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6)
2023(10997)
2022(9228)
2021(8685)
2020(7086)
2019(15832)
2018(15358)
2017(28769)
2016(15331)
2015(16289)
2014(16315)
2013(15709)
2012(14672)
2011(13204)
2010(13783)
2009(12762)
2008(12787)
2007(11989)
2006(10698)
2005(9657)
作者
(43645)
(36563)
(36082)
(34382)
(23476)
(17484)
(16308)
(13841)
(13778)
(13306)
(12386)
(12272)
(12047)
(11613)
(11578)
(11121)
(10692)
(10674)
(10583)
(10404)
(9030)
(8938)
(8716)
(8508)
(8392)
(8167)
(8154)
(8088)
(7373)
(7318)
学科
(56397)
经济(56324)
(52501)
管理(50653)
(44862)
企业(44862)
方法(22280)
技术(19208)
中国(18164)
数学(18059)
数学方法(17687)
(17206)
(16930)
业经(13969)
(13184)
(13155)
技术管理(12708)
(12527)
(11721)
银行(11710)
理论(11606)
农业(11371)
(11270)
(11118)
金融(11117)
(10600)
贸易(10586)
地方(10353)
(10348)
(10066)
机构
大学(218779)
学院(218275)
(88902)
经济(86858)
管理(85665)
研究(74680)
理学(72534)
理学院(71747)
管理学(70556)
管理学院(70100)
中国(57141)
(45788)
(44609)
科学(44579)
(37192)
(34773)
财经(34325)
中心(34209)
研究所(33386)
(32494)
(31119)
(29667)
师范(29430)
北京(29089)
业大(28927)
(27796)
(27238)
经济学(26552)
财经大学(25350)
农业(25022)
基金
项目(141366)
科学(113381)
研究(106691)
基金(102582)
(89944)
国家(88739)
科学基金(76553)
社会(68084)
社会科(64580)
社会科学(64563)
(55596)
基金项目(52486)
教育(48999)
自然(48301)
自然科(47294)
自然科学(47280)
(47197)
自然科学基金(46498)
编号(42081)
资助(41390)
成果(36291)
(34869)
重点(31668)
创新(31550)
(31159)
课题(30546)
(30361)
(28484)
国家社会(28371)
(26972)
期刊
(103802)
经济(103802)
研究(70265)
中国(48883)
管理(36067)
(35183)
学报(32288)
科学(31647)
教育(30439)
(30026)
大学(25186)
学学(23414)
(23046)
金融(23046)
技术(20579)
农业(20273)
财经(17909)
经济研究(16100)
业经(15972)
(15528)
科技(14303)
问题(12517)
技术经济(12447)
(11806)
论坛(11806)
(11271)
图书(11115)
(10950)
(10796)
(10544)
共检索到342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颖  
原创性、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位居中国重大科技项目体系的“金字塔尖”,是科技决策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之一,但对此类项目的科技决策研究尚存空白。本文指出,此类项目的科技决策逻辑应能界定“超强科学性”,还需应对组织管理超复杂、工程实现超高难度、经费审计这三类决策难题。本研究选取近30年来全球科技界已建成的原创性、引领性级别的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佼佼者,即由美国主导、欧洲、加拿大主要参与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项目为案例,凝练总结出此类项目的决策逻辑及方法,为“十四五”及2021—2035年中长期时段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科技决策补充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探究,并期许引起科技政策研究界对这一重要课题的深入挖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小芹  
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着不可替代的贡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已开展四年了,各批立项院校已陆续验收。客观地看,三年建设期中,100余所高职院校深入进行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美琴  马超峰  
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实践中,往往存在普及率与使用率不匹配问题,因而项目可持续性成为研究重点。通过18个样本村的多案例比较,从治理规则、资源禀赋和参与激励三个层面分析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践逻辑。研究表明:政绩考核与项目打包共同构成了项目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而在比较的基础之上,选择借用资源并规范其内在不足,形成了外在激励与内生参与两种有效的可持续推进模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继武   贾宇娴  
既有国家安全的研究大多将国家安全状态与过程看作是国家理性建构的结果,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可以影响到国家安全信念、国家安全决策、安全共同体和国家安全状态四个环节。亦即国家情感和领导人情感会影响国家安全信念的生成,民众与领导人的情感既能够塑造国家安全决策的制定过程,又可以策略性地推动国家安全政策的落实。国家间的情感依恋和情感信任有助于推动安全共同体的构建与维系。领导精英的情绪控制和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国家安全状态的达成,因为愤怒与仇恨等原生性情感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而工具性情感在特定条件下则可以促成国家间的合作。厘清国家安全的情感逻辑有利于完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同时也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全球安全倡议的价值,为实现上述中国的安全方案提供可行的微观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何知仁  乔依德  
本文以美联储为例,梳理了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央行通过影响风险感知的渠道驱动本国及全球金融周期并挑战全球金融稳定的一些典型事实。基于此,本文厘清了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下国际社会需要建立系统重要性国家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的逻辑。最后,本文提出协调机制的宗旨、目标和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这些成果将为2016年G20会议及其他国际多边会议在全球金融治理领域内的议题设置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蒙思敏  
文章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初始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PPP、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投资基金模式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逻辑,并以PPP项目为例,构建Probit二值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微观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行政效率、行政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微观要素会通过影响PPP项目的失败率进而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胜利  潘云涛  赵筱媛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包括:(1)公共认知和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2)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3)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质量管理学:一是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二是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三是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四是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机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创新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祁春节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功能性改革和组织性改革。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入手,阐述农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互关系,以科斯参照系替代新古典的阿罗-德布罗参照系,初步提出现代农业生产-供给体系理论;重新认识现代农业,尝试性地提出现代农业的"三维系统"理论,从学理上基本厘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农业生产-供给系统是"生产要素+技术+组织形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综合体。据此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的一个核心是思维创新,两个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贻芳  白云翔  
科学研究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是逐步发展的。从放大镜、显微镜等简单扩展人的观察能力的小仪器到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一直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道路,世界科技强国都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放在科技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我国经济实力已逐渐与发达国家相比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必然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聚焦重大科学前沿做出重大发现,如何对我国的科技和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如何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都是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介绍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设施在重大科学突破、多学科发展、人才队伍培养、产业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设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对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设施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健  
随着我国重大科技计划门类的不断增加,其管理必须不断创新。本文分析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基本特征,以及我国在重大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新形势下重大科技项目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懋明  
关于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的几点考虑国家科委副秘书长兼综合计划司司长黎懋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它使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从技术上、组织管理上和运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庄芹芹   王颖   王起健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推动大国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支撑。从理论逻辑出发,实现良性循环要整合三大体系、畅通六大循环路径。其中,关键核心技术是源头活水,决定了循环质量;产业是核心载体,塑造了循环动力;金融是保障力量,影响了循环效率。针对当前我国循环堵点,借鉴发达国家高效良性循环经验,应完善宏观顶层机制设计,推动政策协同和落地衔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撑,打通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市场导向的循环机制,构建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以人才链为关键纽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循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少保  
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有利于完善我国决策咨询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进一步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新世纪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现实中,我国高校智库要服务政府决策,在组织管理体制方面面临一些障碍且运行机制也较为滞后,导致其研究成果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政府决策需求。因此,高校智库应在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不断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郭绒   严梓洛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强国”国家重大战略寄托着党和国家对于通过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殷切期望和深沉期待。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模型建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国家安全稳定、兴旺发达、文明昌盛、人才济济和具有强大国际权威的高水平大国,依赖于安全能力、核心技术创新力、文化软实力、人才竞争力与全球领导力五个核心国家能力的支撑。国家逻辑视角下教育强国价值实质就是以教强国,即通过教育凝聚支持国家发展的五个核心能力,实现以教安邦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以教兴国促进国家兴旺发达、以教育才满足国家人才需要、以教化人建设国家精神文明、以教立世塑造国家国际权威,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由此构成以教强国模型。以教强国是教育的个体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和教育性价值统一于国家发展、回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其所内嵌的“教育-国家能力-国家水平”的价值链揭示了教育发展与国家发展的深刻关系,展现了“教育为国”的使命担当。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立彦  
我国当前实行的审计监督制度,起始于1982年宪法。二十多年来,以审计署和地方审计厅局组成的审计系统,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10年新年到来之际,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暨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温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