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8)
2023(8797)
2022(7397)
2021(6593)
2020(5142)
2019(11852)
2018(11561)
2017(21400)
2016(11871)
2015(13460)
2014(13258)
2013(13345)
2012(13058)
2011(12350)
2010(12616)
2009(11760)
2008(11567)
2007(10786)
2006(10077)
2005(9580)
作者
(38633)
(32139)
(32117)
(30253)
(20563)
(15567)
(14302)
(12598)
(12464)
(11666)
(11219)
(10836)
(10786)
(10665)
(10381)
(10082)
(9528)
(9434)
(9368)
(9252)
(8261)
(8140)
(7996)
(7571)
(7373)
(7277)
(7276)
(7203)
(6726)
(6533)
学科
(57489)
经济(57431)
(30738)
管理(30423)
(22201)
企业(22201)
中国(19842)
地方(19024)
(17526)
方法(16724)
业经(14639)
(13652)
数学(13318)
数学方法(13170)
农业(12315)
(10949)
地方经济(10634)
(10621)
贸易(10607)
(10593)
金融(10592)
(10319)
(10235)
银行(10202)
(10178)
(10039)
环境(9854)
(9676)
教育(9054)
(8976)
机构
学院(181774)
大学(181427)
(74591)
研究(73412)
经济(72959)
管理(60524)
中国(55332)
理学(49721)
理学院(49009)
管理学(48105)
管理学院(47786)
科学(46345)
(41706)
(39811)
(37826)
研究所(35849)
(33988)
中心(31632)
(30905)
农业(29675)
业大(28349)
(27863)
师范(27526)
北京(27284)
(26238)
财经(25698)
(24871)
(24639)
(23121)
科学院(22931)
基金
项目(112024)
科学(86503)
研究(81610)
基金(77837)
(69809)
国家(69120)
科学基金(56569)
社会(51005)
社会科(48192)
社会科学(48180)
(45359)
基金项目(39623)
(38519)
教育(36555)
自然(35390)
自然科(34433)
自然科学(34421)
自然科学基金(33793)
编号(32640)
资助(32526)
(31150)
成果(28103)
重点(26348)
课题(25056)
发展(24796)
(24371)
(23906)
(22906)
创新(21468)
计划(20929)
期刊
(96810)
经济(96810)
研究(62405)
中国(46380)
(36593)
学报(34427)
科学(30167)
教育(26390)
管理(25532)
大学(25445)
农业(25293)
(25091)
学学(23680)
(19720)
金融(19720)
业经(16627)
技术(16005)
经济研究(15096)
财经(14241)
(13760)
问题(12880)
(12502)
(10169)
图书(10141)
世界(10041)
(9717)
技术经济(9347)
国际(9257)
科技(8861)
(8729)
共检索到304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任伍  
论唐代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唐任伍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界定,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者中又包含着一定的科学技术、信息等含量。因此,科学技术、信息含量也是生产力。而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又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前提。因此,唐代思想家有关保护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韦秉超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苏俄国情,较全面地论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尽快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措施等问题。今天重温列宁关于发展生产力理论,对指导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本文认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这个理论中最根本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他的理论的主要支柱和贯穿始终的中心内容。所谓实事求是,在经济领域首先必须认清我国生产力的实际状况。中中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就不可能摆脱受欺负、受凌辱、任人摆布的地位;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和政治上的民主;没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理想都会成为空想,而不会成为科学。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全武  
邓小平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2发展生产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3发展生产力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这些思想,充分反映出发展生产力在邓小平经济思想中的核心地位,对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新安  
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李新安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废渣污染;大量使用农药,造成了农药污染;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工业企业技术落后,生产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物料流失率高,使大量资源,能源变成污染物;滥伐森林造成了水土流失;其后果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经营管理是生产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高层次综合要素发挥着特殊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的改善,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质的提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在生产力中的特殊地位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生产力内部结构中所处地位与生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宗寒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物质技术基础不增强,我们就不能进一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要在加速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毛泽东关于革命与建设的理论,贯穿着两个要点:一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发展生产力和增进人民利益出发,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重视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毛泽东区分了不同经济成分的不同社会性质,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国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起着承上(马恩列理论)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艳国  张德鹏  
“大跃进”期间 ,毛泽东探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却在实践中选择了不太妥当的发展方法 ,主要是 :第一 ,重在变革生产关系 ,借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 ,过分强调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重要性 ,而且 ,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三 ,用思想政治斗争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 ,毛泽东出现方法论的失误 ,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出于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发展生产力急于求成 ,又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高速度 ,实行冒进的结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学了小平同志最近的重要谈话,感触很深。小平同志虽然年寿这么高,可是他的思想仍然充满着青春的活力,紧紧地扣住时代的脉搏,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理论工作者效法的。小平同志是一个十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春海  
从发展生产力角度深化科技与经济关系的认识张春海兵器工业情报所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是理论界和决策部门十分关注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观点的形成,为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就是从生产力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辛文  
科技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四川省政府顾问、教授辛文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薰华  
“三农”是当代中国重中之重的难解问题,宜从源头上加以剖析,顺乎规律才能解决。在“三农”问题中,农民是从事农业的劳动者,实是农村人口进而城市人口问题;农村是承载农业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土地问题;农业是“三农”中的根本,实是农民与农地的结合方式问题。“三农”问题根本在于解决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