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75)
- 2022(1104)
- 2021(1082)
- 2019(2044)
- 2018(1913)
- 2017(3506)
- 2016(2103)
- 2015(2364)
- 2014(2321)
- 2013(2363)
- 2012(2293)
- 2011(2219)
- 2010(2357)
- 2009(2411)
- 2008(2446)
- 2007(2380)
- 2006(2217)
- 2005(2102)
- 2004(2057)
- 2003(2209)
- 学科
- 济(9492)
- 经济(9485)
- 管理(5960)
- 业(5758)
- 企(4945)
- 企业(4945)
- 学(3427)
- 理论(2985)
- 中国(2923)
- 方法(2700)
- 农(2664)
- 地方(2660)
- 教育(2588)
- 制(2487)
- 业经(2385)
- 财(2270)
- 和(1861)
- 农业(1854)
- 体(1772)
- 策(1763)
- 银(1726)
- 银行(1726)
- 融(1725)
- 金融(1724)
- 法(1630)
- 行(1629)
- 贸(1609)
- 贸易(1605)
- 易(1531)
- 数学(1523)
- 机构
- 大学(37835)
- 学院(36015)
- 济(13508)
- 经济(13210)
- 研究(12781)
- 管理(10925)
- 中国(9364)
- 理学(8689)
- 理学院(8522)
- 管理学(8371)
- 管理学院(8290)
- 京(8071)
- 科学(7957)
- 财(7771)
- 范(7327)
- 师范(7309)
- 所(6966)
- 研究所(6110)
- 江(6049)
- 师范大学(5951)
- 财经(5944)
- 经(5285)
- 州(5272)
- 北京(5202)
- 中心(5098)
- 农(4893)
- 省(4566)
- 系(4555)
- 教育(4439)
- 经济学(4364)
共检索到62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桂芬
单个字字音和韵书韵目的四声相承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与人们韵书编撰水平和审音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声调本质认识的深化密切相关。由于审音能力的局限和存古思想的阻碍,韵书的四声相承体制从韵书草创时期的南北朝,到韵书成熟时期的隋代和唐初,最后到明代成化年间的《韵学集成》,历时近千年,经历了很多波折,最终才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
四声相承 韵书 声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佳佳 黄易青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关键词:
《诗经》 押韵 古四声 去声 音义相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林铭前
好的学习材料,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词藻、复杂的观点,但一定要让阅读者体验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一气呵成、一鼓作气"。一脉相承:一脉相承是指整个学习材料各个层次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每个知识块都有"一"、"脉"、"相"、"承"四个特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皓轩
明清时期,西南土司的承袭在两种方式间发生多次转变:赴京告袭,即土司或亲自或遣人赴京请求承袭,其显著特点是将承袭与朝贡结合;就彼冠带,即土司在地方请求承袭,但长期要求土司承袭时需按品秩纳粮。前者主要集中在明初,后者从明中期开始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期间多有反复,直至清康熙时期就彼冠带被正式确立为土司的承袭方式。赴京告袭向就彼冠带的演变符合行政运作简化的规律,背后隐含了中央与地方经济获取状况的变化,即中央从起初的经济支出方转变为获取方,土司从明初的获取方逐渐成为支出方,直至"改土归流"后对土司编户齐民,直接征税。这是中央政府对西南土司经济管控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西南少数民族逐渐被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过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恕祥
我们需要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陈恕祥现时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新时期中国自己的经济学说正在形成发展。对这种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如何认识,如何解释,如何预计它们今后发展的方向、走势等,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晓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纯粹的工厂到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转换。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过挫折,企业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国人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探索从未止歇。从“鞍钢宪法”到“华为基本法”,再到“华侨城宪章”,在中国企业管理的走势中,留下了多个脉冲式的节点,令人对探索者们的勇气充满敬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易青
先秦文献所记"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谓殷高宗守丧期间依礼制居茅庐,三年中不主动发表政治主张和意见。"谅阴"指孝子居丧住的茅庐,名称的理据有形制与思想文化两层。形制上密闭奄盖(阴)和通敞(凉),分别仿效故去的亲人殡与葬的居处特点,以己之感受度亲之感受,这是孝子对亲的居处的隐度。隐度是上古广泛存在的思想文化。凶庐初闭阖后启户的形制特点而称"谅阴",是因为深层上"谅阴"本身就具有隐度的意义。"隐度"之"隐"、"温仁"之"温",都取意于己与彼感受相覆合,词源就是"谅阴"之"阴"。"谅"也有两相对称、当值之义。古语词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化石。"谅阴"深层思想文化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谅"(体谅)和"隐"(隐度),就是以己之情度彼之情。隐度是"温仁"的心理机制,"仁爱"的本质就是隐度其情。这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的一种重要内涵。用历史词汇比较与同语境相关词汇互证的方法证明,从前谐声时代到谐声时代,一批闭口韵字音变读作舌鼻韵(-m>-n,-p>-t/-?),"阴"变为"隐""温"是这种音变的表现。
关键词:
谅阴 温 仁 隐度 历史音变 以义正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钟声成了长汀时期厦大人传承文化命脉的历史见证。厦大钟声的迷人之处,它的动听在于凝结了人们对于大学何为的共同意象和期盼。厦大的钟声在从容淡定和抱朴守拙中,引领厦大人自强自立,走向至善。每年校庆时,都会有厦大人怀念起母校的钟声,也会有厦大人絮絮叨叨地话起与厦大钟有关的故事,厦大钟声已经成为厦大人抹不去的回忆。我与厦大钟声的初次结缘是在1987年的五月份,怀揣着梦想,来厦门大学参加博士生考试。当时入住厦大南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山西大学是我国近代化历程中第一批创办的高等学府之一。长期以来,学校根植于华夏古老文明沃土,坚持文化传授与道德养成的融合,培养了十万余名各类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建源 张桂英
实训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亦是通过技能大赛的模式,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全面技能应用能力的重要方式。2014年在金融行指委的指导下,举办的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大赛开创了职业院校真正全面举办证券投资大赛的先河,对财政金融相关专业证券投资学生的技能应用和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思路。2014年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技能大赛自3月份启动,9月份进行了总决赛颁奖,期间经历区域选拔赛和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胡钧 施九青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指路明灯,《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资本论》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成功。在近代,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危亡境地,中国先进分子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革命面貌为之一新。今天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面对进入新时代这一现实,也必须从思想观念和理论认知上进行重大调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宇初
2019年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联合主办的"图林硕望,薪火相承——纪念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刘国钧先生的学术成就、生平经历、事业贡献、人文精神等展开交流与研讨,深入梳理总结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切实学习体会刘国钧先生热爱祖国、执着事业的精神品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强
对于一所高校,新校区建设不仅应该体现出该校的历史与专业属性,更要主动去追求学校的自我定位和校园文化。面对近年兴起的大学城建设,许多院校甚至无法在新校区的建设中保留自身本来的校区特色,屡屡出现自我身份的迷失和文化定位的失焦。走进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学城,不论是理科、文科还是教育、医学院校,能够看见的往往都是方方正正贴满瓷砖的教学楼,整齐划一的学生宿舍和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高等院校本应是文化的集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