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7)
- 2023(7075)
- 2022(6072)
- 2021(5522)
- 2020(4613)
- 2019(10467)
- 2018(10355)
- 2017(19641)
- 2016(10813)
- 2015(12225)
- 2014(12226)
- 2013(11903)
- 2012(10951)
- 2011(10050)
- 2010(10317)
- 2009(10034)
- 2008(10069)
- 2007(9488)
- 2006(8420)
- 2005(7851)
- 学科
- 济(41736)
- 经济(41659)
- 管理(39903)
- 业(34570)
- 企(31459)
- 企业(31459)
- 财(14900)
- 制(14754)
- 方法(14408)
- 中国(11472)
- 体(11441)
- 数学(11013)
- 业经(10957)
- 数学方法(10846)
- 农(10188)
- 务(9638)
- 财务(9613)
- 财务管理(9589)
- 学(9221)
- 企业财务(9129)
- 理论(8921)
- 体制(8523)
- 银(8351)
- 银行(8342)
- 行(7909)
- 融(7710)
- 金融(7706)
- 贸(7312)
- 贸易(7306)
- 和(7220)
- 机构
- 大学(159810)
- 学院(158911)
- 济(63789)
- 经济(62346)
- 管理(58993)
- 研究(51729)
- 理学(49792)
- 理学院(49222)
- 管理学(48534)
- 管理学院(48206)
- 中国(39913)
- 财(35060)
- 京(33058)
- 科学(28953)
- 财经(26605)
- 江(25762)
- 所(25403)
- 经(23783)
- 中心(23277)
- 研究所(22383)
- 农(21997)
- 范(21898)
- 师范(21744)
- 北京(20641)
- 州(20504)
- 业大(19794)
- 经济学(19621)
- 财经大学(19441)
- 院(18758)
- 师范大学(17400)
- 基金
- 项目(99043)
- 科学(78781)
- 研究(76847)
- 基金(71782)
- 家(61240)
- 国家(60686)
- 科学基金(52516)
- 社会(49917)
- 社会科(47188)
- 社会科学(47175)
- 省(38789)
- 基金项目(37397)
- 教育(36532)
- 划(32495)
- 编号(31913)
- 自然(31714)
- 自然科(30924)
- 自然科学(30916)
- 自然科学基金(30390)
- 资助(28283)
- 成果(28264)
- 制(24922)
- 课题(22862)
- 部(22752)
- 重点(22596)
- 创(21026)
- 国家社会(20692)
- 性(20613)
- 发(20386)
- 教育部(20190)
共检索到252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艳芳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益贫和脱贫的理想载体。因此,对伦理价值的追求和传承也成为合作社生存的灵魂。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合作社对经济价值的追求日益凸现,实现经济价值追求的超越成为合作社发展的源泉。未来,我国合作社制度架构必然是侧重经济价值的追求,在经济价值实现中保持伦理价值。
关键词:
合作社 价值追求 制度构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宝玉 王纯慧
农民相互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对潜在利润的追求,潜在利润能否实现受社员异质性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社员异质性降低是合作社实现"弱者的联合"的内部条件,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财政资源分配机制等外部环境的优化是获得潜在利润的外部条件。只有内外条件同时具备,合作社才能实现"弱者的联合"。与我国台湾农民合作实践的比较发现,台湾农会成功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在我国大陆都不具备,大陆合作社要实现"弱者的联合"有相当大的难度,大陆也很难重走台湾农会式的综合性农民合作道路。因此,大陆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坚持合作社的专业性与互助性,完善合作社治理体系,优化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合作社相关政策环境和完善财政资源分配机制,推动合作社发展。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台湾农会 潜在利润 制度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崔宝玉 王纯慧
农民相互合作的动力来源于对潜在利润的追求,潜在利润能否实现受社员异质性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社员异质性降低是合作社实现"弱者的联合"的内部条件,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财政资源分配机制等外部环境的优化是获得潜在利润的外部条件。只有内外条件同时具备,合作社才能实现"弱者的联合"。与我国台湾农民合作实践的比较发现,台湾农会成功的内部与外部条件在我国大陆都不具备,大陆合作社要实现"弱者的联合"有相当大的难度,大陆也很难重走台湾农会式的综合性农民合作道路。因此,大陆农业经营方式必须坚持合作社的专业性与互助性,完善合作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台湾农会 潜在利润 制度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琢 许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树桐
多年来,人们在论述合作社与股份公司的关系时,往往只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基本共同点;在区别二者的差异时,又往往局限于组织和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不同,而忽视或不够重视其本质差别。结果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合作社与股份公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企业,而其差异又局限于组织和经营管理的不同方式上。由此人们便认为,合作社如果引入股份公司的某些具体做法、某些组织和经营管理方法,就是蜕化;或者笼统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攀奥 陈利根 龙开胜
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是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的重要举措。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过程中,土地经营权应当被塑造为用益物权,入股的合作社类型应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具有"制度落实、要素整合、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但目前存在着法律规范滞后和配套制度缺陷两大问题。今后,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需遵循入股自愿、平等协商、有偿流转;集体所有、稳定承包、农业用途;合理期限、规范入股、权益保护三大原则。机制构建上,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提出现行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的指导性建议,并加强有关政策与配套设计,具体包括研究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登记制度、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入股保障机制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攀奥 陈利根 龙开胜
引导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是不断探索和丰富"三权分置"具体实现形式的重要举措。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过程中,土地经营权应当被塑造为用益物权,入股的合作社类型应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具有"制度落实、要素整合、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功能价值,但目前存在着法律规范滞后和配套制度缺陷两大问题。今后,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需遵循入股自愿、平等协商、有偿流转;集体所有、稳定承包、农业用途;合理期限、规范入股、权益保护三大原则。机制构建上,应按照"自下而上"的改革思路,提出现行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法律法规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不仅没能得到根本提升,而且制度表达与制度实践之间的背离现象愈加普遍,出现了从合作制向会员制蜕变的趋势。合作制度演变中的"会员制"困境,是参与合作社发展的多元利益主体不断博弈和斗争的结果,已为各利益主体所承认和接纳,显示出合作制度的变迁正在从动态的博弈向静态的均衡与停滞转变。因此,要切实保护普通社员或弱势农户合法的合作权益,就必须注入新的推动力量,打破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博弈均衡状态,推动合作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变迁,探索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的合作制度框架和合作组织发展道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宝玉 高歌
本文立足产权理论,阐释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农民产权“幻象”及其原因,并考察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致产权细碎化和强排他性,导致农民滋生产权“幻象”,弱化了村庄集体行动。(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具有自我强化功能,村股份合作社在利益分配、决策参与方面所发挥的调节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弱化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冲击,但组织化程度提高并未能缓解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弱化效应。(3)对人口规模较多、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人口流出的村庄,改革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弱化影响更为明显,而对人口规模较小村庄而言,改革却会提升村庄集体行动能力。本文结论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在产权细碎化情境下促进村庄集体行动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琳琳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尝试勾勒我国本土合作社的现实图景,同时兼与合作社"制度变异"说展开讨论。用西方经典合作社制度衡量我国合作社实践而后提出的"制度变异说"并不妥当,应建构适合我国本土的合作社评价标准。从实践来看,我国的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若干较固定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设置,如成员身份是入股者或管理者或使用者,分配制度包括一次让利、按股分红和保底分红等方式,合作社的决策基础是不同成员具有的差异化社会资本等。这与合作社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相一致,受到我国乡土社会"小同体合作"的理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及现代化农业的转型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琳琳
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尝试勾勒我国本土合作社的现实图景,同时兼与合作社"制度变异"说展开讨论。用西方经典合作社制度衡量我国合作社实践而后提出的"制度变异说"并不妥当,应建构适合我国本土的合作社评价标准。从实践来看,我国的合作社已经形成了若干较固定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制度设置,如成员身份是入股者或管理者或使用者,分配制度包括一次让利、按股分红和保底分红等方式,合作社的决策基础是不同成员具有的差异化社会资本等。这与合作社所嵌入的制度环境相一致,受到我国乡土社会"小同体合作"的理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及现代化农业的转型等方面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傅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汉锋 阮红新
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现存体制下既有内生制度冲突,又有外生制度冲突;这些冲突造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绩效低下。由于制度约束和路径依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演进方向在于进一步完善合作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吟棠
以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成立为契机,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供销合作事业能否在我国振兴,关键在于改革。近年来,理论界对于供销合作社改革的目标模式众说不一。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合作社的制度特征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没有真正弄清。本文试图通过对合作社制度特征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的探讨,逐一回答供销合作社改革应当向什么方向改,改什么,以及如何改的问题。笔者得出的初步结论是:①供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颖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亟待规范,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以保证发展活力。规范的标准与创新的边界直指体现合作制基本属性的合作机制的完善,具体表现为自我服务、民主管理以及民主控制几个方面。成员具备同质性、原则上基于使用进行分配、成员退出能力强即体现了自我服务的本质;民主管理表现为以按惠顾额分配管理权限为原则,落实了知情权与监督权;成员具有较大满意度及受益度与民主控制密切相关。
关键词:
合作社 规范标准 制度创新 合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