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40)
- 2023(9549)
- 2022(7700)
- 2021(7319)
- 2020(6209)
- 2019(14155)
- 2018(14265)
- 2017(26984)
- 2016(14784)
- 2015(16670)
- 2014(16726)
- 2013(16159)
- 2012(14378)
- 2011(12983)
- 2010(13611)
- 2009(12735)
- 2008(12829)
- 2007(11858)
- 2006(10558)
- 2005(9709)
- 学科
- 济(56189)
- 经济(56123)
- 管理(52278)
- 业(45096)
- 企(40182)
- 企业(40182)
- 方法(28000)
- 数学(23550)
- 数学方法(22973)
- 财(16902)
- 学(14711)
- 中国(14536)
- 农(14237)
- 理论(12981)
- 业经(12865)
- 制(12238)
- 务(11472)
- 财务(11406)
- 财务管理(11375)
- 环境(11180)
- 划(10963)
- 企业财务(10795)
- 银(10670)
- 银行(10655)
- 和(10353)
- 行(10010)
- 策(9530)
- 融(9452)
- 金融(9448)
- 农业(9198)
- 机构
- 大学(212467)
- 学院(211055)
- 管理(82678)
- 济(78358)
- 经济(76355)
- 理学(69221)
- 理学院(68394)
- 研究(68192)
- 管理学(66833)
- 管理学院(66422)
- 中国(53999)
- 京(46189)
- 科学(44114)
- 财(40229)
- 所(34947)
- 农(33523)
- 江(33364)
- 中心(32059)
- 研究所(31774)
- 业大(31082)
- 财经(31014)
- 北京(29303)
- 范(28686)
- 师范(28377)
- 经(28037)
- 州(27185)
- 农业(26065)
- 院(24465)
- 技术(23184)
- 财经大学(23160)
- 基金
- 项目(137780)
- 科学(108134)
- 基金(99949)
- 研究(98086)
- 家(88933)
- 国家(87844)
- 科学基金(74951)
- 社会(61181)
- 社会科(58018)
- 社会科学(57994)
- 省(54020)
- 基金项目(51789)
- 自然(49991)
- 自然科(48778)
- 自然科学(48766)
- 自然科学基金(47876)
- 教育(46494)
- 划(45917)
- 资助(42178)
- 编号(38912)
- 成果(32191)
- 重点(31383)
- 部(29731)
- 创(28258)
- 发(27984)
- 课题(27723)
- 科研(26500)
- 创新(26406)
- 大学(25448)
- 教育部(25358)
共检索到323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月宁 贾倩 张玉钧
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地管理。它由多学科人才和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是适时监测、调整和优化科学决策方法的动态管理过程,可以应对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进而达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的最佳状态。通过梳理适应性共同管理的概念及发展过程,分析并总结其适用条件、应用实践及主要环节等方面,针对我国的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国家公园适应性共同管理模式,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提供一种满足多重管理目标的思路和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钰 雷光春
自然保护事业已经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保护阶段,突破传统生物群落保护的要素式思维,从生态特征、生态系统健康和自组织能力等视角系统实施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已基本成为共识。中国经历了长期部门化割裂管理,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要求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基于集合种群等空间生态学理论,提出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不仅意味着内部自然空间的完整,更需着眼国家生态安全的大局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战略布局。国家公园只有成为生态地理区的节点并辐射周边区域,有效平衡行政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完整生态系统的长效保护。目前,国内既有研究在指导全域布局和平衡人地关系方面仍考虑不足,试点过程中还存在管理型技术方法欠缺、空间边界受限于行政边界、未能从全局着眼构建以国家公园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网络、未充分考虑差异化的人地关系等问题。未来需要着眼大局,有效平衡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的关系、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长效保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程红光 王蕾 闵庆文
基于利益认知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中多元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系统意义认知、利益界定与国家公园潜在管理规则评价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赋予明确而不同的意义,学者与管理者的观点和国家公园管理目标较为一致;访客与社区居民关注个人利益。②居民生态系统价值认知依赖于生计重要性判断,生态系统管理诉求建立在对现实利益与感知利益的对比上。③利益相关者对约束力不同的潜在规则持不同态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动态"协商空间",在协商中尊重利益相关者对生态系统意义的认知差异,引导不同利益相关者认知趋同,提高规则合理性与执行度,保证社会-生态系统稳健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璇 李渊 郭宇龙 位贺杰
探究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演变规律,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基于InVEST模型对1990~202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水资源供给、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展开评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利用权衡协同度模型(ESTD)分析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水资源供给服务由1990年的2.39×10~7m~3下降至2000年的1.92×10~7m~3,再到2020年上升至3.74×10~7m~3,土壤保持、固碳释氧与生境质量服务的物质量持续上升;(2)从空间格局来看,水资源供给服务的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其余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较稳定。园内生态系统服务的Ⅳ类热点区面积由1990年的7.78 km~2增加至2020年的12.75 km~2;(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为主,协同关系主要出现于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生境质量三者之间,权衡关系则存在于水资源供给与其他三种服务之间;(4)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相关条件的改变、相关政策与专项规划的实施、人类活动的干扰是影响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的主要因素。近30年钱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格局及权衡协同关系变化显著,主导的影响因素为土地覆盖变化,当前园区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呈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格局,未来应重点关注园区的功能分区优化,逐步探索与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着力平衡生态资源保护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鹏
国家公园是全球自然保护的规范语言,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从美国最有创意的设想变成全球的共同模式,世界各地的国家公园将"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核心理念与各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形成了三种较为普遍的政府治理模式:中央政府治理、中央与地方共同治理和地方治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央政府治理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生态系统服务 支付意愿 武夷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段艺璇 赵晓迪 邹文涛 闫钰倩 许单云 叶兵 何友均
为了科学评估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点并揭示其驱动因素,在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对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4大类共12类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2005年、2010年和2016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递减趋势,分别为6.45亿元、5.36亿元和4.12亿元。虽然2010年到2016年,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但是短期内仍无法得到明显改善。建议进一步加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体系和决策支持体系,提高全社会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认识,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孟娜 韩子烨 杜乐山
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对人类福祉有重要的影响,运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进行了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草地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草地水文调节价值量为31.29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60.06%。(2)林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明显,2020年的水文调节价值为7.25亿元,占水文调节总价值的13.92%。(3)201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是增加的,年均增长2.24%,价值量年均增加约0.97%,价值量年均增长幅度小于实物量,主要是由部分生态系统水文调节价值下降引起的。(4)预测可知,203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生态系统水文调节实物量、价值量较2020年均有所增加,实物量增加4.90亿t,价值量增加3.86%。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段宝玲 冯强 原燕燕 李鹏晖
国家公园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特征是国家公园科学管理的基础。文章选择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利用InVEST模型对2018年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通过方差分解与冗余分析阐明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因素,通过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与非线性拟合揭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特征。结果表明:(1)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与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表现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游憩展示区,供给服务(产水量)则表现为游憩展示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传统利用区。(2)栎类(Quercu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其他硬阔类等优势植被群落往往有利于支持与调节服务,但不利于供给服务,而耕地、油茶(Camellia oleifera)、建设用地等人为干扰严重的用地类型具有相反的作用。同时,植被、气候与土壤地形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3)供给服务(产水量)与支持服务(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或调节服务(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与大气净化)之间表现为弱权衡或无明显作用关系。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之间总体上呈现非线性的协同关系,其原因是驱动因素的复杂性,协同关系可以归纳为4类:凹协同、凸协同、S型协同与线性协同。(4)生态系统服务在整体上呈现协调与共赢局面,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在局部区域仍然强烈。综合考虑6项生态系统服务关系,应重点调控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与生态保育区的交错地区,加强原有植被保护,结合土壤地形条件,设计以优势植被类型为基质,其中镶嵌人工植被的景观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向
中央垂直管理型的国家公园系统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安排,本研究选取加拿大BPNP/FFNMP为研究案例,引入管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详细探讨了公园咨询委员会(PAC)这种非政府组织共管国家公园的模式。结果表明PAC管治模式能够实现管治的核心理念——相关利益单位的互动和达成共识,主要结论包括:(1)PAC模式的特性是具有克服集体利己主义的合作型模式管治模式;(2)PAC模式是具有内外部有效性的管治模式。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属地管理型系统,在借鉴PAC模式时应该主要吸收不同层次和不同利益诉求的NGO
关键词:
国家公园 PAC 管治 NGO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一、内涵——政策解读与地位界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要准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国家公园的内涵。国家公园具有地域类型和管理模式的双重内涵,作为前者——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地域类型,作为后者——国家公园代表科学保护与持续利用协调共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国家公园是具有共同管理目标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旅游 可持续旅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正早 贾悦雯 刘峥延 毛显强 宋词
适当的资金模式在国家公园短期和长期运营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梳理了各国国家公园资金模式的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旨在对完善中国国家公园的资金模式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世界各国国家公园资金模式分为市场主导型和公共财政主导型两类,在经济相对落后、财政能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公园大多采取自给自足的市场主导型资金模式;而在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社会福利国家,国家公园管理运行所需资金则主要来自公共财政,同时也存在以特许经营为代表的市场经营活动。中国当前的保护地体系较为复杂,公共财政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资金模式并存。从长远看,我国的国家公园未来必将以公共财政支持为主导,在特定条件下,也应允许在部分国家公园内以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方式开展市场化经营,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资金模式 国际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