制度的、经济的、社会的进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基础结构即创新要素的建设;二是由公共和私有部门和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系统的建设。只有把创新要素建设和创新网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利用国际资源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我国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