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0)
- 2023(4123)
- 2022(3575)
- 2021(3312)
- 2020(2786)
- 2019(6224)
- 2018(6444)
- 2017(11850)
- 2016(6645)
- 2015(7533)
- 2014(7987)
- 2013(7565)
- 2012(6984)
- 2011(6540)
- 2010(6705)
- 2009(6448)
- 2008(6405)
- 2007(6040)
- 2006(5339)
- 2005(4833)
- 学科
- 济(26994)
- 经济(26955)
- 管理(21860)
- 业(18379)
- 企(16477)
- 企业(16477)
- 方法(10764)
- 学(8637)
- 数学(8483)
- 数学方法(8403)
- 中国(7811)
- 制(7731)
- 财(7494)
- 理论(6965)
- 农(6844)
- 体(6830)
- 贸(6096)
- 贸易(6095)
- 业经(5904)
- 易(5871)
- 融(5418)
- 金融(5410)
- 教育(5312)
- 银(5285)
- 银行(5266)
- 地方(5250)
- 行(5084)
- 和(4673)
- 体制(4441)
- 务(4234)
- 机构
- 大学(102177)
- 学院(101311)
- 济(36625)
- 经济(35649)
- 管理(35232)
- 研究(34919)
- 理学(29594)
- 理学院(29201)
- 管理学(28555)
- 管理学院(28376)
- 中国(26228)
- 京(22072)
- 科学(21936)
- 财(19671)
- 所(18672)
- 农(17564)
- 研究所(16724)
- 江(16717)
- 范(15207)
- 中心(15166)
- 财经(15120)
- 师范(15033)
- 业大(14661)
- 北京(14007)
- 农业(13746)
- 州(13540)
- 经(13531)
- 院(12311)
- 师范大学(11871)
- 技术(11834)
- 基金
- 项目(61884)
- 科学(47948)
- 研究(45790)
- 基金(43364)
- 家(38050)
- 国家(37681)
- 科学基金(31526)
- 社会(27812)
- 社会科(26156)
- 社会科学(26150)
- 省(24861)
- 基金项目(22320)
- 教育(21968)
- 划(21000)
- 自然(20216)
- 自然科(19772)
- 自然科学(19765)
- 自然科学基金(19427)
- 编号(19206)
- 资助(17988)
- 成果(17025)
- 课题(14452)
- 重点(13956)
- 部(13394)
- 发(12825)
- 创(12439)
- 项目编号(11702)
- 年(11657)
- 创新(11540)
- 科研(11533)
共检索到160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薛有志
商主体交易关系是商关系的核心,发生在流通领域和商主体之间,类型多种多样,影响因素亦多种多样.但必须在“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规范进行。
关键词:
商主体,交易关系类型,影响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华冬芳 蒋伏心
现今的技术交易已发展成为由技术供方、技术需方和技术中介三大主体构成的一个系统,该文将技术中介纳入技术交易主体关系研究体系,从微观行为视角分析研究技术中介改善技术供需主体信任关系,促使双方实施有利的交易行为,提升技术交易效率的有效路径。提出技术中介、主体信任关系、信息共享水平对交易效率影响的理论假设,构建主体信任关系视角下的技术交易效率的理论模型。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并对343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技术中介、信任关系、信息共享对交易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信任关系的影响要强于技术中介和信息共享;技术中介的参与有效改善技术交易双方信任关系和信息共享水平;信任和信息共享在技术中介与技术交易效率之间存在依次部分中介效应,技术中介通过改善供需双方信任关系或信息共享水平来提升技术交易效率;技术中介依次透过信任和信息共享对技术交易效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吕有晨 金晓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主体应有新内涵。而且,它作为以赢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经济实体,既享有法定的权力,也要尽法定的义务。为此,必须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加速完善其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向商主体转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行为审计由何种审计机构来实施是影响行为审计效率效果的重要制度设计。从行为审计独立性和交易特征两个维度探究行为审计主体选择。行为审计由于在审计依据、审计职业判断、审计意见类型方面的特征,使得其独立性较弱,同时,行为审计还具有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较强的特征。综合上述独立性、资产专用性和外部性三个因素对行为审计主体选择的影响,一般来说,需要建立独立于代理人的审计机构来实施行为审计;少数情形下,如果存在系统的审计载体,能发表合理保证审计意见,并且市场上有具有某方面行为审计特长的专业审计机构,可以考虑将该行为审计业务外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涛
本文运用商法理论与会计学理论对商主体与企业会计主体的内涵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澄清了会计与法律界对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指出商主体与企业会计主体均为企业,两者具有同一性。
关键词:
商主体 会计主体 企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彦伟
虚假统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于统计信息的“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关系与隶属关系以及统计体制。“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是相对的,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对“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进行较详细地分类之后,不论哪一类“生产”主体与任何一类“使用”主体之间,只要存在利益关联关系或隶属关系,就可能有虚假统计信息的产生。这是统计制度所带来的,“考核依据”是由被考核对象提供所造成的。
关键词:
统计信息 生产主体 使用主体 行为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岑国荣
乌家培先生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统计》等报刊上撰文,就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疑问,并引起一些争论。本刊编辑部认为这一争论是非常必要的,十分关注争论的情况,并准备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我们注意到在讨论中比较缺乏理论探讨的气氛和环境,同时自从乌先生在《中国统计》上发表了《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作用》一文以后,统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并没有多大的反响,论争便沉寂下来了。我们认为,这场论争不应该在统计界沉默下来。这是一场关系到统计工作发展前途的争论,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居于何种地位,这一立论,将是制定中国统计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根本前提,如果在认识上模糊不清,理论上站不住脚,那么,统计事业如何发展,统计的整体功能如何发挥?我们不能沉默,我们不应该沉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活生生的事实予以澄清。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个观点被揭示,无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统计界人士大多认为,乌家培先生否定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信息的主要论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是没有逻辑力量的,有的甚至不乏武断之词。我们略举几例:第一,乌先生断言,统计信息是一种事后信息,事后信息、充其量只能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一。按乌先生的说法,这就当然不是现实信息,不具备现实性,更谈不上超前性了。如果是在十八世纪的时代,也许这种说法具有权威性,如今统计工作是大大发展了,恐怕整个经济学界,都难找到这个论点的拥护者了。第二、乌先生说,统计信息是一种数字信息,此外还有文字信息、图象信息等。文字信息约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二。至于图象信息占多少?乌先生也许没有计算出来。很遗憾,图象信息是统计信息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点用不着证明。至于文字信息,我们认为统计资料(如统计部门整理的资料、说明、情况介绍等),统计分析报告等等都兼有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统计的指标词就是用文字表现的,可见把统计信息仅仅说成是数字信息是缺少理论依据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从这次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统计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统计实际工作的发展。比如统计教育几十年一贯制,在一些统计教科书中对于实际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许多新鲜观点,如象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要走智力发展道路、全国已广泛开展的统计分析、统计整体功能、统计工作走向各级决策层次、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纪信息产业的兴起等等,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事实,不能不强烈地表现为统计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性。外界对统计理论以及对统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令人震惊!这里我们发表岑国荣先生的文章,目的是引起统计界人士广泛关注并引发一场讨论,以打破统计理论研究的沉闷气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家骅
研究居民的市场行为并将之上升为理论化的表述,只是近5年来才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突出的话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要求和地位,无法获得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制度安排。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桂艳
本文集多家读者观之精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释,对读者主体性的内涵与外延、实质及其要素,进行了 论述,从而阐述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读者研究 读者主体 读者主体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志明
我国原国内贸易部制定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于特许经营中受许人和特许人有诸多限制,这与各国法律相比显得甚为苛刻,这种不合理的规定已经制约了我国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无论是从经济、法律还是从实践方面分析,我国立法对于特许经营以主体不同区别对待,然后再决定是否准入的规定都应当早日予以废除,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促进我国特许经营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特许经营 主体 限制 废除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体现工程特征的工程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工程审计主体的选择是委托人的权力,委托人有三种方式来建构审计主体:一是自行设立审计机构,二是从市场上购买审计服务;三是前两者结合。委托人选择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性原则、审计质量原则和审计成本原则。在工程领域,工程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对工程审计主体的具体选择不同。当需要聘任中介机构时,中介机构选聘主体、中介机构选聘方式和中介机构费用支付方式都会影响工程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算法审计主体的核心问题是谁来实施算法审计,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主体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主体由算法审计需求者基于三个原则来选择:一是独立性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独立于算法审计客体;二是成本效益原则,当算法审计主体的多种建构方案都可以保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时,要选择成本最低的组织方式;三是审计质量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能够提供所希望质量的算法审计,主要通过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来保障。基于上述三个原则,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算法审计需求者对算法审计主体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可能的算法审计主体包括具有算法审计胜任能力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及碳审计主体的存在性;选择碳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主体。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选择碳审计主体,不同的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碳审计主体选择不同,政府审计机关、民间机构(包括民间审计和碳排放专业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碳审计主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编辑主体论●刘艳高等学校学报是以反映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学术性刊物,学术性是学报的基本属性,编辑是学报的主体,学报编辑工作过程就是生产和提高学报质量的过程,学报编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报的学术水平,进而决定其刊物的质量。没有高水平的编辑,就难以生产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滕祥志
《税收征管法》正在修订之中。目前,现行《税收征管法》对征纳关系参与主体缺乏系统性、体系性、制度性的安排与构造,与日益复杂的征管实践不相适应。在法理层面,明确税收征纳关系参与主体以及各方主体法律地位,搭建均衡的税收征纳法律框架,是构筑现代税法的前提。明确了征纳关系参加主体的概念,征纳行为主体才有法律地位,法条表述和权利义务设计就有了承载和基础。主体不明,体系难立,框架不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