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3)
2023(10816)
2022(9171)
2021(8463)
2020(6899)
2019(15718)
2018(15166)
2017(29917)
2016(16299)
2015(17621)
2014(17615)
2013(17224)
2012(15940)
2011(14634)
2010(14609)
2009(13559)
2008(13749)
2007(12407)
2006(11095)
2005(10240)
作者
(49195)
(40763)
(40635)
(38778)
(26278)
(19882)
(18360)
(15664)
(15625)
(14821)
(14189)
(13505)
(13416)
(13143)
(13089)
(12575)
(12327)
(12116)
(12023)
(11962)
(10257)
(10085)
(10063)
(9479)
(9410)
(9237)
(9216)
(8939)
(8217)
(8144)
学科
(61843)
经济(61777)
(47840)
管理(47410)
(38893)
企业(38893)
方法(27891)
数学(24407)
数学方法(24132)
(20787)
银行(20641)
(20315)
(19328)
(18611)
(18601)
中国(16587)
(15156)
贸易(15147)
(14665)
业经(14497)
(14400)
金融(14399)
(13754)
农业(12120)
(12024)
(11816)
制度(11807)
(11594)
财务(11573)
财务管理(11554)
机构
大学(235036)
学院(234514)
(98320)
经济(96338)
管理(87977)
研究(80996)
理学(75122)
理学院(74319)
管理学(73092)
管理学院(72680)
中国(67809)
科学(49639)
(48660)
(48329)
(47069)
(42073)
财经(38448)
研究所(38268)
中心(37666)
农业(37392)
业大(37207)
(36366)
(35039)
经济学(30938)
北京(30127)
(29481)
(29220)
师范(28827)
财经大学(28752)
(28269)
基金
项目(153490)
科学(120526)
基金(113490)
研究(106769)
(101192)
国家(100304)
科学基金(84856)
社会(69572)
社会科(66186)
社会科学(66165)
基金项目(59111)
(58890)
自然(56248)
自然科(55009)
自然科学(54990)
自然科学基金(54083)
(50610)
教育(48837)
资助(46983)
编号(40999)
重点(34804)
(34256)
成果(33481)
(32224)
(32128)
创新(30103)
科研(29961)
国家社会(29259)
教育部(29147)
计划(28895)
期刊
(106823)
经济(106823)
研究(73605)
中国(43853)
学报(42995)
(42291)
(40076)
金融(40076)
(37500)
科学(37194)
管理(32151)
大学(31739)
学学(30451)
农业(26565)
教育(21092)
财经(20553)
经济研究(18047)
业经(17768)
(17526)
技术(16602)
问题(14360)
(13752)
(13264)
国际(12407)
(12324)
理论(11589)
商业(11399)
技术经济(10919)
业大(10706)
科技(10526)
共检索到358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一览  
文章分析了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利与不利,得出总体上对银行盈利略显正面但也有潜在风险的结论。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如何有效地化解风险和不利因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浩  
审慎使用货币政策,以实现"外堵热钱,内防通胀,把好流动性的总闸门"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货币内生性的视角,对对冲型货币政策的由来和运行特点及正负效应进行理论疏导,准确界定了国内外流动性环境变化对国内货币政策操作的制约和影响,并提出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增强商业银行绩效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人民银行雅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邵仲文  李雅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向前  孙彤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不断膨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根据我国2006—2014年相关变量的月度数据,采用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目标受影子银行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在一定时期内减弱经济增长波动幅度,加剧物价水平的不稳定性,降低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进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闫先东  朱迪星  
围绕银行信贷投放、风险承担、盈利能力、监管效率以及跨国传导五个方面对这一领域国外前沿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具体来看,近期信贷渠道和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逐步从现象描述转向结构性特征的分析,特别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影响。学者们关注了宏观的周期性和制度性因素,以及银行层面的治理结构、资本缓冲水平以及流动性管理等特征因素对两种传导渠道微观机制的影响。此外,部分学者关注了危机后货币态势调整与银行利润水平和监管效率之间的一些非确定性关系,并分析了其对银行长期决策机制的可能影响。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货币政策通过跨国银行或国际银行市场向其他国家传导的新渠道。最后,结合实践中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体系行为影响的一些特殊机制,简单展望了后期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于晓媛   巴曙松   热万·托合达尔   张威  
选取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高频方法识别外生货币政策冲击,运用局部投影(LP)方法,从商业银行海外资产配置角度解释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内储蓄上升、投资下降和自然利率下降,促使商业银行将多余储蓄配置到海外,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利用面板数据优势,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分析不同区域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异质性。本文结论为相关部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健  
本文基于山东省城商行季度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的出台对商业银行资产扩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互补效应,宏观审慎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构建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发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职能,建立金融监管部门与货币政策制定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处理平台,完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彦琳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积极转型开展创新型业务,其资金来源渠道与信贷供给行为因此发生改变,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银行贷款渠道会产生直接影响。文章首先建立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博弈模型,分析商业银行的转型选择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然后选取2002-2012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务转型削弱了银行贷款渠道有效性,转型后银行的信贷供给对公开市场操作更为敏感,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敏感。为了应对这一转变,货币当局未来的监管手段应更加市场化,三大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操作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兆旺  刘阳  王琛玥  
信贷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使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6年第1季度至2016年第1季度的面板数据,研究商业银行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资本约束越强,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越好,而对于股份制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情况正好相反;经济增速越快,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越强;资本约束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越好,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效果不受资本约束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货币当局实施宏观金融调控,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敏感性,有针对性地使用调控工具;银行业监管机构要考虑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在经济周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朱恩涛  张小雅  翁玉颖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蓓  陈晓东  李成  
货币政策调控能否有效传导至实体经济,对经济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银行产权异质性决定的市场风险偏好,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揭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在影子银行存在与否两种情形下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当金融市场不存在影子银行时,股份制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敏感性高于国有银行,主要源于两类银行的股东构成不同,高管任命和考核机制迥异;为了规避监管约束,金融市场催生出影子银行,隐性放松了银行贷款条件,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但影子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差异性,发展初期对贷款替代率较高,资金60%以上进入实体经济,对经济的边际贡献显著,其中,股份制银行的贷款替代尤为突出。此时,影子银行虽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但也缓解了强硬政策"一刀切"迫使银行抽资断贷对经济的损伤;伴随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部分资金转向"同业",此时影子银行对经济的贡献降低,但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资产价格泡沫,积聚了大量金融风险。因此,与单一加强监管相比,持续深入的金融改革才是彻底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影子银行问题的根本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