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2)
2023(6064)
2022(5116)
2021(4721)
2020(4026)
2019(8852)
2018(8613)
2017(16837)
2016(9372)
2015(10070)
2014(10187)
2013(10171)
2012(9734)
2011(8986)
2010(8932)
2009(8161)
2008(8111)
2007(7454)
2006(6430)
2005(5853)
作者
(28386)
(24117)
(23572)
(22560)
(15164)
(11774)
(10683)
(9236)
(9048)
(8573)
(8256)
(8186)
(7902)
(7647)
(7527)
(7388)
(7061)
(7034)
(6940)
(6799)
(6047)
(5995)
(5748)
(5570)
(5430)
(5409)
(5187)
(5109)
(4848)
(4829)
学科
(44880)
经济(44843)
管理(23609)
(23308)
(17142)
企业(17142)
地方(15769)
方法(15487)
数学(13245)
数学方法(13097)
(12991)
中国(10488)
(10475)
农业(9218)
地方经济(9088)
业经(8714)
(8416)
(8116)
(6953)
金融(6951)
(6525)
理论(6382)
技术(6277)
环境(6272)
(6113)
银行(6103)
(5883)
(5794)
(5700)
贸易(5694)
机构
学院(136700)
大学(136618)
(54321)
经济(53026)
研究(50207)
管理(48239)
理学(41371)
理学院(40787)
管理学(39988)
管理学院(39720)
中国(35414)
科学(33006)
(28159)
(28058)
(26692)
(24930)
研究所(24436)
(22495)
中心(22465)
业大(22324)
农业(21783)
(21108)
师范(20938)
财经(19861)
(19042)
(18047)
(17928)
(17726)
北京(16928)
师范大学(16921)
基金
项目(93606)
科学(74118)
研究(67609)
基金(67139)
(59565)
国家(59048)
科学基金(49801)
社会(43286)
社会科(40968)
社会科学(40954)
(40296)
基金项目(35834)
(32311)
自然(32131)
自然科(31368)
自然科学(31355)
教育(30828)
自然科学基金(30763)
编号(26754)
资助(26669)
成果(22160)
重点(21905)
(21808)
(20448)
课题(19668)
(19189)
(18620)
创新(18072)
国家社会(17682)
科研(17634)
期刊
(64071)
经济(64071)
研究(40399)
中国(28675)
(26247)
学报(26161)
科学(22819)
大学(18941)
(18796)
学学(17903)
农业(17495)
教育(16994)
管理(16506)
(12710)
金融(12710)
技术(11018)
财经(10837)
业经(10421)
(9356)
(8943)
经济研究(8872)
问题(8778)
资源(8038)
(7823)
科技(7023)
技术经济(6392)
业大(6352)
(6337)
图书(6252)
(6151)
共检索到206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永红  秦永红  
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使四川省对外开放的条件和对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四川省有必要认识这一变化的深远意义 ,且势在必行。尽管参与区域合作四川有其有利的条件 ,也有其不利的条件 ,但只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发展战略 ,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速发展对外经济 ,就一定会给四川的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王娟  陈杰  
四川在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中,既要发挥资源能源和重工业等传统产业优势,更要客观审视四川的区位制约因素,积极发展短小轻薄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临空产业;不仅要用四川丰富的资源能源吸引东部产业转移,还要重视产业链招商和培育产业集群;既要积极参与泛珠合作,借助泛珠合作拓展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发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作用拓展国际资本市场和现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同时要强化全方位的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尤其要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倩  张锦  陈义友  
通过构建物流资源配置指标体系,从区县、地级市和增长极三个层面对四川省21个地级市、183个区县的物流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泰尔(Theil)指数研究了区域内和区域间的资源配置公平性,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物流资源配置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物流资源配置呈现"单点多级"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物流节点与企业资源配置分化,通道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各地级市内部的资源配置差异最为显著;人口密度、GDP、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是物流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思同  黄晓芝  
由于国家政策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原因,我国各省区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文章以四川省21个地级农村区域经济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显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农村区域经济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为成都市、绵阳市。(2)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测算得出:2010~2014年期间,区域三内部差异的波动幅度较大,范围在0.14~0.01之间,说明经济发展潜力较大。区域二内部差异呈"降低—增高—降低"的趋势,经济发展潜力一般;区域一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等因素限制,经济发展较慢。该研究为四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杜华明  延军平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成端  王石薇  
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SPSS20.0软件,对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学与第一产业存在强相关,理学和工学与第二产业分别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和强相关,历史学、文学和哲学与第三产业呈弱相关、不相关甚或负相关。提升四川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应以政府统筹规划为导向,建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动态机制;以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为抓手,做好学科专业优化顶层设计;以高校协同为依托,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和谐共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昂  吴俣思  黄莹  刘子逸  周欣颖  王一沛  刘杰  干晓宇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具有高空间异质性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驱动力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以四川省为例,对省内水生产、粮食生产、碳固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休闲游憩6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进行量化,针对服务的供需盈缺和空间聚集模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在全省和生态分区2个尺度上对供需分别进行了关键驱动力的筛选,旨在为分区管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6项服务在总量上均处于供需盈余状态;(2)所有服务供需分布、盈缺状况、空间聚集模式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该特征与生态区分布有明显关联;(3)降水量、耕地面积、坡度以及地区生产总值4项驱动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性是造成研究区供给及需求分别呈现高度空间异质性的最主要原因;2个尺度上驱动力分析结果的不同,说明驱动力在四川省对服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尺度效应;不同分区服务的主要驱动力的类型、影响顺序、影响方向存在的明显差异,说明在以四川省为代表的高空间异质性区域,供给与需求驱动力的分区探寻具有一定必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丽丽  
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掀起了投资大陆的热潮,尤其是1997年前后台商投资中心开始向中西部延伸。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四川省,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农业、信息产业、中医药行业、电力及旅游业等领域与台湾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汝正  王正新  
本文通过对一般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结构、性质、目的以及整体性分析,得出系统与环境间的关联所在。并以此来分析四川省自然灾害系统的主要运行机制和动态趋势,目的是为从根本上把握区域自然灾害系统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焱  
旅游形象定位是区域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文章以华蓥市为研究区域,提出了区域旅游形象定位原则,并初步研究分析了华蓥市的区域旅游形象。以"巴蜀名山、华蓥文明"为核心理念整合华蓥旅游总体形象和五个支撑旅游形象,然后围绕旅游形象,以旅游资源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旅游开发主题和旅游促销口号。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倩  马珂  
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是在没有外部意外冲击的背景下,经济增速逐年下降,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同时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自身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些结构性问题目益显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减弱①。本文结合四川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发展方式的特点,通过研究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分析了四川经济在面临经济增长新常态形势下的表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高会  广佳  
四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其生态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应用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四川省2006~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数列模型GM(1,1)对2013~201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算,并应用净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对其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态赤字明显且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长期处于极不安全状态,且其生态安全性还可能持续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奉梅  
[目的]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因此,通过测度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可以为四川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基于农业发展水平等级划分标准,对四川省各市(州)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较高,其权重值为0. 493 4,产品品牌的绿色化水平权重值较低,为0. 195 8。二级指标的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药化肥使用量偏高,森林覆盖率较低。通过对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 610 4,巴中市指数最低为0. 197 2,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指数为0. 454 2,与成都市发展水平指数相差两个级别。此外,区域发展的集聚效应较明显,以成都市为中心向四周递减。[结论]四川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各地区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中部和东部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贺玉德  马祖军  
产业转移下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具有新的变化和特征,相互影响和适应。基于协同学自组织角度,视为统一系统,构建协同发展指标和模型,以四川为实证。结果表明:协同中具有阶段特点,协同度在融合冲突中上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洋  鞠薇  翟有龙  
四川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省份,而且四川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本文主要采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方法以及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对四川省的区域差异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四川省区域平衡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