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735)
- 2022(1498)
- 2021(1526)
- 2020(1350)
- 2019(2901)
- 2018(2870)
- 2017(5187)
- 2016(3214)
- 2015(3556)
- 2014(3662)
- 2013(3683)
- 2012(3688)
- 2011(3510)
- 2010(3717)
- 2009(3725)
- 2008(3977)
- 2007(3788)
- 2006(3538)
- 2005(3438)
- 2004(3069)
- 学科
- 济(14599)
- 经济(14576)
- 学(8856)
- 管理(7410)
- 业(7088)
- 企(6252)
- 企业(6252)
- 理论(4867)
- 方法(4560)
- 教育(4433)
- 中国(4138)
- 财(3402)
- 经济学(3236)
- 制(3168)
- 和(2992)
- 业经(2914)
- 融(2914)
- 金融(2913)
- 农(2811)
- 数学(2807)
- 数学方法(2741)
- 银(2516)
- 银行(2505)
- 行(2415)
- 贸(2381)
- 贸易(2378)
- 体(2277)
- 易(2261)
- 地方(2085)
- 图书(2062)
- 机构
- 大学(60299)
- 学院(55198)
- 济(21015)
- 研究(20870)
- 经济(20553)
- 管理(16361)
- 中国(14445)
- 京(13190)
- 理学(12909)
- 科学(12769)
- 理学院(12681)
- 管理学(12460)
- 管理学院(12327)
- 财(11608)
- 所(11494)
- 范(10832)
- 师范(10741)
- 研究所(10291)
- 江(9310)
- 财经(9074)
- 师范大学(8868)
- 北京(8763)
- 中心(8269)
- 经(8054)
- 教育(7788)
- 农(7767)
- 州(7615)
- 经济学(7573)
- 系(7123)
- 院(6622)
共检索到9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锟
吕祖谦与朱熹均推崇"论事之体"的史学,走思辨的历史哲学路子,属哲学家的历史哲学类型。即他们先提出自己的哲学原理,再以这些原理为基础来观察、解释、评价历史。吕祖谦以"心本论"哲学为基础,提出心史说、倡导体验式的观史法、奉行现象学的解史法、肯定史学蓄德的价值,最终建立了系统的心学史观,这不同于朱熹"会归一理"为宗旨的理学史观,吕、朱二人分别开启了浙东史学和明清正统史学两大流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学习异化"源自心理主义的学习本质观和功利主义的学习价值观。走出学习异化意味着超越对学习的"客观规律"的寻找,走向"学习哲学",追求学习意义。学习的技术化、工具化与学习的心理化一脉相承,追求意义的学习观意味着走出"技术崇拜"。我国悠久的学习文化传统是构建今日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的宝贵资源。20世纪以来的学习哲学围绕"学会思维"和"学会生存"而展开,分别以杜威和海德格尔为代表。实现探究学习观与生存学习观的互补与整合是今日学习哲学的重大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教师的哲学是教师个体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体性、反思性和实践性品格的哲学,是教师以一定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方法为基础,在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批判反思教育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感悟教育真相而形成的属于个人的教育智慧、信念与信仰。教师的哲学是教师的为师之道,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哲学。教师的哲学能够帮助教师实现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了解。教师哲学的生成隐含在教育问题的研究之中、哲学史的发展之中、哲学智慧的形成之中,"由理入道"、"由技进道"、"顿悟成道"是形成教师的哲学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师 教师的哲学 “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桑新民
近年来,建构主义对国内外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一种理论的跨时空传播,必然产生文化的误读,但这同时也正是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结合作者跨越二十多年研究建构主义的独特思想体验和教学生活体验,对建构主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历史、哲学、文化与教育解读,并探讨了中国教育研究和借鉴西方建构主义应该持有的健康心态和科学方法论。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历史 哲学 解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胜红 伍中信
从人类起源探析古代审计与会计哲学基础同源,梳理中西方审计史料,揭示了夏、商、周三代亲亲尊尊封建宗法等级思想、秦朝法家思想和汉武帝之后新儒家思想的中国古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反对科学主义中国化的费尔巴哈等人本主义思想和倡导科学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中国近现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文明的神本主义思想和西塞罗人文主义思想的西方古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以美英为主基督教文明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十八世纪德国人文主义思想、歌德等"人格"人文主义思想的西方近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以美英为主基督教文明的反科学主义费尔巴哈等人本主义思想和倡导科学主义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西方现代审计思想演进哲学基础。通过人类审计思想历史演进哲学观点验证物本经济阶段雇佣审计思想产生规律,借此规律探析出雇佣审计思想→合作审计思想→共享审计思想的人类审计思想一般演进规律。
关键词:
审计思想 儒家思想 基督教思想 哲学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帕特里夏·怀特 保罗·赫斯特 石中英
在西方哲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中 ,教育哲学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有清晰界限的研究领域 ,以其强有力的分析方法著称于世。英国分析哲学家彼德斯提出了教育哲学的任务和特征 ,成功地使教育哲学具备了自己的独特的性质 :既是当代哲学一个生机勃勃的领域 ,又是教育研究一个主要的和独立的领域。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分析教育哲学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当前 ,分析教育哲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地对学科内部的根本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和修正。
关键词:
分析哲学 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 彼德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艳
哲学对教师发展的影响源远流长,从哲学视角梳理教师发展的演进路径,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本质在不断重构,对教师职业的定位经历了理性-人性之辨、手段目的之争、单向度-完整性之思和职业-志业之盼。教师发展的样态日趋开放,发展方式上经历了从技术训练到人文开发;发展动力上经历了从被动形塑到自觉建构;发展时间上经历了从断续培训到终身学习;发展范围上经历了从单一狭隘到多元生态。教师发展的研究不断创新,研究视角上从教师缺席转变为教师卷入,从居高临视转变为在地倾听,从重视结构与结果转变为重视现场与过程,从批判矫正转变为关怀唤醒。研究表明,教师发展经历着深刻转变,日渐呈现出整合和纵深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教师职业 教师发展 教师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国平
朋友们好!很高兴回到了我的家乡。今天,我在家乡上海和我的老乡及朋友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今天我是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我给哲学下的一个定义就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方式及活动。这种哲学与在座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困惑,每个人都在过具体的生活,过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翻转课堂、微课程、MOOCs的热潮犹在,"红气球项目"已闪亮登场。祝智庭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技术变革教育的大潜力。毫无疑问,技术将继续为教育提供各种难以想象的可能,我们也很好奇,技术还将为人类教育打开什么样更惊奇的大门。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张以宽
会计哲学是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难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仅就哲学与会计哲学的关系、会计哲学的概念、会计哲学体系的建立,以及会计哲学的指导作用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
哲学 会计哲学 会计哲学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未来性 技术 重新域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