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
2023(1785)
2022(1425)
2021(1370)
2019(2324)
2018(2227)
2017(3982)
2016(2297)
2015(2487)
2014(2468)
2013(2464)
2012(2356)
2011(2382)
2010(2518)
2009(2620)
2008(2671)
2007(2607)
2006(2422)
2005(2398)
2004(2235)
作者
(7884)
(6643)
(6451)
(6365)
(4252)
(3270)
(2895)
(2644)
(2498)
(2437)
(2338)
(2333)
(2309)
(2263)
(2172)
(2042)
(2040)
(1977)
(1932)
(1822)
(1783)
(1672)
(1663)
(1532)
(1514)
(1491)
(1486)
(1359)
(1352)
(1305)
学科
(10974)
经济(10965)
(8056)
管理(5417)
(4487)
(4017)
企业(4017)
理论(3964)
教育(3503)
中国(3248)
经济学(2927)
方法(2619)
业经(2384)
(2216)
(2189)
(2042)
(1980)
图书(1908)
书馆(1831)
图书馆(1831)
地方(1800)
(1760)
金融(1759)
(1652)
银行(1645)
(1598)
(1598)
环境(1558)
农业(1529)
(1486)
机构
大学(45268)
学院(41585)
研究(15910)
(14592)
经济(14268)
管理(11403)
中国(10952)
科学(10912)
(9767)
(9326)
师范(9277)
理学(8842)
(8770)
理学院(8626)
管理学(8447)
管理学院(8347)
(8036)
研究所(7944)
师范大学(7712)
(7178)
财经(6343)
中心(6306)
北京(6286)
教育(5929)
(5893)
(5890)
(5612)
经济学(5396)
(5368)
(4922)
基金
项目(21827)
科学(16826)
研究(16592)
基金(15367)
(13615)
国家(13487)
科学基金(10802)
社会(10364)
社会科(9691)
社会科学(9688)
(8167)
教育(8058)
基金项目(7790)
(7396)
成果(7221)
编号(6687)
自然(6316)
自然科(6124)
自然科学(6123)
自然科学基金(6026)
资助(5654)
重点(5455)
课题(5134)
(4760)
(4601)
(4340)
国家社会(4308)
大学(4243)
(4232)
中国(4218)
期刊
(20861)
经济(20861)
研究(16321)
学报(9590)
教育(8614)
中国(8352)
科学(7243)
(7177)
大学(6717)
学学(5830)
图书(5260)
(5194)
财经(4824)
(4212)
书馆(4188)
图书馆(4188)
管理(4103)
农业(3433)
问题(2801)
(2748)
经济研究(2736)
技术(2715)
(2687)
金融(2687)
(2255)
论坛(2255)
社会(2254)
资源(2185)
经济学(2083)
(2071)
共检索到6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傅荣贤  
[目的 /意义]从时空转向的角度,揭示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境遇,并为分析传统文化的近代化转型提供基于书目的解释与说明。[方法 /过程]以图书、学术和目录的相互建构为视角,在中西目录学此消彼长的语境中系统梳理古典目录学的近代化历程。[结果 /结论]时间上"范围古今"与空间上"兼及天下"的古典目录学,最终仅著录"中国""古代"的典籍;而西方目录学则成长为独步中西、超越时空的普世性体系,从而也为区域性和时间化的西方文明异化为世界性的普遍真理提供了书目体制上的学理铺垫。相应地,颠覆以西方为中心的目录学一元论话语,也是世界文明走向中西互补之健康生态的重要环节。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振田  
徐有富教授的目录学新著《目录学与学术史》一书的出版将古典目录学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理论上,该书作者对历代目录所构成的通代学术史性质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中国历代目录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术史的缩影"。方法上,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精心选择富有代表性的目录著作进行目录学研究与宏观的学术史建构;其二,紧紧抓住目录本身的要素特点,精心设计研究论题,进行目录学与学术史的研究工作。成效上,表现为学术史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扩大。该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汪宏帅  傅荣贤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也延及了现代目录学,而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某些理论气质呼应了这次批判。反对二元对立、反对人的一元主体性、反对理性总体化和反对元叙事是对西方现代目录学进行批判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气质的概括。对现代目录学进行后现代主义批判,应同时发掘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理论价值。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蜀  
司马迁对中国古典目录学的贡献徐蜀ABSTRACTByanalysingShiJibySimaQian,theauthorthinksitisnotonlyaclassicinhistoryandliterature,butalsohashadagre...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孙墨  
近代以降,许多中国传统学科的学科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价值受“西学东渐”之风影响而衰微严重。古典目录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中第一要紧事”,学科价值被忽视、贬斥极深。在“黜经重史”的风气下,古典目录学的传统学术考辨特点与史学治学方法及学术目的交叉相关,导致古典目录学的独特学术价值随着自身研究畛域界限的模糊而被渐渐忽略。文章通过将史学与对古典目录学易混淆的学科思想范式、研究方法与学术目的进行比较析辨,旨在呈现两者的会通与迥异,从而在学科认知上突显古典目录学在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彰显古典目录学的独特价值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本文初步分析了近代目录学的历史分期;研究近代目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探讨了近代目录学的一些有限显性特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全波  
千余年来,类书在目录学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先是被载入史部,后又被置于子部,甚至还有不少学者提议于四部之外为其另立一部;即使在子部中,类书先是被归入"杂家",后又被置于"事类"、"类书类"、"类事类"之中。类书在目录学中的演变根源于不同时代的类书发展状况,更体现了古人对类书的认知与评价。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杨思贤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斐章  
目录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实用价值的学科。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总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紧密相联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目录学的繁荣,而目录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为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华连  
文章全面论述了彭斐章先生融汇古今,博通中外的目录学理论体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探索重大课题,适应社会发展,把握目录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特色;作为学术带头人传道授业,开拓创新的卓越学术成就。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英  叶文青  文庭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目录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知识化(精确化、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是新时期目录学发展过程中两大最明显的特征。目录的本质是知识地图,目录工作的使命是绘制和构建知识地图,目录学是研究知识地图绘制、构建和利用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用知识地图学来替代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的新生。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芷新  
四部分类法是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最重要的分类体系,它的首创者是三国魏的郑默还是晋朝的荀勖,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文章从两位目录学家的工作出发,认为郑默没有开创四部分类法,也没有撰写《中经》一书,他的功绩主要是对国家藏书进行整理和排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柯平  刘旭青  
彭斐章先生的现代目录学思想是我国第三代目录学家思想的结晶和主体,其核心思想贡献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目录学。本文将彭斐章先生现代目录学思想划分为四个阶段:1951年至文革开始为学术思想的奠基时期,文革结束后至上世纪80年代为初步建立时期,上世纪90年代为理论体系形成时期,进入21世纪之后为纵深发展时期,以此展示出先生现代目录学思想不断开拓、不断成熟的过程。从学科体系、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教育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先生对于现代目录学思想的贡献,概括了其现代目录学思想的时代性和开放性、目录学继承的整体化与集成化、目录学发展的总结性与前瞻性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最后创新指出了先生所提出的"目录学是智慧之学"的重要观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羽离子  
中国的多种图书分类法及目录学在唐代已取得了高度成就并传入日本,对日本学术界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迄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日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雪飞  
对《目录学教程》一书的作者队伍、内容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揭示这部书对目录学发展的时代内容的总 结和在建构现代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