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0)
- 2023(7153)
- 2022(6010)
- 2021(5611)
- 2020(4737)
- 2019(10842)
- 2018(10593)
- 2017(19968)
- 2016(11128)
- 2015(12578)
- 2014(12698)
- 2013(12653)
- 2012(11742)
- 2011(10432)
- 2010(10641)
- 2009(10375)
- 2008(10631)
- 2007(9639)
- 2006(8549)
- 2005(8011)
- 学科
- 管理(42650)
- 济(42526)
- 经济(42447)
- 业(36359)
- 企(31876)
- 企业(31876)
- 财(27821)
- 制(16238)
- 方法(15365)
- 务(13661)
- 财务(13636)
- 财务管理(13590)
- 财政(13325)
- 中国(13095)
- 企业财务(12969)
- 数学(12623)
- 数学方法(12473)
- 农(12047)
- 体(11230)
- 政(10675)
- 业经(10464)
- 地方(10366)
- 体制(9683)
- 学(9489)
- 银(8581)
- 银行(8574)
- 度(8109)
- 制度(8077)
- 行(8038)
- 融(8000)
- 机构
- 大学(160754)
- 学院(158980)
- 济(64299)
- 经济(62890)
- 管理(58125)
- 研究(53114)
- 理学(48679)
- 理学院(48100)
- 管理学(47413)
- 管理学院(47088)
- 财(43654)
- 中国(42234)
- 京(34150)
- 科学(30273)
- 财经(29833)
- 所(26716)
- 经(26690)
- 江(26655)
- 中心(24591)
- 州(23320)
- 研究所(23088)
- 北京(21659)
- 财经大学(21606)
- 农(21565)
- 范(21276)
- 师范(21105)
- 经济学(20450)
- 业大(19563)
- 院(18956)
- 省(18866)
- 基金
- 项目(97805)
- 科学(77047)
- 研究(73991)
- 基金(71286)
- 家(60550)
- 国家(60001)
- 科学基金(51967)
- 社会(48261)
- 社会科(45657)
- 社会科学(45644)
- 基金项目(37460)
- 省(37325)
- 教育(34309)
- 自然(31973)
- 划(31606)
- 自然科(31191)
- 自然科学(31182)
- 自然科学基金(30633)
- 编号(29533)
- 资助(28858)
- 成果(26350)
- 制(24411)
- 部(22566)
- 重点(22077)
- 课题(21631)
- 性(20426)
- 创(20121)
- 发(19953)
- 国家社会(19914)
- 教育部(19856)
共检索到26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靳小龙
以往有不少论著把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视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种论断值得重新考虑。本文区分帝室财政、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三个层面 ,结合其它财政制度 ,从海外进口商品构成、“收市”的财政意义、“进奉”的不同财政内涵、商税制度等方面 ,详加探讨 ,认为广州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的关系 ,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关系是为帝室财政采购进口珍异 ,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 ;无论是国家财政收入或是地方财政收入 ,从广州海外贸易的受益均微乎其微。广州海外贸易、市舶制度在唐朝财政中的这种地位 ,除了受当时进口商品构成及帝室奢侈性消费需求的制约 ,还与在商品经济有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
关键词:
唐代 海外贸易 市舶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恒
秦汉以来成年男子上报年龄信息的传统,是唐代手实制度的主要来源。唐代手实,是籍帐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书。唐代多数时期一年一次的团貌,须将结果及时登载于手实之上;计帐与户籍的攒造,也需要以手实为基础;唐前期的府兵亦依据手实一年一简点。手实只有一年一造,才能为唐王朝计帐、户籍的攒造以及府兵的简点提供及时且准确的信息。受中唐以来籍帐制度和文书制度变化的影响,唐前期的牒文逐渐变为唐中后期的帖文和状文,手实的某些功能也被户帖或户状所取代。北宋、金及西夏各个时期内,虽然登载内容和信息载体等方面各有差异,但手实制度实质上仍在间续推行。这种关乎民户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制度,在中国古代存续已久,它是官府开展赋役征派与人口管控的基础,同时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唐代 手实 出土文献 户帖 演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唐代财政在唐史乃至中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30年代,鞠清远先生独辟蹊径,写成《唐代财政史》,其拓荒之功不可没。其后有特威切特博士(D,C,Twichett)的《唐朝的财政》(《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Tang Dynasty》,1963)和蔡次薛先生《隋唐五代财政史》(1989)相继问世。近读陈明光博士的《唐代财政史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9月版),是唐代财政史领域的可喜收获。陈著以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唐代近300年历史的财政,一改过去国内外论著只是分门别类地在赋税、仓廪、漕运、专卖等方面探讨的做法,而是综合地研究唐朝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俊
《唐代财政》原本是杜希德的博士论文,经整理后出版并再版。该书梳理并再现了唐代财政300年间的剧烈变化,揭示了其对后来社会的诸多影响,是中国中古时期财政史方面的一部力作。该书中文译本由中西书局于2016年出版。首章"土地分配制度",在简述制度之后,作者运用敦煌、吐鲁番资料证明,在769年之前,均田制在西北边地一直合法地实施,进而反驳了"均田令不过是一纸空文"的观点。均田制之所以瓦解,是由于法令方面存在缺
关键词:
均田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乜小红
监牧制度是唐王朝在官营畜牧业中建立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针对唐代不同时期有关监牧的不同记载,作者论证了唐代监牧的四个阶段及其发展变化,并运用敦煌出土文献,对唐后期及五代藩镇自设地方监牧制度也作了研究。
关键词:
唐代 畜牧业 监牧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贾发义
寺学的兴起是唐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寺院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是寺学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寺院的名僧和造访的名士为寺学提供了充足且优质的师资力量。寺学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吸引了僧人和社会各阶层俗人前来受教。寺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佛教内典和中国传统文化两大类。寺学的教学方法兼具异域风格和宗教风格,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寺学不仅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而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唐代教育 寺学 寺院 佛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玉峰
唐政府不仅拥有市场的设置权和废止权 ,而且拥有市场的管理权。唐代市场必须设置于州县治所以上的城市中 ,仍是政治统治的产物 ,政府设立了多级行政机构具体负责各级市场管理 ,并遵循若干明确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虽有某些经济管理的科学意义和合理性 ,但总体上表现出政治权力对市场交易的严密操控 ,经济规律被行政权力所干扰 ,不可能真正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 ,并推动商品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干千 胡宏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维娜
于干千教授撰写的《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于2007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唐代国家土地政策变迁与土地制度演进作了深入研究,是一部历史学与经济学结合研究唐代土地政策的力作。二十世纪以来,史学界对土地制度问题曾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不少学者从文化、政治、阶级、经济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卫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写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诸多的教学内容选择均是注重结论,而对于结论的由来以及支撑结论的史料史实,则需要教师自己去研读教学参考用书或者查阅学术论文与专著等资料,才能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真正使得教师由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光明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贸组织对财政公开的规定公开性和透明性是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透明度是世界贸易组织三个主要目标——贸易自由化、透明度和稳定性之一。世界贸易组织中的透明度原则是指同过境的货物流通有关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即当政府实施有关过境货物的法律和规章时,必须予以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安福 王玉平
屯垦戍边是中国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边疆的重要策略,但目前学界对于屯区民众的社会生活研究较为薄弱。西州是唐朝统一西域后较早进行屯垦的地区,以西州为代表的屯区的劳动群体、屯垦活动和社会观念等,成为唐代屯垦戍边策略下屯区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唐代西州屯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将有助于拓展中国屯垦区社会生活的研究领域,对于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屯区社会治理也有历史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代西州 屯区民众 屯垦戍边 社会生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代谦 别朝霞
传统中国的选官制度在唐代(618—907)完成了向"科举制"的转型。"科举制"下,贵族"门阀"的政治垄断被打破,毫无背景的平民进入统治集团,实现向上的流动,阶层流动性大大增强。通过分析《旧唐书》和《新唐书》的人物列传信息,本文发现这一变革与唐代长期施行的"均田制"紧密相关。"均田制"破坏了"门阀制"的经济基础,使"门阀"衰微,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社会平民和朝廷都摆脱"门阀"而直接发生政治经济联系,传统中国围绕"科举制"形成新的形态。
关键词:
科举制 均田制 选官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