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9)
- 2023(13019)
- 2022(10523)
- 2021(9572)
- 2020(7916)
- 2019(17537)
- 2018(17164)
- 2017(33322)
- 2016(18040)
- 2015(19632)
- 2014(19679)
- 2013(19700)
- 2012(18480)
- 2011(16667)
- 2010(17238)
- 2009(16341)
- 2008(16735)
- 2007(15429)
- 2006(13925)
- 2005(13264)
- 学科
- 济(86331)
- 经济(86223)
- 业(81891)
- 企(72584)
- 企业(72584)
- 管理(65245)
- 方法(31829)
- 业经(29204)
- 农(26922)
- 财(26539)
- 中国(25911)
- 数学(23271)
- 数学方法(23089)
- 地方(20533)
- 务(19862)
- 财务(19840)
- 财务管理(19809)
- 农业(19779)
- 制(19741)
- 企业财务(18833)
- 技术(18465)
- 银(17216)
- 银行(17201)
- 行(16603)
- 融(16199)
- 金融(16198)
- 理论(15816)
- 策(15435)
- 和(15241)
- 贸(14280)
- 机构
- 学院(269715)
- 大学(264216)
- 济(115739)
- 经济(113490)
- 管理(104184)
- 研究(90539)
- 理学(87230)
- 理学院(86283)
- 管理学(85143)
- 管理学院(84607)
- 中国(75171)
- 财(58309)
- 京(56394)
- 科学(52777)
- 所(46434)
- 农(45499)
- 财经(45106)
- 江(43622)
- 中心(41295)
- 研究所(41219)
- 经(40792)
- 北京(36123)
- 业大(36009)
- 农业(35309)
- 州(35260)
- 经济学(35194)
- 范(33704)
- 师范(33391)
- 财经大学(33124)
- 院(32143)
- 基金
- 项目(164850)
- 科学(131647)
- 研究(122835)
- 基金(120235)
- 家(103165)
- 国家(102099)
- 科学基金(89198)
- 社会(80690)
- 社会科(76457)
- 社会科学(76440)
- 省(65944)
- 基金项目(62587)
- 自然(55964)
- 教育(54834)
- 自然科(54724)
- 自然科学(54710)
- 划(53857)
- 自然科学基金(53808)
- 资助(49007)
- 编号(48348)
- 发(40164)
- 成果(39479)
- 业(37226)
- 创(37147)
- 重点(36857)
- 部(36314)
- 课题(34253)
- 创新(33822)
- 国家社会(33322)
- 性(33162)
- 期刊
- 济(141710)
- 经济(141710)
- 研究(87944)
- 中国(57456)
- 财(48642)
- 管理(45114)
- 农(44241)
- 学报(38171)
- 科学(37322)
- 融(35419)
- 金融(35419)
- 农业(29901)
- 大学(29750)
- 学学(28274)
- 教育(26729)
- 业经(24947)
- 技术(24233)
- 财经(24092)
- 经济研究(21794)
- 经(20740)
- 问题(18049)
- 业(17653)
- 技术经济(15757)
- 贸(14424)
- 现代(14077)
- 世界(13664)
- 商业(13454)
- 财会(13015)
- 国际(12684)
- 经济管理(12639)
共检索到430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翁小丹 江悠悠 李茂琴
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出现流动性过剩,国家采取了包括加息、发行特别国债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是这些方法也使我们面临较大的风险。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保险业对于消除流动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消费疲软,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应对未来多种风险,进而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多种功效。应通过立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标准、项目和商业保险的经营地位、范围等,促使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两者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庆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探寻其产生原因,提出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 货币供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庆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探寻其产生原因,提出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 货币供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熊伟
一、江西保险业发展现状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控长江而接武汉,通苏沪而带粤闽,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纵横贯通全境,区位优势独特。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4200万,森林覆盖率达到67%。近年来,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西走出了一条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路子,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金融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魏华林
开放保险市场与发展民族保险业略论武汉大学保险系魏华林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实行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保险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选择,其意义不仅在于引进海外保险资本,同时在于其保险资本背后所蕴含的对传统保险经营体制所带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珍
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需要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一个突破口 ,只有沿着这个突破口加紧深化改革 ,并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 ,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才会好转。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就业压力 市场竞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建清 孙彬
近期发生的美国次级债危机是以流动性危机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危机。通过回顾并运用危机理论分析这次危机的形成过程,本文发现,市场信心丧失是由货币创造型的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危机及"流动性黑洞"的主要原因,同时,维持稳定的信心是市场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危机爆发时期,政府应极力挽救市场信心,但经济稳定时期也必须注重维持稳定的市场信心。稳定市场信心必须加强预期管理,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引导投资者行为,避免预期趋同化,鼓励提供差异化信息;重视加强市场宏观管理和监管;加强市场微观结构的建设;适当时机可采取国际间协调性的政策措施等。
关键词:
流动性危机 次贷危机 市场信心 预期管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荣华
目前关于流动性过剩的认识很混乱,多数文献只看到流动性过剩所表现出来的现象,而没有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流动性是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用于抵御风险的那部分物质财富;如果这部分财富超过了抵御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如果微观经济主体所持有的流动性超过了用于防范其个体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出现了微观流动性过剩;如果整个国家所持有的流动性超过了用于防范社会整体风险所必要的数量,就出现了宏观流动性过剩。这样定义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使得微观流动性过剩和宏观流动性过剩是统一和协调的。但是,宏观流动性过剩并不等于微观流动性过剩的简单加总。一般而言,经济主体组合成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宏观流动性,要少于经济主体...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本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权衡
本文从居民收入流动角度研究收入不平等。本文指出,收入流动是指某个特定的收入组人员的收入在经过了一个时间序列变化后,其所拥有的收入份额或者所在的收入组别(以五等份分组来计)所发生的位置变化;收入流动性不仅可以从实质上改善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且也可以减少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所产生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矛盾。本文对收入流动性理论内涵、测度标准以及实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提出了收入流动性理论与实证分析框架。
关键词:
收入流动性 理论与实证 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哈继铭
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升新兴市场资产价格全球经济失衡现象仍在持续,当前表现为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和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与石油输出国的顺差。顺差国大部分经常账户顺差以增持外汇储备的形式流入美国,压低美国长期利率,刺激其消费增长,经常账户赤字和资本账户盈余不断扩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詹欣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我国所面临的经济过热和轻度通货膨胀等现象都与之有密切关系。本文将从开放经济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来说明积极发展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是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并对现阶段中国如何发展对外投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树瑛 董水平
从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概念入手,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提出应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的积极方面,发展融资市场,既要考虑国际因素,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支持中国实现在全球的经济资源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又要考虑国内因素,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视角,疏导流动性,引导其向中西部、三农、中小企业、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廉租房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发展资本市场,寻找更直接更广泛的资金出口,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融资市场 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谭启俭 韦松
高科技发展隐藏着许多风险 ,如何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是保险业面临的新的课题 ,它不仅关系到高科技的继续发展 ,也对保险业本身有一定的影响。保险人可以通过提供多种高科技保险来化解高科技风险 ,使高科技得到更大的发展 ,使之更好地为保险业服务。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张云矿
在我国积极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于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区域一体化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错配、抑制产业同构和提升市场潜力等机制缓解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市场潜力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削弱了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上游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产能过剩的缓解效应更为明显;区域一体化提高了新兴产业的产业同构程度,进而加剧产能过剩;财政压力和金融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国有企业更为明显,而土地支持的调节效应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明显。据此提出拓宽要素大通道、打造产业大格局、推进市场大统一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