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6700)
- 2022(5864)
- 2021(5500)
- 2020(4741)
- 2019(10385)
- 2018(10516)
- 2017(20023)
- 2016(11455)
- 2015(12988)
- 2014(13373)
- 2013(12978)
- 2012(12427)
- 2011(11247)
- 2010(11909)
- 2009(11705)
- 2008(12289)
- 2007(11646)
- 2006(10670)
- 2005(10370)
- 学科
- 济(43054)
- 经济(42959)
- 管理(42654)
- 业(36044)
- 企(32297)
- 企业(32297)
- 财(17337)
- 制(17182)
- 方法(14702)
- 中国(13034)
- 农(12175)
- 业经(11302)
- 体(11193)
- 数学(11165)
- 银(11008)
- 银行(10995)
- 数学方法(10859)
- 务(10733)
- 财务(10689)
- 财务管理(10654)
- 学(10520)
- 行(10428)
- 企业财务(10062)
- 融(9786)
- 金融(9783)
- 理论(9461)
- 体制(9397)
- 贸(8067)
- 贸易(8057)
- 度(8013)
- 机构
- 大学(175280)
- 学院(172569)
- 济(67510)
- 经济(65735)
- 管理(60190)
- 研究(58809)
- 中国(49366)
- 理学(49136)
- 理学院(48544)
- 管理学(47571)
- 管理学院(47233)
- 财(40191)
- 京(38140)
- 科学(34293)
- 所(30976)
- 江(29789)
- 财经(29536)
- 中心(27635)
- 研究所(26771)
- 经(26240)
- 农(26025)
- 北京(24858)
- 范(24080)
- 师范(23881)
- 州(23784)
- 业大(21653)
- 财经大学(21377)
- 经济学(20881)
- 省(20558)
- 院(20533)
- 基金
- 项目(97599)
- 科学(76237)
- 研究(74386)
- 基金(69986)
- 家(59797)
- 国家(59237)
- 科学基金(50300)
- 社会(46997)
- 社会科(44263)
- 社会科学(44250)
- 省(37603)
- 基金项目(35620)
- 教育(35227)
- 划(31680)
- 自然(30863)
- 编号(30581)
- 自然科(30114)
- 自然科学(30108)
- 自然科学基金(29573)
- 资助(29443)
- 成果(28995)
- 制(24093)
- 课题(22506)
- 部(22431)
- 重点(22215)
- 性(20686)
- 发(19634)
- 教育部(19582)
- 创(19500)
- 项目编号(19130)
共检索到292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公文
商事信用秩序的维护乃是市场秩序确立的根本前提。商事信用渊源于道德信用 ,尽管商事信用是法律信用之一种 ,在现代商法中 ,商事信用有着确定的法律含义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 ,商事信用在实践效力上 ,一般采取道德自律的手法 ,只有在当事人违背其信诺 ,造成了法律上的后果时 ,才由法律加以调整。即使是在法律调整时 ,道德的作用亦常常是与法律之效力相统一。但是商事信用毕竟与道德信用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 ,在商事信用的实践中 ,道德与法律之界别 ,尤其是道德对商事信用秩序的控制问题成为现代商事信用研究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从商事信用涉及的商事利益、精神人格、社会规律、哲学依据及调整手段等方面对这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泽强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给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税收是国家的经济血脉,加强纳税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筑牢纳税信用基石,不仅可以减少税收流失,和谐征纳关系,推动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浓厚氛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利军
美国是当今世界信用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信用法律法律相对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的信用法律主要包括关于信贷与租赁的法律、关于信用报告的法律、关于平等授信的法律以及关于公平债务催收的法律等,这些法律对于促进美国信用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美国信用法律制度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以信用交易的充分发展为先导;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形式多样。在美国信用经济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信用报告体系是极其重要的推动力。发展我国的信用经济,建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以建立信用报告体系为突破口。
关键词:
消费者信用 信用法律 信用报告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岳松
税收道德要求通过价值形态进入税收法律,使税收道德与税收法律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可协调性.在基本行为准则上具有一致性。但外生的、他律的税收法津不可能,也不应该把税收道德领域的一切纳入其中,这也是自主自律的税收道德属性的本能要求,从而为作为“国家法”的税法设定了调整范围的边际:只限于对公众利益,最终也对各纳税人的特殊利益予以肯效保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易
一、导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将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机网络化空间,悄悄地改变着人类的法律制度和社会规则。在环球上网“淘金”的时代,欧美国家许多律师事务所都在环球网络(WorldWideWed)上建立了主页(Homepages),甚至有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谢石松
一、国际商事仲裁规则的意义 国际商事仲裁规则是指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和有关的仲裁当事人在进行具体的国际商事仲裁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程序规则。其内容主要包括:(1)仲裁协议的订立及其法律效力,以及因此而确定的仲裁机构对有关仲裁案件的管辖权;(2)仲裁的申请、受理及仲裁通知和答辩;(3)仲裁员的选定或指定,以及仲裁庭的组成;(4)仲裁案件的审理;(5)仲裁裁决;(6)仲裁费用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林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在我国尚无法律上的明确定性,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人权利保护缺少直接法律依据。从交易实践和有关政策法律文件看,个人信息具有人格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享有信息自决权、信息财产权和救济请求权。信息控制人对其掌控的个人信息享有控制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为平衡信息主体和信息控制人的合法权益,二者在行使权利过程中都要受到一定限制。文章在介绍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定义与分类基础上,对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个人信息原权利人和控制人权利与限制进行讨论。
关键词:
大数据 个人信息 开发利用 法律问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克贞
信用文化对信用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巨大的影响。解决我国目前信用缺失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促进我国的信用文化建设,注重信用文化与信用法律制度的互动,在信用立法中体现促进信用文化建设的因素,最终形成适应我国信用文化背景的信用法律制度。
关键词:
信用 信用文化 法律制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秀文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 立合同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与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果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当合同向第三方当事人转让后,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否也向该第三人转让?换言之,该第三人是否应当受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约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诚
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是税务行政机关在法律事实要件确定的情况下 ,在法律规定的裁量范围内合理地选择法律结果的权力。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是税务执法权监督的核心。但从我国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来看 ,无论是在税收立法还是执法上都对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缺乏有效的法律控制 ,笔者在此提出一些有益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
税务行政 自由裁量权 法律控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冯灿仪
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企业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其消极影响和潜在危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对外商并购我国有企业不加控制,任其发展,使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势必影响着我民族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外商并购我国有企业的特点、利弊等,并就实施对外商并购我国有企业的法律控制提出积极的建议。南京大学法学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世涛 安体富
宪政国家从来都是把预算作为宪法的重要内容,财政立宪原则的确立奠定了预算法治化的基础。预算是经议会决议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强制性命令。实现公共财政的目标,进行预算法的修改关键在于预算的法律控制,具体包括预算的国家中心主义理念摒弃,预算法律监督的加强,预算运转程序的健全以及预算责任控制的完善。
关键词:
预算 宪法 法律控制 监督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松波
当今社会金融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金融在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的同时,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地积累并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中国最危险的金融风险在哪里?专家定位:银行风险。在我国的经济、金融工作中,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不少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占其全部信贷资产总额的35%以上甚至更高;为了克服和消除产生金融风险的最大隐患,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就必须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法治化。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法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