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8)
2023(4333)
2022(3574)
2021(3294)
2020(2722)
2019(6054)
2018(5717)
2017(10818)
2016(5960)
2015(6352)
2014(6336)
2013(6198)
2012(5708)
2011(5321)
2010(5356)
2009(4950)
2008(5223)
2007(4825)
2006(4280)
2005(3955)
作者
(18753)
(15564)
(15526)
(14860)
(10105)
(7629)
(7023)
(5952)
(5860)
(5727)
(5535)
(5318)
(5295)
(5108)
(5079)
(4774)
(4603)
(4567)
(4494)
(4427)
(3958)
(3926)
(3878)
(3689)
(3677)
(3580)
(3457)
(3350)
(3281)
(3148)
学科
(24381)
经济(24353)
(17043)
管理(16812)
(14614)
企业(14614)
方法(10727)
数学(8724)
数学方法(8564)
(7446)
(6892)
中国(6569)
(5904)
业经(5855)
理论(5780)
(5586)
(4697)
银行(4689)
(4651)
金融(4650)
(4610)
财务(4591)
财务管理(4580)
(4488)
企业财务(4459)
地方(4323)
技术(4128)
(3919)
教育(3874)
农业(3811)
机构
大学(93283)
学院(91518)
(34074)
经济(33281)
研究(31888)
管理(30582)
理学(26175)
理学院(25811)
管理学(25184)
管理学院(24994)
中国(22972)
科学(21036)
(19559)
(18232)
(16999)
(16285)
研究所(15507)
财经(14626)
(14033)
中心(13779)
(13742)
业大(13646)
师范(13586)
(13241)
农业(12923)
北京(12105)
(11637)
(11146)
经济学(11104)
师范大学(10981)
基金
项目(59690)
科学(46799)
基金(43649)
研究(41881)
(39390)
国家(39058)
科学基金(32660)
社会(26818)
社会科(25482)
社会科学(25470)
(23222)
基金项目(22501)
自然(21225)
自然科(20778)
自然科学(20771)
自然科学基金(20415)
(20122)
教育(19780)
资助(17892)
编号(15514)
重点(13962)
成果(13782)
(13217)
(12603)
(12489)
(12237)
课题(11849)
国家社会(11614)
科研(11538)
创新(11444)
期刊
(38263)
经济(38263)
研究(28440)
学报(19479)
中国(17601)
科学(15778)
(15463)
(14658)
大学(14365)
学学(13584)
管理(11859)
教育(11797)
农业(9785)
财经(8851)
(8413)
金融(8413)
(7631)
技术(7109)
经济研究(6140)
(5694)
业经(5357)
问题(5284)
(5161)
业大(4576)
图书(4347)
科技(4315)
(4255)
统计(4121)
技术经济(4111)
理论(3819)
共检索到135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牟文君  
合宪性解释是从德国、美国等传入我国的宪法理论。在我国,合宪性解释引起了中国学者的积极研讨。文章主张合宪性解释的性质是法律解释,其在我国具有司法适用性:在宏观上,对立法权的谦抑和维护法秩序的统一以及将宪法与司法实际相结合,需要进行合宪性解释;在微观上,通过《宪法》的序言以及第67条和第126条,都可得出合宪性解释是具有司法适用性的。最后文章指出合宪性解释急需制度建设,以期推动合宪性解释的建设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符宁珊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违背宪法。然而宪法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使其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效力,从而难以保障宪法中公民基本权利的有效落实。而合宪性解释作为独立的法律解释方法,由法院在个案审判中进行适用,并且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互配合,从而促进解决宪法效力虚置的问题,使公民基本权利在个案审判中能够得到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彧  
为防止司法权僭越权力边界。普通法系国家及大陆法系国家在处理宪法问题时,都遵循回避宪法原则。在该原则指引之下,不同法系国家在宪政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使法律解释符合宪法的解释法律的方法。该方法在我国存在较大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对宪法的解释不得主动扩张,解释宪法的活动本身不具有法理上的独立性;部分学者则认为所有司法机关在解释法律时,应当保持与宪法精神的一致,对宪法进行的解释可同文义解释等解释方法一并使用。文章归纳我国学界合宪解释争议,明确合宪解释为宪法解释方法的性质。最后,文章对合宪解释的规则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郑磊  
自现行宪法1982年公布以来,违宪审查以及蕴含在违宪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机制一直是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有关文章汗牛充栋,以此为主题专门召开的研讨会也不计其数,2009年部分学者草拟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对宪法解释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此后宪法解释一直是许多宪法学人念念不忘的主题之一。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合宪性审查"概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修改宪法时,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是我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在名称上首次出现"宪法"一词,意在为宪法监督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自此,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作为我国当下宪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呼之欲出,引人瞩目。1982年宪法第67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但这一制度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规范层面上。在学界长期不懈的呼吁下,尤其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推动下,宪法解释机制的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那么宪法解释的切入点在哪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立法主体又是宪法解释主体的体制下,宪法解释的空间何在?如何协调立法程序和宪法解释程序?宪法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方法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宪法解释的效力应如何确定?在"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的基础性制度线索中,"宪法解释"处于什么地位?该如何发挥作用?本人受学报编辑部的委托组织了本次笔谈。六位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圈可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基础  徐楠  
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4号)第二十一条的适用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合同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界定实质性内容的含义,从法理分析的角度得出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认定结论,佐证二十一条中价款结算以备案合同为准的合理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佳琦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为澳门法律体系中的基础规范,对于其司法适用解释规则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果主义论证是新型的法律解释方法,可以弥补澳门基本法目前的司法适用解释规则存在不足的问题。毕竟,其在法律技术层面臻于完美,后果主义论证兼顾社会层面,契合澳门基本法司法适用解释规则,应用后果主义论证可以改善澳门基本法司法适用解释规则,促进澳门基本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促进澳门法治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夏玲  
为推进公司资本制度前段改革,新修订的《公司法》引入股东失权制度应对股东抽逃出资风险,确保公司资本充实。在了解制度之初,需辨析股东失权与股东除名、股权限制之间的区别。梳理股东失权制度从舶来品写入《公司法》的历程,其背后实质是厘清了股东资格和股权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股东失权制度的价值与功能入手,可解读我国股东失权制度的适用条件、程序要件、对失权股份的处置与被失权股东的救济途径,建议细化董事会催缴出资规则,在认缴制改革中发展失权规则,实现瑕疵出资股东法律责任的强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力毅  
基于对保险法中最大诚信原则、对价平衡原则与民法中不真正义务理论的贯彻,《保险法》第21条确立了被保险人、投保人、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对于保险人的通知义务,但也对义务人主观诚信的践行程度和保险人可以主张免责之范围都做出了可能的限定。如对司法裁判进行整理,我们可知司法实践对于保险事故发生通知义务的适用前提、适用条件以及适用后果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此外裁判者在面对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时对于法学方法论的运用也不自觉。在既有的解释论框架下有必要通过法律解释(限缩解释与目的解释)、制定法内的法律续造(类推适用与目的性限缩)、不确定法律概念与一般条款的价值补充这些几乎全套方法论的运用来解决上述司法实践中之难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启荣  张晓萌  
《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第2款对受益人指定不明的三种情形作出了相应解释,然其解释是否妥适则须进一步斟酌。在我国保险金遗产化的立法背景下,将"法定"的情形解释为"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实易造成法律逻辑上的混乱,故倘若释清保险金遗产化的疑义,宜解释为未指定受益人或指定受益人不明;对受益人仅指定身份关系的,以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否同一主体为标准而区分处理即非妥当,宜解释为据保险事故发生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而无庸区分处理;而对受益人的指定包括姓名与身份关系的,认为未指定受益人亦非恰当,宜解释为以指定的姓名确定受益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军  黄睿  
传统公司理论认为股东是公司唯一所有者亦即唯一的投资风险最终承担者和投资收益最终享有者,公司其他参与者包括经理人员和雇员都只是按合同领取固定收益,不承担投资风险也不享有利润分配权。传统公司理论已经难以解释现代公司的本质,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公司法也难以适应现实。公司合法理论经过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开拓与发展,已经得到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同,也逐渐被公司法学界和实践所承认和接受。公司合同理论对公司法的性质作出了很好的解读,而公司关系契约理论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好解释。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于文豪  
自现行宪法1982年公布以来,违宪审查以及蕴含在违宪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机制一直是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有关文章汗牛充栋,以此为主题专门召开的研讨会也不计其数,2009年部分学者草拟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对宪法解释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此后宪法解释一直是许多宪法学人念念不忘的主题之一。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合宪性审查"概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修改宪法时,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是我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在名称上首次出现"宪法"一词,意在为宪法监督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自此,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作为我国当下宪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呼之欲出,引人瞩目。1982年宪法第67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但这一制度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规范层面上。在学界长期不懈的呼吁下,尤其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推动下,宪法解释机制的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那么宪法解释的切入点在哪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立法主体又是宪法解释主体的体制下,宪法解释的空间何在?如何协调立法程序和宪法解释程序?宪法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方法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宪法解释的效力应如何确定?在"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的基础性制度线索中,"宪法解释"处于什么地位?该如何发挥作用?本人受学报编辑部的委托组织了本次笔谈。六位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圈可点。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锴  
自现行宪法1982年公布以来,违宪审查以及蕴含在违宪审查中的宪法解释机制一直是宪法学界的热门话题,有关文章汗牛充栋,以此为主题专门召开的研讨会也不计其数,2009年部分学者草拟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释程序法(专家建议稿)》,对宪法解释的程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此后宪法解释一直是许多宪法学人念念不忘的主题之一。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合宪性审查"概念,"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8年修改宪法时,宪法第44条修正案将宪法第70条第1款规定的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中的"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这是我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在名称上首次出现"宪法"一词,意在为宪法监督与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自此,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作为我国当下宪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呼之欲出,引人瞩目。1982年宪法第67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解释宪法的权力,但这一制度几十年来基本停留在规范层面上。在学界长期不懈的呼吁下,尤其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推动下,宪法解释机制的启动终于进入倒计时。那么宪法解释的切入点在哪里?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既是立法主体又是宪法解释主体的体制下,宪法解释的空间何在?如何协调立法程序和宪法解释程序?宪法解释方法与法律解释方法到底相同还是不同?宪法解释的效力应如何确定?在"宪法解释—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的基础性制度线索中,"宪法解释"处于什么地位?该如何发挥作用?本人受学报编辑部的委托组织了本次笔谈。六位学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圈可点。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榅平  
解释义务是现代合同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危险的防范具有重大决定性意义的资讯或信息,债务人应当进行解释,以避免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因合同的履行而受侵害。为了保障司法实践中适用解释义务的正当性,应当界定其涵义,明确其前提,厘定其界限,讨论其标准,发展其内涵,分析其分类,确立适用解释义务的一般原则或规则,减少法官的随意性,增强判决的可预见性和统一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艳  廖文秋  
宪法的适用问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本文从中美宪法适用性比较的角度分析实践中我国宪法观念中存在的误区,旨在与时俱进,完善我国的宪政法制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