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2)
- 2023(15904)
- 2022(13527)
- 2021(12461)
- 2020(10471)
- 2019(24078)
- 2018(23497)
- 2017(45662)
- 2016(24930)
- 2015(28332)
- 2014(28636)
- 2013(28546)
- 2012(27420)
- 2011(25137)
- 2010(25837)
- 2009(24226)
- 2008(24459)
- 2007(22369)
- 2006(20049)
- 2005(18524)
- 学科
- 济(124989)
- 经济(124875)
- 管理(74147)
- 业(69978)
- 企(55581)
- 企业(55581)
- 方法(47838)
- 数学(41936)
- 数学方法(41564)
- 财(37950)
- 中国(34906)
- 地方(32492)
- 农(32235)
- 业经(24965)
- 制(23868)
- 学(23689)
- 农业(21505)
- 贸(21173)
- 贸易(21160)
- 易(20352)
- 务(20018)
- 财务(19976)
- 财务管理(19909)
- 银(19791)
- 银行(19763)
- 融(19619)
- 金融(19616)
- 企业财务(19002)
- 行(18918)
- 地方经济(17640)
- 机构
- 大学(368562)
- 学院(368486)
- 济(163551)
- 经济(160133)
- 管理(136317)
- 研究(132056)
- 理学(114605)
- 理学院(113260)
- 管理学(111531)
- 管理学院(110816)
- 中国(102814)
- 财(83284)
- 京(80283)
- 科学(76702)
- 所(67934)
- 财经(61811)
- 研究所(60333)
- 中心(60034)
- 江(59223)
- 农(59097)
- 经(55752)
- 北京(52023)
- 经济学(51330)
- 范(50183)
- 师范(49784)
- 业大(49248)
- 州(46904)
- 院(46498)
- 经济学院(45955)
- 农业(45752)
- 基金
- 项目(225682)
- 科学(177354)
- 研究(169092)
- 基金(162415)
- 家(139203)
- 国家(137952)
- 科学基金(117976)
- 社会(108255)
- 社会科(102717)
- 社会科学(102690)
- 省(87668)
- 基金项目(84405)
- 教育(77922)
- 划(73797)
- 自然(72903)
- 自然科(71181)
- 自然科学(71155)
- 自然科学基金(69888)
- 编号(68854)
- 资助(68372)
- 成果(58790)
- 发(52979)
- 部(51094)
- 重点(51004)
- 课题(49182)
- 创(45816)
- 国家社会(44320)
- 教育部(44174)
- 性(43916)
- 发展(43471)
- 期刊
- 济(196858)
- 经济(196858)
- 研究(123330)
- 中国(80593)
- 财(68785)
- 农(54320)
- 学报(53418)
- 管理(50944)
- 科学(49188)
- 融(42385)
- 金融(42385)
- 教育(41241)
- 大学(40998)
- 学学(38253)
- 农业(36134)
- 财经(33180)
- 经济研究(32300)
- 技术(31786)
- 业经(29904)
- 经(28579)
- 问题(25912)
- 贸(21830)
- 技术经济(20013)
- 业(18982)
- 国际(18600)
- 世界(18396)
- 统计(18306)
- 理论(17496)
- 商业(17181)
- 图书(17157)
共检索到593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童伟
凯恩斯总需求理论认为,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发展实行逆向调节,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实施扩大财政收入的收缩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实施提高财政支出的扩张政策。以此理论为依据,对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及其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财政政策严重背离总需求理论,财政收支随经济发展大起大落、多收多支、少收少支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地方财政极其脆弱,成为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隐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稳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群力 龚承刚
本文研究的证据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与地方产出波动性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包含了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仍然是稳健的。地方政府规模的提高显著地降低了产出的波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起到了稳定地方经济的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政府规模 波动性 自动稳定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洪源
当前我国国债规模进行现实考察 ,然后利用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的动态关系 ,构建了国债规模的稳定发展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以前年度的国债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条件 ,最后以 2 0 0 1年为初始条件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国债规模的长远变化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的扩张空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敬明
国内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导政策和基本手段,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也是引致宏观经济发生波动的要因。就两大政策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而言,力度上有大小之别;就两大政策分别单独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时,其作用又具有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两大政策如何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发挥其“正效应”,避免其“负效应”?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所做的研究,无论是深度上还是方法上,甚至可操作性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比如,两大政策如何配合的问题,大多数论著只是停留在“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可能有一定差距:从财政本身的结果(大规模赤字)来看,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但从这种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结果来看,大规模赤字并没有起到本应起到的扩张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澄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质,以更加成熟地运用财...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刘晓路
本文利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的情势转变特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比较符合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强调的"逆势而动"的特点,且有助于实体经济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税收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不符合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实体经济波动,但有助于价格稳定。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鲍灵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储德银 刘宏志
传统理论认为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政策决定,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格水平决定的财政理论(FTPL理论)引发了理论界对价格水平决定的重新思考。本文首先对FTPL理论及其有关争议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全面评价,然后通过建立双变量VAR模型以及在VAR模型中引入预算盈余的两种成分进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FTPL理论在1994~2010年间对于解释中国价格水平的变动更加具有合意性,这一结论对于今后稳定我国物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光坤
2015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发展活力有所增强,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经济将保持缓中趋稳态势。下一步,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定向调控和预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军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 城市财政 空间配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卢盛峰
基于199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财政宏观政策在发挥经济稳定功能中的实际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现行财政宏观政策并未有效发挥经济稳定作用,即财政收入政策只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物价稳定和防止通胀的功能,而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也只体现在经济产出增长方面;(3)进一步分周期波动阶段分析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要充分有效发挥财政宏观政策的经济稳定功能,需要深化财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不能过度依赖宏观调控,应该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微观制度安排的完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齐福全
本文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促进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根据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划分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别,并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解这种影响模式,将为判断2008年后北京市经济增长趋向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关键词:
波动 引致效应 “软扩张”效应 稳定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