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8)
- 2023(8732)
- 2022(7310)
- 2021(6545)
- 2020(5178)
- 2019(11750)
- 2018(11601)
- 2017(22134)
- 2016(11799)
- 2015(13099)
- 2014(13320)
- 2013(13484)
- 2012(13357)
- 2011(12599)
- 2010(13101)
- 2009(12399)
- 2008(12405)
- 2007(11528)
- 2006(10843)
- 2005(10357)
- 学科
- 济(79619)
- 经济(79557)
- 管理(32742)
- 业(31665)
- 地方(25373)
- 企(24516)
- 企业(24516)
- 方法(21679)
- 中国(21332)
- 数学(18494)
- 数学方法(18414)
- 农(16579)
- 业经(16019)
- 地方经济(15636)
- 学(13681)
- 财(13376)
- 制(12626)
- 融(12133)
- 金融(12132)
- 农业(11761)
- 发(11510)
- 银(10957)
- 银行(10949)
- 行(10748)
- 环境(10342)
- 体(9535)
- 贸(9393)
- 贸易(9382)
- 和(8884)
- 易(8851)
- 机构
- 学院(186478)
- 大学(185414)
- 济(88152)
- 经济(86473)
- 研究(71883)
- 管理(64745)
- 中国(55671)
- 理学(53110)
- 理学院(52410)
- 管理学(51688)
- 管理学院(51320)
- 京(41268)
- 财(40920)
- 科学(40295)
- 所(37106)
- 研究所(32663)
- 中心(31364)
- 财经(31308)
- 江(30438)
- 经济学(28205)
- 经(28156)
- 北京(27594)
- 范(27283)
- 师范(27095)
- 农(26995)
- 州(25075)
- 院(25019)
- 经济学院(24856)
- 财经大学(22770)
- 省(22186)
- 基金
- 项目(106342)
- 科学(83753)
- 研究(81212)
- 基金(75507)
- 家(64092)
- 国家(63466)
- 科学基金(54155)
- 社会(53759)
- 社会科(51012)
- 社会科学(50999)
- 省(41404)
- 基金项目(39136)
- 教育(36175)
- 划(34682)
- 编号(32328)
- 自然(31404)
- 资助(31131)
- 自然科(30612)
- 自然科学(30604)
- 自然科学基金(30053)
- 发(29676)
- 成果(27771)
- 发展(24851)
- 展(24445)
- 重点(24205)
- 课题(24128)
- 部(23485)
- 国家社会(22066)
- 创(21295)
- 性(20775)
- 期刊
- 济(117837)
- 经济(117837)
- 研究(69024)
- 中国(43627)
- 财(32192)
- 管理(27359)
- 农(26555)
- 学报(25146)
- 科学(24415)
- 融(24209)
- 金融(24209)
- 教育(21436)
- 大学(19661)
- 经济研究(19171)
- 学学(18382)
- 财经(18195)
- 农业(17794)
- 业经(17599)
- 技术(16715)
- 经(15806)
- 问题(15267)
- 贸(11150)
- 技术经济(11046)
- 世界(10915)
- 国际(10109)
- 经济问题(9654)
- 现代(9371)
- 商业(9363)
- 经济管理(9276)
- 改革(9225)
共检索到318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黎元奎
构建和谐股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股市主要包括市场体系、机制、功能、监管和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内容。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着力构建和谐股市,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然斌 欧阳强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以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的发展。良好和谐的金融环境有利于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化,从而有力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这样的金融环境包括高效率银行融资,激励风险投资的金融制度,有利于风险配置的金融市场机制以及适当的金融政策环境。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金融支持 金融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皓然 郭志仪
生态经济发展和谐性分析对于把握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状况,理清生态经济系统中主要不和谐要素,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和谐管理理论和生态经济系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生态经济发展和谐性分析要素体系,通过对要素不和谐性分析发现生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为生态经济的和谐发展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和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达到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质量,并以青海省为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和谐管理 区域生态经济 和谐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金强 杨建华
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正逐渐成为和谐开发区发展的新模式。文中阐述了循环经济是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开发区又为发展和实践循环经济发展范式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提出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现代化开发区必须加强控制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倡导绿色产业、探索区域产业发展循环模式,完善支持和保障体系并着力加强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以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构建和谐开发区的有力保障,实现自然和社会的良性循环,最终达到人、自然以及社会和谐统一之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明 贾向桐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源快速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基于市场经济的视角,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不完善导致资源有效产出率低下,市场失灵使自然环境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政府缺位和政策不完善导致生态治理和保护不足,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生态负面效应。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的统一,需要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克服市场失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生态困境 生态和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刚 郭丰恺
文章阐述了运用数据包络方法(DEA)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的选择依据,从评价决策单元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系统地描述了DEA方法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和谐度的思路,并提出了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最后,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四川省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
DEA 和谐度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万光碧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
区域差距 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岷
2009年,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支出得到有力保障,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全省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伟 杨建伟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志农 邹慧
本文从生态环境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生态的"三效"统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学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笔者认为:(1)生态环境和科技资产都是宏观经济学模型当中的战略性资本,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2)生态的"三效"(即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用)应统一于生态效果,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不能兼顾的困境;(3)森林生态系统从生产领域来看,具有私人物品属性,但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这种准公共物品属性,有利于制定宏观林业经济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晏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华文
近年来,江苏省收费管理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促发展、推改革、稳价格、安民生"的工作主线,以完善资源环境价费体系和缓解民生价费矛盾为重点,以规范价费行为、建立健全价费监管制度为突破口,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治乱减负、优化环境,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金融危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收费工作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就创新收费监管思路作粗浅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祥财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种构建理想社会的经济思路:一为基于和谐理念的经济多样性主张;另一为取消私有制的大同社会模式。这两种思路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方法,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也相异,二者的社会影响和历史作用更不能同日而语。文章的分析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日益显示出和谐价值的当今,传统的乌托邦思想仍然有回潮的可能。
关键词:
和谐 大同 中国古代 经济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