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4)
2023(11090)
2022(9126)
2021(8505)
2020(6680)
2019(14812)
2018(14690)
2017(28027)
2016(15174)
2015(16743)
2014(16771)
2013(16658)
2012(15874)
2011(14634)
2010(15160)
2009(14249)
2008(14170)
2007(13366)
2006(12295)
2005(11422)
作者
(43599)
(36654)
(36335)
(34313)
(22973)
(17730)
(16410)
(14234)
(14175)
(13137)
(12689)
(12136)
(11707)
(11608)
(11424)
(11025)
(10662)
(10595)
(10436)
(10407)
(9323)
(9082)
(8994)
(8716)
(8443)
(8344)
(8183)
(8006)
(7386)
(7259)
学科
(70962)
经济(70791)
(49344)
(47189)
管理(34261)
农业(31632)
(26285)
企业(26285)
中国(26197)
业经(22122)
地方(21399)
方法(20325)
(16676)
(15497)
银行(15488)
数学(15263)
数学方法(15122)
(15016)
(14250)
金融(14248)
(14244)
(13335)
(12261)
理论(11975)
(11535)
(11533)
贸易(11522)
发展(11456)
保险(11442)
(11410)
机构
学院(222732)
大学(216864)
(94692)
经济(92659)
管理(81509)
研究(79809)
理学(67806)
理学院(67035)
中国(66206)
管理学(66045)
管理学院(65624)
(52974)
(46471)
科学(46227)
(45050)
(40604)
农业(39816)
中心(37500)
(36897)
研究所(35985)
业大(35203)
财经(34006)
(32403)
师范(32191)
(30667)
北京(29833)
(29711)
经济学(27599)
(27338)
(27277)
基金
项目(135700)
研究(107540)
科学(107004)
基金(95473)
(81155)
国家(80186)
社会(70706)
科学基金(68252)
社会科(65457)
社会科学(65439)
(55444)
基金项目(49881)
教育(47383)
编号(46714)
(44947)
自然(38914)
成果(38876)
自然科(37924)
自然科学(37919)
资助(37363)
自然科学基金(37222)
(35731)
课题(32406)
(30595)
重点(30167)
(30100)
发展(29681)
(29170)
(28343)
国家社会(28302)
期刊
(124664)
经济(124664)
研究(75095)
(58667)
中国(55691)
农业(39233)
(32825)
(32770)
金融(32770)
学报(32648)
科学(31651)
教育(29197)
管理(27579)
大学(26394)
业经(26063)
学学(24809)
技术(18968)
(18081)
财经(17505)
问题(17141)
经济研究(16736)
农村(15125)
(15125)
(14949)
农业经济(14822)
世界(13088)
(12826)
经济问题(12371)
技术经济(11203)
社会(10970)
共检索到368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松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农村社会不再单纯依靠传统自给自足的养老模式,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大、财政承担能力不足等因素,试点范围不够广,推进速度较缓慢,保险覆盖率比较低,保险保障水平尚不高,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了严峻挑战。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险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角度,阐述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积极意义,并针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加速发展农民养老保险的对策与思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德成  
农民工群体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是农业人口流向非农产业的必然结果。农民工目前来看还是一个身份概念,是计划经济时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遗留物,对他们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养老问题,十分复杂,还没有完全协调一致,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兴仁  
良好的保险生态环境,能够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够有力地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要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突破口,切实改进保险生态,推进保险生态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冬梅  
发展农业保险的实质是使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主要包括补偿利益和预期利益。其利益不足额,但具有正的外部性。由于农业保险发展不足,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政府要"补足"农民利益,激励农民的保险需求。保险人要增加有效供给,切实保障农民获取保险利益。从农民的视角考虑,农民应加强保险意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保险合作社,降低保险成本,获得更多保险利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敏  汪强  
富国强军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阶段。文章对建设和谐社会中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国防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调整演变必须着眼于实现和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必须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提高国民经济的军民兼容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蓝梅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新命题。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一个和谐社会必定是人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孙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保险业作为经营和管理风险的特殊行业,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保险业所发挥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即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尽快"做大做强"我国保险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优化保险发展结构;切实转变保险业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三对关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柯敬  
只有保险业自身和谐,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保险业要研究自身的站位和着力点,发挥自身的风险分摊、损失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市场是保险同业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爱护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集合各种形式所有制的保险主体共同发展,才能挖掘保险业潜力,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忠继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省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基础、新的环境和新的机遇,对浙江保险业来说也是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起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玉生  刘健  
体育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纽带作用。体育运动,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社会的和谐程度;可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理念,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氛围;可培养人的规则意识,促进社会法制观念的形成。体育带来的社会自由流动,可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减少社会对抗的发生;体育创造社会财富,可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拓宽人的健身需求,促进人的身心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亚茹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契约经济”意味着经济主体相互平等,只有通过契约才可以让渡利益和取得利益。契约意识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具有特殊的调节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契约意识的社会调节作用日益明显。强化全社会的契约意识,充分发挥契约的调节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红  
从图书馆的职能对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两个方面论述和谐社会中公共图书馆的责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许丽  王茜  
本文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而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具体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瑶  范锐敏  
建设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法作为一部"社会本位法",从市场主体准入、市场秩序、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方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经济法有助于社会主体的权责平衡;经济法创建市场和国家诚信、安定的经济社会秩序;经济法保护弱势群体,实现实质的公平正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伟庆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宣传方针政策、了解民情风俗、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肩负着沟通,联动,疏导等功能,对于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