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609)
2022(2189)
2021(2067)
2020(1781)
2019(4027)
2018(4060)
2017(7434)
2016(4381)
2015(5074)
2014(5076)
2013(5254)
2012(4738)
2011(4261)
2010(4471)
2009(4484)
2008(4970)
2007(5019)
2006(4674)
2005(4426)
2004(4174)
作者
(12819)
(10419)
(10364)
(9964)
(6915)
(4965)
(4745)
(4012)
(3960)
(3943)
(3672)
(3670)
(3613)
(3500)
(3447)
(3171)
(3139)
(3105)
(3046)
(2964)
(2723)
(2573)
(2529)
(2464)
(2393)
(2392)
(2383)
(2346)
(2105)
(2076)
学科
管理(25987)
(19767)
企业(19767)
(19356)
(13575)
经济(13555)
(10403)
(8124)
财务(8098)
财务管理(8073)
企业财务(7730)
方法(5766)
(5761)
理论(5128)
(4605)
(4468)
银行(4468)
(4462)
业经(4191)
(4034)
(3996)
经营(3946)
国家(3897)
(3845)
中国(3780)
人事(3685)
人事管理(3685)
(3671)
决策(3544)
计划(3525)
机构
大学(66318)
学院(64535)
管理(26463)
(22844)
经济(22062)
理学(19583)
理学院(19343)
管理学(19198)
管理学院(19015)
中国(18909)
研究(18847)
(17480)
(14925)
(12206)
财经(11884)
(10599)
科学(10479)
(10162)
(9953)
北京(9817)
中心(9338)
(8986)
师范(8936)
财经大学(8648)
公司(8401)
研究所(8382)
(7834)
(7584)
(7444)
银行(7347)
基金
项目(30084)
研究(24346)
科学(23117)
基金(20984)
(17279)
国家(17094)
科学基金(14824)
社会(14277)
社会科(13475)
社会科学(13467)
教育(11750)
(11331)
基金项目(10523)
编号(10459)
成果(10259)
(9612)
自然(9125)
资助(9095)
自然科(8842)
自然科学(8842)
自然科学基金(8700)
课题(7698)
(6969)
项目编号(6919)
(6856)
重点(6610)
(6358)
教育部(6131)
人文(5995)
(5940)
期刊
(34300)
经济(34300)
研究(23939)
(18701)
中国(17523)
管理(14363)
(10509)
金融(10509)
教育(9882)
学报(8802)
科学(8157)
财经(7787)
大学(7108)
(6736)
技术(6464)
学学(6271)
会计(5708)
财会(5543)
(5347)
图书(5252)
书馆(4076)
图书馆(4076)
业经(4016)
现代(3988)
问题(3977)
经济研究(3923)
通讯(3921)
会通(3890)
(3788)
技术经济(3551)
共检索到119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油晓峰  宋永明  
政府进行债务管理一般基于两类目标 ,一是基本目标 ,具体包括债务成本最小化和债务风险最小化 ,二是衍生目标 ,具体包括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收入分配公平、资源合理配置。通常政府依据风险最小化、宏观经济效应和成本最小化的顺序来决定各个目标的重要性。随着国债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国债管理的目标应当由债务风险最小化为的单一目标向以债务风险最小化为主 ,兼顾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和成本最小化的多重目标转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振林  
一、国债管理与货币管理目标 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提高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开放金融体系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1)实现利率市场化;(2)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3)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度。但是,鉴于金融部门运行机制的转变,有可能导致国债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尽管这两者的目标绝大多数都是共同的,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而货币政策目标较之国债管理目标具有更大的广泛性。那些把国债管理和货币管理政策置于不同地位的战略,也会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别。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梁维和  
德国国债市场是欧洲最为重要、流动性最高的政府债券市场,其中长期国债是欧元区债券市场的基准,经常用作其他债券的定价和报价的参考,国债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欧洲筹资和投资的条件,能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决策。国债市场的发达源于德国在长期的国债管理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宁  
国债管理对于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调整宏观经济运行、建立强大的国家财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国债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 1)坚持国债利率市场化 ;( 2 )坚持国债发行规模适量化 ,发行时间均衡化 ;( 3)坚持国债期限品种多元化 ,还本付息均衡化 ;( 4 )坚持国债市场流动性 ;( 5 )坚持国债市场规范化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汪福长  
论国债的利率设计汪福长一、国债利率设计的原则(一)按市场资金供求确定国债利率。利率是国债收益的决定性因素。按资金供求确定国债利率,将使国债利率趋向合理,使投资国债与投资其他金融工具在收益上大体持平,这样才有利于国债的市场化发行。特别是在有些特殊行业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大楷  
国债的借贷或使用属于经济范畴的活动,因而与一切经济活动相同,也存在一个经济效益问题。国债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债经济活动的过程来划分,可分为发行效益、使用效益、流通效益和偿还效益。研究国债效益的意义,在于促进我国国债的均衡发展并为制定正确的国债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子荣  王琳  
虽然我国的国债规模尚未超过国际警戒线 ,但其中隐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联系国债本质、国债发行原因、国债运行 ,对我国当前的国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国债风险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宁  
国债是以中央政府为债务主体、利用国家信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在现代经济中,国债不仅是政府的筹资工具,而且是落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如何开展国债管理是现代政府不容轻视的经济政策问题。为增强做好国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实现国债的科学管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永明  梁春满  
国际经验表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应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性支出。但是,特定的预算安排制度掩盖了国债资金真正的使用方向,致使资金使用管理的目标与实践之间的“错位”成为可能。本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20年来我国的国债资金并非用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建设性支出,而是主要用于了以财政补贴为主的消费性支出。针对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本文对有关国债使用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岳远斌  
一个成熟的证券市场离不开成熟的投资基金。发展投资基金,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是当前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中,国债无论是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上都占有绝对主力地位,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证券市场的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兴韵  
论现代国债功能的转换彭兴韵国债的发行在市场经济国家由来已久。我国也于1981年重新起动了国债,1994年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做法,以举借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1990年以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年复一年地急剧扩张,1997年计划发行国债高达2500亿元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毅  
美国的国债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流动性最高,最具效率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满足了美国政府持续巨大的借款要求,为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融通资金;而且该市场也为联邦储备系统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场所,使它得以通过增减整个存款机构体系的储备金基数来对该体系的货币与信贷供给进行宏观管理。 美国国债市场的核心是40家左右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证券交易商和它们之间的经纪商所组成的甲级交易商系统。联储作为财政部的财务代理对每一笔国债的发行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投资者可以把拍卖前已进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曾军  
This paper disuss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utilizing of the newly issued national debt from 1998.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ional debt capital are put forward.\;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研究始于美国债务上限风波问题的反思,运用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借鉴等方法,在回顾分析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及其上限调整风波、探寻美国债务上限风波对美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的基础上发现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分析国债规模余额管理制度现状,发现其在推行过程中尚有待改进的问题;最后,借鉴和汲取美国的经验与教训,根据美国债务上限管理制度的启示,提出完善中国国债规模管理制度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