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75)
- 2023(7663)
- 2022(6379)
- 2021(5899)
- 2020(4464)
- 2019(10426)
- 2018(10358)
- 2017(17482)
- 2016(10626)
- 2015(11986)
- 2014(12250)
- 2013(11488)
- 2012(11300)
- 2011(10731)
- 2010(11240)
- 2009(10216)
- 2008(10115)
- 2007(9424)
- 2006(8870)
- 2005(8488)
- 学科
- 济(43809)
- 经济(43770)
- 中国(21993)
- 管理(21944)
- 业(21127)
- 教育(20454)
- 地方(16962)
- 企(14921)
- 企业(14921)
- 农(13348)
- 发(11390)
- 业经(11219)
- 学(10857)
- 理论(10640)
- 地方经济(9735)
- 方法(9734)
- 农业(9351)
- 发展(9065)
- 融(8994)
- 金融(8992)
- 展(8937)
- 银(8622)
- 银行(8614)
- 行(8495)
- 制(7803)
- 技术(7732)
- 财(7399)
- 数学(7307)
- 数学方法(7177)
- 贸(7140)
- 机构
- 大学(151671)
- 学院(148726)
- 研究(61100)
- 济(54462)
- 经济(52979)
- 管理(44857)
- 中国(41125)
- 理学(36198)
- 京(35954)
- 理学院(35535)
- 科学(35517)
- 管理学(34747)
- 管理学院(34394)
- 范(33988)
- 师范(33813)
- 教育(33310)
- 所(31722)
- 研究所(28260)
- 师范大学(27621)
- 财(26862)
- 江(26506)
- 中心(25572)
- 北京(24731)
- 农(22002)
- 州(21652)
- 院(21494)
- 技术(19955)
- 财经(19767)
- 职业(18041)
- 省(17815)
- 基金
- 项目(83842)
- 研究(72100)
- 科学(66775)
- 基金(54355)
- 家(45697)
- 国家(45029)
- 社会(42708)
- 教育(40329)
- 社会科(40107)
- 社会科学(40100)
- 科学基金(37077)
- 省(35515)
- 编号(32472)
- 划(31512)
- 成果(30646)
- 课题(27365)
- 基金项目(26908)
- 发(25505)
- 年(23147)
- 资助(21835)
- 发展(21268)
- 展(20829)
- 重点(20811)
- 规划(20306)
- 自然(19719)
- 部(19596)
- 自然科(19194)
- 自然科学(19192)
- 性(18989)
- 项目编号(18855)
共检索到265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张爽
学校发展不只意味着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必须以"学校"这一类组织的性质与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与旨趣。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了"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的分离。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专业精神与教育精神的重建,如此,教师才能不仅成为学校发展与变革的代理人,更是学校变革的自觉发起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教育学研究中的现象学却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奉为圭臬,把现象学的研究当作经验主义、现象主义的描述,放弃了对于本质的直观,不承认"本质"或"本原"的存在,放弃了对实在之本质的思想和对观念实在的本质考察,遮蔽了在教育现象中看不到的事情,把那些只能直观的部分如观念的教育本质等实在遗忘掉,这其实是对现象学的背弃。回到教育事情本身,就是按教育之所以是的方式去看教育。教育现象学不是研究方法,而是研究理念,是本质性的研究精神。"回到教育事情本身",以教育的是其所是,是其所应是,来研究教育事情的本质,这样才能切中教育本身...
关键词:
胡塞尔 教育现象学 经验 本质直观 本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树培
儿童背负了太多的希冀和压力,本该单纯烂漫、充满好奇与活力的儿童被成人诸多自以为是的良好期望压缩成了"微型大人"。本文从这些惯常的行为和态度入手,分析童年的独特地位,儿童的创造欲和精彩观念的意义,对儿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熏陶和养成之价值。教育只有回归儿童本身,其本质和功用才能得以体现和彰显。
关键词:
儿童 童年 创造 道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教育是具有鲜明的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社会活动。它以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依归,在展现其社会价值和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术传统,饱含浓郁的人文气质和道德品格。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范式渐趋成熟,研究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教育的学术研究被误读,甚至被窄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现象。在扬弃近代以来专业化的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回归教育的学术传统,这是教育理论创新的前提,也是教育实践的呼唤。
关键词:
教育学术 传统 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文 许林 骆振心
在充分揭示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宏观数据对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在长期,经济增长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产生了负面效应;而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国内已有研究结论恰好相反,却验证了Galor和Zeira(1993)提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线性负相关假说。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并不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其真正原因可能在于现行经济增长模式。该研究结论将对我国下一步如何推动经济增长及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2011年12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再次下调欧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这是欧洲中央银行2011年的第二次降息。2011年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先是两次加息,后是两次降息,最终货币政策回到原点,即欧元利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大萧条爆发后,最终占据主流地位的是系统提出摆脱大萧条方案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主义因无法解释"滞胀"现象而日渐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共同占据主流地位,它们都要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负责。危机爆发之后,"回到凯恩斯"的声音日渐高涨。但是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只能防止经济深度下滑,并不能带来经济长期繁荣,也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在后危机时代,我们需要"回到熊彼特",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本框架来理解经济周期和金融危机,从而找到走出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贾慧 刘朋
从学校组织角度来研究课程领导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课程领导的改革过程机制和模式选择。通过真正树立课程领导观念,学校有必要成为一种发展型组织;我们应该着眼于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者责任,以课程领导的规划和发展为着眼点,寻求为学校成为发展型组织提供多方位运作务件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
课程领导 学校发展 发展型组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学军
"李希贵之问"批评了学校特色发展的诸多不当做法,提出了两个深层次问题。两个问题的答案及其逻辑推演确立了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能性与路径。通过需求-功能分析可知,学校特色发展应该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但学生特点或个性成长反过来决定了学校特色。"李希贵之问"假定了学校特色发展只能在学生个性上做文章,将学生的个性与共同需要对立起来,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局限。学生核心素养与个性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关键词:
“李希贵之问” 特色发展 课程 核心素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申培轩
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实行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的方式 ,以及增加高等教育对农村的适切性 ,可将发展地市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新的增长点 ,以增加高等教育在农村地区的供给。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 地市 农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慧明
笔者通过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98上海高校综合改革调研,实地考察了10所高校的综合改革情况,对比全国高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并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学科建设,高校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郭利娅 刘邦奇
论学校管理的发展模式郭利娅,刘邦奇一、引言所谓学校管理模式,是指一定管理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结构,是进行学校管理可以遵照的标准样式。对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传统上分为经验型、行政型、科学型二类。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刘秀江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育的实践转向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目标是: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建设新型教师教育。教师发展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尊重学校的经验和传统;理解学生;树立教师的研究意识和主体意识;建构新型教师的专业活;关注学校的整体建设等。
关键词:
教师发展学校 研究意识 主体意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呈频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双向的有条件的过程 ,在教育中成功应用科技的前提条件是 :学校不仅要从宏观结构上 ,而且也要从微观组织上进行变化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学校结构 教学组织 管理形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