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46)
2023(10206)
2022(8729)
2021(7846)
2020(6572)
2019(14143)
2018(14082)
2017(26734)
2016(14534)
2015(16100)
2014(15680)
2013(15080)
2012(13712)
2011(12424)
2010(12688)
2009(12315)
2008(12015)
2007(11303)
2006(10115)
2005(9098)
作者
(40616)
(34027)
(33722)
(32200)
(21502)
(16191)
(15448)
(12853)
(12843)
(12061)
(11506)
(11350)
(11046)
(10640)
(10621)
(10459)
(9992)
(9978)
(9964)
(9614)
(8474)
(8397)
(7933)
(7827)
(7631)
(7553)
(7550)
(7427)
(6745)
(6558)
学科
(57182)
经济(57007)
管理(46947)
(39796)
(35466)
企业(35466)
方法(20249)
(18130)
(16462)
中国(16425)
(15861)
业经(15565)
数学(14850)
数学方法(14664)
地方(14069)
(12997)
理论(11987)
(11266)
(11201)
(10835)
财务(10805)
财务管理(10778)
企业财务(10216)
环境(10150)
(10136)
银行(10123)
农业(9935)
(9904)
金融(9899)
(9635)
机构
学院(206734)
大学(206154)
(81162)
经济(79342)
管理(74800)
研究(69005)
理学(63477)
理学院(62684)
管理学(61575)
管理学院(61163)
中国(52640)
(43602)
(42762)
科学(41700)
(34649)
(33335)
财经(33226)
中心(31391)
研究所(30770)
(30563)
(29749)
(29521)
师范(29271)
业大(27044)
北京(26382)
(26236)
经济学(25244)
(24750)
财经大学(24325)
农业(23458)
基金
项目(133437)
科学(106921)
研究(101405)
基金(97276)
(83686)
国家(82958)
科学基金(71796)
社会(67148)
社会科(62598)
社会科学(62578)
(53115)
基金项目(50832)
教育(47121)
(44548)
自然(44040)
自然科(42990)
自然科学(42981)
自然科学基金(42197)
编号(41849)
资助(37663)
成果(35684)
重点(30628)
(30370)
课题(29713)
(29599)
(29296)
(28150)
国家社会(27451)
创新(26348)
(26321)
期刊
(99878)
经济(99878)
研究(65511)
中国(45332)
(36983)
学报(32078)
(29896)
科学(29583)
管理(29209)
教育(27180)
大学(24622)
学学(23041)
(19913)
金融(19913)
农业(19578)
财经(18121)
技术(16835)
业经(16637)
(15568)
经济研究(15389)
问题(12597)
(10897)
(9686)
图书(9517)
(9296)
科技(9197)
技术经济(9093)
现代(9077)
财会(9061)
理论(8941)
共检索到320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刚  彭伟  
和谐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相协调的社会。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行使利益表达权利,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性,协调各阶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各阶层利益表达机会的不均等,已影响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失衡和部分群体对政治系统的抗拒,诱发了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晓霞  高志婕  
本文认为,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表达利益诉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农民利益表达不畅的首要原因是利益表达起点的滞后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提出了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事前表达"与"事后表达"的有机融合,表达主体和表达客体的双向培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信瑜  
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即体现在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和谐,也就是各种利益之间经由相互协调、辩论和妥协,进而达成参与民主的共识。利益和谐有赖于社会利益主体间的各种利益诉求,皆能有一个合法通畅的制度化表达渠道。立法听证作为一个民主化、科学化与正当化的公众利益表达渠道,能将各种利益矛盾与冲突纳入其中予以有效解决,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之构建,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琳  张杰  
深入研究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是研究公共政策的钥匙。文章立足于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背景下政策终结的新取向,具体分析政策终结与利益的关联性,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利益整合机制以及利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构建政策终结的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十七大报告是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本刊组织四川学术界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专题论坛,交流学习体会,现刊发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喻国良  
如果说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那么利益协调就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经济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不断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朱素明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农村纠纷的防治化解成为重点。目前,我国农村纠纷在数量上有所上升,在样态上也更加复杂。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应如何调整应对,做到既充分利用农村社会的传统资源,又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司法等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本文拟从我国农村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的现状出发,梳理现有制度存在的不足,提供相应的完善意见,最终构建一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村基层纠纷解决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慧勇  马慧吉  
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利益表达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还存在着表达积极性较低、表达渠道不甚畅通、有时出现失真现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积极疏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利益表达的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利益表达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对农民利益表达的认识,将有利于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增辉  
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保证社会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通过培养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健全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制订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建立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春北  
研究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具有客观性、系统性、人本性、发展性四个特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王超  
一、正确处理利益竞争与利益共享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使经济得到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这就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雪松  刘青杨  
"利益"因素历来是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社会成员尽其所能追逐利益的时候,需要有强制性规范来约束,法律的介入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法治社会为背景,重新审视利益的本质属性、利益矛盾的表现形态、利益的调整机制,提出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逐步实现让权利入主而让权力退场,通过法治抑制公权的膨胀,赋予社会成员以权力即通常所说的自主权,将利益纳入法治化的博弈渠道;通过社会成员相互间自由竞争、博弈,促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宁淼  刘怡君  牛文元  
社会的"原子化"现象表明,热力学广为使用的拉格朗日函数同样可用于描述微观个体行为与宏观社会整体状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社会运行"势能机制"与"动能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而提出和谐社会建构的机理模型。并把和谐社会的建构归纳为不断重复从失稳到稳定、从稳定到有序、从有序到和谐,持续提高社会和谐度的动态过程。最后,从理论上推演出各个阶段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波平  李皎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见义勇为有利于增加社会成员间的关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因而见义勇为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见义勇为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见义勇为的影响因素,提出关爱他人是见义勇为的根本动力,相关立法是见义勇为的法治保障,奖励和补偿是见义勇为的重要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戴海东  易招娣  
合理的阶层流动是社会公平、民主、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阶层流动和高等教育公平二者一致的价值诉求有其内在统一性。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与阶层流动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路径包括:树立平等观念,遵循"扶弱"原则,为低层代际向上流动提供机会;增加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向上流动提供保障;强化和完善高等教育选择功能,促进社会阶层的竞争性流动;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关注大学生就业,促进社会阶层的公平流动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