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5)
- 2023(9449)
- 2022(7827)
- 2021(7309)
- 2020(5756)
- 2019(12643)
- 2018(12373)
- 2017(22684)
- 2016(12738)
- 2015(14781)
- 2014(14926)
- 2013(14620)
- 2012(14373)
- 2011(13186)
- 2010(13960)
- 2009(13230)
- 2008(13354)
- 2007(12476)
- 2006(11605)
- 2005(11009)
- 学科
- 济(74470)
- 经济(74394)
- 管理(34815)
- 业(27264)
- 企(22397)
- 企业(22397)
- 方法(22313)
- 地方(20766)
- 学(18697)
- 数学(18602)
- 中国(18451)
- 数学方法(17911)
- 农(14812)
- 地方经济(14209)
- 业经(14023)
- 理论(12897)
- 财(12594)
- 制(12296)
- 教育(10930)
- 融(10443)
- 金融(10441)
- 和(10143)
- 农业(10014)
- 环境(9964)
- 银(9797)
- 银行(9779)
- 行(9397)
- 体(9272)
- 发(8998)
- 经济学(8781)
- 机构
- 大学(202196)
- 学院(199955)
- 济(83833)
- 经济(81747)
- 研究(75086)
- 管理(65668)
- 中国(58067)
- 理学(53553)
- 理学院(52758)
- 管理学(51422)
- 管理学院(51029)
- 科学(45742)
- 京(44557)
- 财(40105)
- 所(39565)
- 研究所(35055)
- 江(33975)
- 中心(33529)
- 范(31590)
- 师范(31345)
- 财经(30535)
- 北京(29271)
- 农(29240)
- 州(27407)
- 经(27198)
- 经济学(26997)
- 院(26479)
- 师范大学(25261)
- 业大(24776)
- 省(23823)
- 基金
- 项目(116229)
- 科学(90095)
- 研究(88560)
- 基金(81068)
- 家(70125)
- 国家(69494)
- 科学基金(57993)
- 社会(55514)
- 社会科(52345)
- 社会科学(52329)
- 省(45521)
- 教育(42063)
- 基金项目(40159)
- 划(38267)
- 编号(36450)
- 资助(34315)
- 自然(34143)
- 自然科(33258)
- 成果(33254)
- 自然科学(33251)
- 自然科学基金(32588)
- 课题(27462)
- 重点(27405)
- 发(26543)
- 部(25273)
- 国家社会(23144)
- 年(22886)
- 性(22637)
- 创(22452)
- 大学(21896)
共检索到33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伟
从历史使命的工作方法出发,马克思方法论的主旨在于打破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解释学循环工作图式,还原"历史",解救"科学"。其规划的工作路线是历史——科学,工作模式是历史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表明:政治经济学的特殊逻辑是历史(存在)的实践活动——生产发生史,从而将学科方法论落实为"发生学(方法)"。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模态是系统模型分析(方法)。内在构造的生成路径是逻辑模型-理论模型-计量模型。因此,劳动价值论上的实践逻辑即为实践的解题要素,意味着既有"教材方法论"的真正的破题。当下研究亟需从"专业遮蔽"中挣脱出来,以超越性行动进入实践域,在根除认识悖谬中达成对事实的彻底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久儒
卢卡奇《青年黑格尔》一书的副标题即"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实际上,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现代性历史反观构成了其社会历史批判理论的逻辑主线和中心环节。因而,不能将卢卡奇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考察简单地视为对青年黑格尔思想的诠释,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的阐释定向和现实基础上,即辩证逻辑意义下的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经济学说的交互关系。换言之,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哲学变革为政治经济学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同时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带来的"术语革命"为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论内容和现实基础。由此可见,卢卡奇解读青年黑格尔思想的目的在于澄清辩证法和经济学的关系,借此也自觉地形成了其社会历史逻辑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魏旭 陈冬源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将经济学研究的"两条道路",即将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有机统合起来运用科学的抽象力构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既包含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也包含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史的批判。马克思对逻辑方式与历史方式有机统一方法的运用,始终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现实的社会主体的统摄内加以使用的。理解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必须将其与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结合起来。在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并不是要求逻辑与历史的严格一致,而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事后的逻辑分析。马克思在思维行程的第一阶段(研究过程),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形式抽象出最一般的规定——商品一般后,以此为叙述起点,最后又在思维行程的进一步发展中再现了资本商品这一思维总体(叙述过程)。将马克思所运用的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的方法理解为"逻辑的开端与历史的源起相对应"是对马克思的误读,而将其归于恩格斯对马克思方法的错解同样是对恩格斯的误读。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哲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和原则性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和再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涵。围绕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系统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决定、来源以及理论载体,强调了马克思构建其宏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夯实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方法论 解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良文 黄强
在经济学方法论发展过程中,关于李嘉图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一直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其抽象法引起了争论。可以说李嘉图对抽象法的运用不仅仅解决了当时要研究的问题,更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抽象法已经无处不在。肯定了李嘉图对这一方法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抽象法的产生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认为经济学研究应该将逻辑抽象法与历史描述法相结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政
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条迥然相异的思维路线。一条路线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突出代表,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另一条路线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代表,认为二者是分立的。由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将方法论外在于政治经济学,不仅方法论的研究不能深入、系统,更制约着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继承马克思的思维路线,坚持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统一原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政
在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存在两条迥然相异的思维路线。一条路线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突出代表,认为二者是统一的;另一条路线以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为代表,认为二者是分立的。由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与前苏联政治经济学将方法论外在于政治经济学,不仅方法论的研究不能深入、系统,更制约着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应该继承马克思的思维路线,坚持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统一原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光伟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的活的社会有机体,即开放结构;开放的视角使马克思确立了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总体认识观,即社会有机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是历史(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结构的耦合,即通过以实践为中介的开放结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整体、辩证的逻辑结构,核心内容和规定是劳动价值论对于商品生产发展逻辑的系统性表现。劳动价值论和企业理论的关联研究进一步实证了开放结构中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它使历史与逻辑的辩证法具象化为微观层面的价值生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宏观价值决定,定格为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数理逻辑。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核心的出发点,在于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版"和21世纪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工作体系中"方法论规范"与"理论规范"的辩证结合关系及其一般推进机理,并将其引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范的针对性研究中。依据《资本论》的工作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具体化在"方法论品性"和"理论品格"层面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上可以构造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结构;相应的,具有四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经济空间中性论源于将经济空间予以绝对外生化考察的经济学理论,将经济空间予以"容器"化、"黑箱"化、"工具"化,使经济空间陷于中性的境地,割裂了空间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系,拘囿了经济学范式的空间维度,滞缓了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演进。关于经济空间如何非中性,应通过丰富其内涵——判定和概括经济空间的社会性,来确立起经济空间能够非中性的基本前提,并从动态的角度来展现外在表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根本逻辑。内生化逻辑决定了经济空间的非中性。在社会性的前提下,经济空间非中性的根本逻辑是经济空间的资本化,这不是绝对地由理论推演而来,而是从普遍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性认识,其对于空间经济学实践维度的现实问题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空间 非中性 社会性 资本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霞
马克思终其一生有三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剩余价值论,辩证方法及其政治经济学方法尤其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资本论》及其逻辑结构体系是政治经济学"六册计划"结构的具体化,是把辩证方法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第—次尝试,旨在凸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辩证法的逻辑运动,并从总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反映经济的社会形态的现实运动,由此而形成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方法。国内外关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II)即《资本论》及其准备稿和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出版,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翻译出版工作的启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