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53)
2023(10148)
2022(8648)
2021(7743)
2020(6217)
2019(14059)
2018(13852)
2017(26466)
2016(14364)
2015(16146)
2014(16262)
2013(16126)
2012(15402)
2011(14106)
2010(14478)
2009(13794)
2008(14111)
2007(13121)
2006(12077)
2005(11625)
作者
(42182)
(34972)
(34871)
(33291)
(22523)
(16763)
(15821)
(13541)
(13286)
(12842)
(12238)
(11763)
(11574)
(11481)
(11424)
(10749)
(10351)
(10266)
(10128)
(9855)
(9168)
(8517)
(8493)
(8187)
(7967)
(7941)
(7924)
(7892)
(7058)
(6887)
学科
(63429)
经济(63331)
管理(46235)
(42135)
(35052)
企业(35052)
(22348)
中国(21541)
(20215)
银行(20202)
(19197)
(19097)
地方(18869)
方法(17669)
(17302)
业经(16731)
(15895)
金融(15892)
数学(14102)
数学方法(13977)
(12808)
(12281)
制度(12277)
农业(11521)
(11468)
财务(11435)
财务管理(11395)
(11293)
企业财务(10922)
(10833)
机构
学院(210151)
大学(209617)
(89175)
经济(87144)
研究(76526)
管理(74583)
中国(64992)
理学(60711)
理学院(59976)
管理学(59201)
管理学院(58775)
(50018)
(46048)
科学(42701)
(39207)
财经(36427)
(35683)
中心(34927)
研究所(34345)
(32689)
(32674)
北京(30144)
(29230)
(29012)
师范(28968)
经济学(27917)
(27134)
财经大学(26625)
(25597)
(25572)
基金
项目(123199)
科学(97205)
研究(95721)
基金(87709)
(74547)
国家(73833)
科学基金(63240)
社会(61790)
社会科(58594)
社会科学(58582)
(49027)
基金项目(45213)
教育(43677)
(40634)
编号(38979)
自然(37060)
自然科(36136)
自然科学(36130)
资助(35719)
自然科学基金(35480)
成果(34317)
(31934)
课题(28915)
(28777)
重点(28307)
(27708)
发展(26273)
(25842)
(25811)
(25686)
期刊
(115385)
经济(115385)
研究(76930)
中国(53457)
(41619)
(37286)
金融(37286)
(32749)
管理(31824)
学报(29336)
科学(27659)
教育(27628)
大学(23299)
学学(21630)
农业(20551)
财经(20274)
业经(18734)
技术(17994)
经济研究(17643)
(17352)
问题(14786)
(11536)
国际(10756)
理论(10543)
世界(10400)
(10342)
论坛(10342)
(10265)
现代(10207)
改革(10149)
共检索到361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春荣  
国债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需要在《预算法》中明确国债发行管理的法律框架。在预算编制阶段,应明确国债的发行目的与用途;扩大国债统计口径,以真实反映政府负债的情况,增强国债管理决策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在预算审批阶段,应明确完善全国人大对政府举债规模的管理制度。在预算执行阶段,应禁止国债的定向发行,强化国债管理的信息披露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龙永俊  杨军  
我国2000亿地方债券正在陆续发行中。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选择,要适时适度对发行地方债券政策法规作出调整,既要允许地方债券的发行,同时要有所控制,使之健康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毅  
通过分析研究国债发行规模监控指标和影响因素,目前我国仍然要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数量。在目前金融产品的高收益冲击下,要提高国债投资收益,丰富国债产品,加强规模控制,确保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杜莉  王宛言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国债的发行是面向社会的,发行对象可以是社会公众,也可以是生产经营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1998年我国国债发行选择的对象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年我国先后两次向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国债。国有商业银行两次认购国债总额占当年国债发行总额的62.5%。本文拟对这一动向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债发行对象及国债制度改革问题提出笔者之见。 一、商业银行成为国债主要 发行对象之取向的评析 1998年我国国债更多的向商业银行发行有其客观经济背景,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经济的一些意图。首先,国家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国债,并以拨补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方式使用这笔资金,无疑可以提高我国国有独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书文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 ,我国国债发行从行政摊派走向市场化的竞标承销 ,国债发行制度已日臻完善 ,国债市场的功能也得到了发挥 ;然而 ,我国国债发行制度的缺陷和不足 ,制约了国债发行市场的规范和发展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本文从剖析我国国债发行制度创新的误区入手 ,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债发行制度做现实剖析和前瞻性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玲  张志超  
从1996年国债发行开始采用招标方式时起,我国国债发行机制逐步地市场化、规范化。但应注意的是,我国国债招标发行机制还很不完善,在设计上,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完善国债发行机制,必须坚持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以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促进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津  
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中国的国债发行是很不规范的。本文从准确认识国债的性质出发,对我国今后的国债发行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转变国债发行对象、转变国债发行品种、财政部门自设国债发行机构的观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虹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1994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达1000亿元。文章就国债的发行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认为,今年国债的巨额发行,对经济与金融和将产生重大影响。但在现阶段,这些影响作用要得以产生还需要在国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的建设上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解决已存在的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耿虹  
论巨额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耿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债将成为财政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今年我国国债的发行量有较大突破。这1000亿元的国债将对经济、金融产生什么影响,国债的发行、交易又将如何进一步完善,是当前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欧尚荣  
货币发行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经济发行和财政发行,经济发行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当生产发展了,商品流通扩大,可以增发一定数量的货币作为补充,这样使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流转相适应。财政发行则不同,是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纸币发行。大量财政发行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于鑫  龚仰树  
与国外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在通过续发行制度提高国债流动性、提高关键期限国债的市场地位、促进国债定价效率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以意大利国债市场为分析对象,对其相关的续发行制度设计、国债期限安排、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国债市场存在流通期次过多、单期国债流通量过低的问题,并从国库现金管理、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尝试为未来我国国债续发行制度框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  
作为需求管理的政策手段 ,以增发国债、扩大支出为内容的财政政策不会改变社会的货币供给规模 ,因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长期拉动效应有限。应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以便从根本上产生对社会总需求的长期拉动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月晓  
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使得中国储备货币的创设主渠道,由外汇储备转向了公开市场和贷款、贴现窗口,这一转变正在发生并仍将延续。中国储备货币创造来源现状,表明人民币信用是显性国家信用和隐性国家信用的混合体,同时具有独特的"美元信用"特征。在信用货币体系下,国家债务通过充当储备货币创设过程中的抵押物,使主权货币具备了显性国家信用。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使得国债不再是单纯"债务",而且还是主权货币发行的基础和保证;现存的主要问题是体现国家信用的国债规模不足、中短期限比重过低。从国债的货币经济学意义出发,需要重新设计国债发行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发展思路,建立起债务可持续、宏观调控和货币增长的"三位一体"管理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