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1)
2023(5160)
2022(4444)
2021(4110)
2020(3310)
2019(7463)
2018(7397)
2017(14976)
2016(8049)
2015(8961)
2014(9037)
2013(8868)
2012(8431)
2011(7852)
2010(8078)
2009(7715)
2008(7814)
2007(7206)
2006(6603)
2005(6204)
作者
(22222)
(18235)
(18216)
(17621)
(12149)
(8787)
(8331)
(7106)
(7029)
(6813)
(6302)
(6136)
(6117)
(6109)
(5992)
(5757)
(5500)
(5454)
(5448)
(5222)
(4856)
(4457)
(4452)
(4349)
(4261)
(4237)
(4067)
(4036)
(3592)
(3556)
学科
(32951)
经济(32923)
管理(25955)
(23537)
(19832)
企业(19832)
方法(12503)
(10782)
数学(10763)
数学方法(10598)
(9618)
中国(9291)
(8536)
贸易(8532)
(8339)
(8170)
(7642)
地方(7534)
业经(7113)
(6803)
银行(6803)
(6498)
(6392)
金融(6391)
(6356)
财务(6337)
财务管理(6322)
理论(6097)
企业财务(6045)
及其(5860)
机构
学院(118857)
大学(118054)
(52518)
经济(51368)
管理(44468)
研究(40350)
理学(36668)
理学院(36319)
管理学(35818)
管理学院(35578)
中国(34044)
(29053)
(23950)
财经(21621)
科学(21184)
(20217)
(19484)
(19299)
中心(18525)
研究所(17541)
(16557)
师范(16482)
经济学(16337)
财经大学(15788)
(15764)
北京(15647)
经济学院(14544)
(14124)
(14028)
(13397)
基金
项目(67649)
研究(54394)
科学(53935)
基金(48902)
(40411)
国家(40042)
社会(34855)
科学基金(34817)
社会科(33151)
社会科学(33145)
(25979)
教育(25345)
基金项目(24187)
编号(22843)
(22034)
资助(21304)
成果(20759)
自然(20405)
自然科(19879)
自然科学(19876)
自然科学基金(19546)
课题(16696)
(15772)
重点(15115)
(14979)
(14939)
项目编号(14094)
教育部(14065)
(13923)
国家社会(13911)
期刊
(63143)
经济(63143)
研究(43873)
中国(24837)
(22790)
(20397)
金融(20397)
管理(17541)
教育(15633)
学报(13529)
(13387)
科学(13029)
财经(11980)
大学(10977)
(10272)
经济研究(10256)
技术(10138)
学学(10077)
业经(9466)
农业(8648)
(8601)
问题(8167)
国际(7996)
理论(6469)
现代(5893)
世界(5815)
实践(5770)
(5770)
技术经济(5739)
(5734)
共检索到196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邓晓兰  黄玉  黄显林  
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客观上存在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二者的协调配合主要体现在国债规模和结构与货币供应量以及国债基准利率与央行利率调控的协调两方面。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基于货币供应量的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分析结论证明国债发行规模和结构明显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因而为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效率,必须调整国债政策使之与央行货币政策协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友  刘银凤  王家华  
论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刘志友刘银凤王家华近几年来,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逐年扩大,由1981年的40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486亿元,国债政策在调节社会资金供求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如何正确协调国债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已成为重要的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惠  
1998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作出了增加投入、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重大决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上...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旭祥  汪圣明  
自1979年中国政府决定重新启用国债以来,中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运用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以后,随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海  
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于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利率、增减信贷规模、增减社会现金供应及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青  刘美清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刘青刘美清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地向前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是否平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是市场,国家只能通过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对国民经济进行间接地调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于海  
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于海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无论是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或在某项特殊的经济政策执行时,都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也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做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甚大。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心葵  李明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是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社会供需总量和结构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在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系列弊病。为此提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六项战略构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晔  
随着市场架构的完善和宏观经济调控重心的位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配合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在实证分析我国近年来“两大政策”配合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二者协调配合的机制。一、我国改革实践中“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随着我国财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俊英  郭治薇  
建国以来,计划、财政和银行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三大综合经济部门,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这方面更是作出了不少努力。但长期以来,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却难如人意。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运用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造成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不利的原因和改进的办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晔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相对过剩、适度增长的发展新阶段。随着市场架构的完善和宏观经济调控重心的位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怎样配合又成了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在实证分析我国近年来“两大政策”配合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平  周富祥  田江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米建国  宋光茂  张承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两大政策工具,加强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减轻周期波动,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拟在实证分析二者配合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机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闫先东  张鹏辉  
基于宏观审慎工具贷款价值比的动态化,本文考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相互协调,研究结果表明:(1)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和传统型货币政策配合可以在不损害实体经济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货币目标、缓解金融顺周期造成的金融市场失衡问题;(2)纳入宏观审慎目标的加强型货币政策既无法维护货币政策目标也无法有效实现宏观审慎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友  
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产生3000多万下岗大军。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关心的焦点,是实现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方面研究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支持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一是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货币政策支持再就业工程的依据,主张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应考虑社会就业,适度放松银根,拉动内需;二是从具体方面探讨了货币政策支持再就业工程的措施,主张央行应促进建立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三是两大政策的配合需要充分的协调,也更需要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最大的政策联动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