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9)
- 2023(4559)
- 2022(3874)
- 2021(3307)
- 2019(5915)
- 2018(5841)
- 2017(11366)
- 2016(5853)
- 2015(6680)
- 2014(6828)
- 2013(6946)
- 2012(6920)
- 2011(6679)
- 2010(7052)
- 2009(6953)
- 2008(6709)
- 2007(6597)
- 2006(6301)
- 2005(5734)
- 2004(5092)
- 学科
- 济(54451)
- 经济(54311)
- 管理(17296)
- 方法(15102)
- 地方(14956)
- 业(13028)
- 企(11988)
- 企业(11988)
- 地方经济(11728)
- 中国(11038)
- 业经(10938)
- 数学(10815)
- 数学方法(10772)
- 学(9883)
- 和(8348)
- 理论(8176)
- 农(8082)
- 经济学(6635)
- 制(6484)
- 财(6336)
- 环境(5924)
- 融(5733)
- 金融(5731)
- 体(5634)
- 发(5472)
- 农业(5337)
- 社会(5133)
- 策(5043)
- 产业(4947)
- 银(4772)
- 机构
- 大学(105458)
- 学院(103319)
- 济(54766)
- 经济(53833)
- 研究(39030)
- 管理(35404)
- 理学(29318)
- 理学院(28939)
- 管理学(28569)
- 中国(28498)
- 管理学院(28351)
- 财(24537)
- 京(21550)
- 科学(20267)
- 所(19608)
- 财经(19271)
- 经济学(18771)
- 研究所(17264)
- 经(17201)
- 江(16463)
- 经济学院(16384)
- 中心(16022)
- 范(15576)
- 师范(15540)
- 北京(13995)
- 财经大学(13855)
- 社会(13592)
- 州(12878)
- 院(12813)
- 师范大学(12553)
- 基金
- 项目(56521)
- 科学(45165)
- 研究(44632)
- 基金(41563)
- 家(34403)
- 国家(34074)
- 社会(33512)
- 社会科(30561)
- 社会科学(30545)
- 科学基金(29288)
- 省(21065)
- 基金项目(21057)
- 教育(19911)
- 编号(17199)
- 划(17080)
- 资助(16860)
- 成果(15722)
- 自然(14960)
- 自然科(14579)
- 自然科学(14577)
- 自然科学基金(14332)
- 国家社会(13883)
- 发(13457)
- 部(13153)
- 济(12837)
- 重点(12730)
- 经济(12716)
- 课题(12507)
- 教育部(12029)
- 人文(11928)
共检索到174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楚金桥 李俊
和谐社会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内部各要素分别协调以及各部分之间整体协调,达到力量上的相互平衡,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均衡。和谐社会的这一均衡本质,要求其在经济上必须达到资源配置有效、市场制度完善和收入分配公平。有效的资源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需要完善的市场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和价格制度作为前提;在获取效率的基础上,还必须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让社会上的所有人共享经济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宗博 毛俊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人类社会是在矛盾运动当中发展和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基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变革都具有深刻的经济背景。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和应有之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核心和基础的经济关系和谐,无疑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关键环节。促进经济关系和谐,因此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经济关系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从经济建
关键词:
经济关系 和谐 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绍文 罗峦
从阿马蒂亚·森的视角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表明,完善的市场制度本身就意味着效率与公平的并重,本文分析认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素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结果,二者是相容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伟 杨建伟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朝全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正在步入生态文明的发展轨道。生态文明是人类觉醒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向量;"天人合一"则为和谐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循环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于是,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之间构成了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瑶 范锐敏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关键词:
经济法 和谐社会 市场 国家政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滕藤
1马克思主义与和谐社会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和谐社会"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8日~9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围绕以下议题进行征文。(1)改革三十年来生态经济学进展的回顾与反思(2)生态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伟清
本文认为,和谐社会的经济标准必须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虑,具体可分解为人均GDP、经济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失业率、人均周工作时间、行业集中度、劳动力流动成本、负外部性、吉尼系数、歧视指数、贫困人口比例和通货膨胀率等12个指标。文章提出,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人均GDP、收入的合理分配、反贫困、环境治理和保护、减少生产要素在行业以及地区间的流动障碍等方面。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标准 效率 公平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晓亮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应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既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更要尊重自然规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各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现阶段存在公私矛盾和劳资矛盾这两种基本的经济关系,公私兼顾和劳资两利是处理这两类经济矛盾的基本原则。文章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妥当处理分配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创造财富的效率与分配财富的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白建东 李宝虹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概念,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社会交往等领域。按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逻辑进一步推理,经济基础的品质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生态,而商业信用则构成了经济基础品质的内在要素与外在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夯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提升经济基础的原有品质,本是应有之意。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和谐社会 经济品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军
作为两种最基础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不仅关系企业正常的运行,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谐的劳资关系是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来自于对劳资关系本身所具有的和谐成分的把握和引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分析了劳资关系变迁的规律,并从博弈论、外部性和利益相关者治理三个维度探究了劳资关系所具有的内外部和谐机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延伸。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敏 汪强
富国强军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文章对建设和谐社会中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国防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调整演变必须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经济的军民兼容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协调发展 国防经济 国家利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浩斌
和谐社会的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取得众多研究成果的同时,陷入了意识形态决定论、经济建设决定论、机械和谐决定论以及制度建设风险论的研究困境之中。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出路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经济制度基础 研究困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邓玲 刘雨林
就作者视野所见,学术界尚无论及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文章。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框架下,在分析西藏社会结构中导致社会不稳定风险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对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从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密切作用关系的角度,揭示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