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26)
- 2023(12363)
- 2022(10249)
- 2021(9565)
- 2020(7910)
- 2019(17750)
- 2018(17344)
- 2017(31463)
- 2016(18482)
- 2015(20199)
- 2014(20216)
- 2013(18937)
- 2012(17416)
- 2011(16005)
- 2010(16112)
- 2009(14737)
- 2008(14718)
- 2007(13288)
- 2006(11713)
- 2005(10708)
- 学科
- 济(59491)
- 经济(59385)
- 管理(52674)
- 业(47714)
- 企(40000)
- 企业(40000)
- 方法(26124)
- 中国(22532)
- 数学(22398)
- 数学方法(22108)
- 教育(21175)
- 财(20953)
- 制(17610)
- 学(16951)
- 农(16581)
- 业经(14214)
- 理论(13787)
- 务(12772)
- 财务(12742)
- 财务管理(12710)
- 体(12166)
- 企业财务(12162)
- 技术(12124)
- 贸(12015)
- 贸易(12011)
- 易(11729)
- 银(11679)
- 银行(11637)
- 融(11070)
- 金融(11067)
- 机构
- 大学(261651)
- 学院(254065)
- 济(95345)
- 经济(93217)
- 研究(91082)
- 管理(87948)
- 理学(76075)
- 理学院(75044)
- 管理学(73648)
- 管理学院(73123)
- 中国(61369)
- 科学(56439)
- 京(55620)
- 财(48764)
- 所(46785)
- 农(46432)
- 研究所(42642)
- 范(42547)
- 师范(42103)
- 业大(39903)
- 江(39883)
- 中心(39561)
- 财经(38289)
- 教育(37599)
- 农业(36718)
- 北京(35188)
- 经(34804)
- 师范大学(34623)
- 院(32441)
- 州(30867)
- 基金
- 项目(170366)
- 科学(135407)
- 研究(124595)
- 基金(122974)
- 家(109618)
- 国家(108586)
- 科学基金(91197)
- 社会(79377)
- 社会科(75063)
- 社会科学(75044)
- 省(66995)
- 教育(65275)
- 基金项目(64413)
- 划(59418)
- 自然(58870)
- 自然科(57546)
- 自然科学(57524)
- 自然科学基金(56571)
- 编号(49610)
- 资助(48827)
- 成果(43218)
- 重点(40538)
- 部(39822)
- 课题(38437)
- 发(36300)
- 创(36024)
- 制(35370)
- 教育部(34625)
- 性(33836)
- 创新(33539)
共检索到38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晋
单位视角是审视中国学校组织运行不能回避的视角。学校教育性的发挥与单位制度运作有契合的一面,也有不适的一面。首先,单位制度本身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一重影响;其次,事业单位制度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二重影响;再次,教育性单位制度的内部运行理路对学校教育性构成第三重影响。因此需诉诸于学校单位去"单位化"之制度设计。
关键词:
单位制度 教育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重达 吕斌
单位制度在中国解放后建立,实现了较强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成为国家进行社会调控和整合的工具,还有效缓解了建国初期城市就业压力,提供了社会福利保障,并塑造了计划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基本结构特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传统单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位制度的许多社会功能也逐渐被剥离或弱化。分析了传统单位制度的社会功能,以及在制度改革后的社会转型期这些社会功能是如何由新的制度来完成的。从这些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中可看出,单位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改革应该借鉴传统的单位制度,寻找新的途径来完成对中国城市社会的管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我国的单位体制尽管自市场化改革以来逐渐弱化,但至今依然在总体上对学校教育的资源配置、干部任命、人事管理乃至学校的专业自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学校作为传统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依然保留着鲜明的单位制度特征。对学校教育的科层制架构与运作的反思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之一,我国的教育改革还需面对中国学校科层制的独特问题。当今我国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瓶颈是单位制与科层制相互交迭的结果,从单位制与科层制两个视角分析当今我国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体制困境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并明确改革所应致力的方向。
关键词:
单位制度 科层体制 学校教育 学校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文杰 范国睿
作为20世纪教育学历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去学校化社会》自问世以来便备受关注。50多年前,身处激进与动荡的社会思潮与社会现实环境中的伊利奇,反思和批判制度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建构开放学习网络为核心的“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这一思想在理论上引发了关于教育价值与功能的论辩;在实践上激发了以“去学校化社会”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制度变革的种种探索。但该思想忽视了学校在普及教育和发展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具有不对称性,所提出的“学习网络”具有潜在的不平等性,因而受到批评。而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学校关闭给传统的学校教育带来挑战。这赋予“去学校化社会”思想新的时代价值,引发人们对该思想的再度关切。智能技术的教育应用,不仅为“去学校化社会”思想提供了现实技术条件,更引领人们超越“去学校化社会”思想、重构迈向新教育生态的教育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彦辉 刘威
由于任何公共物品都具有供应的相联性和排他的不可能性两个特征,导致集团成员在公共物品的消费和供给上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公共物品的供给是一个典型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作为整个社会制度变迁的一部分,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经历了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变革,不同历史时段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具有不同的特征。单位体制所形成的“政府—单位”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已经不能满足转型时期社区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在单位制解体和单位功能弱化的背景下,城市基层社区将替代传统单位,成为城市社会整合的又一种制度性选择,构成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赵炬明
与北美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组织与管理有两点根本不同: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和单位制度,其他不同均源于此。这两点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因此这些特征不会迅速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过去的十余年,制度化的精英主义依然如故,但单位制度却受到市场化改革的严重挑战。本研究所考察的大学仍保持其单位制度,但学校里的某些变化开始改变其性质。本文进而讨论了这些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大学 组织 精英主义 制度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天宝 柴彦威
单位制研究具有理解历史、解读转型和规划未来等重要意义,单位制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则是单位制研究的基础。单位制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不仅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以及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均给单位质制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偶然性因素的作用同样巨大。已有研究加深了对单位形成的认知,但在单位文化及心理、单位制形成影响因素的确切性和不同类型单位的成因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
关键词:
单位制 形成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学军
既有的解释我国学校教育制度产生原因的分析视角,或淡化了世界因素的影响,或未能深入地回答"为什么晚清政府选择教育作为回应挑战的重要手段"、"为什么模仿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它们倾向于将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理解为政治自觉的结果。然而,表面上的政治自觉,实则根源于意识不及的文化-认知因素,它与晚清时期世界观的转变深深勾连,正是新的世界观合法化了民族国家模式。而支撑民族国家模式的各种信念又使晚清士大夫相信,建立学校教育制度是造就政治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意指高校中的科研活动都应有利于教育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原则为高校科学研究行为设定了一条道德底线,它所规范的主要是教师的科研行为,所调节的主要是科研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本原则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科研活动发展到“大科学”时代的产物。为贯彻这一原则,当前在我国高校特别需要做的是:重新定义高校的科学研究;引导研究者更自觉地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操守;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摒弃科研的庸俗数量化指标,试行同行公开评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活动 教育性原则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京
知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内在特征和价值体现。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行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单位制度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生存的制度环境,及在制度变革中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冲破单位制度束缚是知识创新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单位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文化 学校文化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丙元
管理的出发点最终决定了管理行为的归宿。最佳的学校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体现和发挥学校组织的教育性,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以教育为出发点、不以学生发展为旨归的学校管理必然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力量。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蕴含教育的精神和信念。
关键词:
学校管理 教育性 组织 学生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管兵 夏瑛
治理研究的核心是要确定和解释不同治理模式的制度特征及效果差异性。本文聚焦特大型城市中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的制度安排,以上海、广州、香港为例,界定了这一社会治理领域的3种模式:项目制、单位制、混合制。以项目制为特点的上海社区公益购买服务计划以具体的项目作为购买服务的标的,由社会组织竞标承接特定的服务项目,该模式可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单位制为特点的广州社区公共服务是以在各个街道设立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基本做法,这一模式努力提供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对社会组织设有较高门槛,为获得支持的社会组织提供持续性支持,唯社会组织发展缺乏专业分化。以混合制为特征的香港模式针对不同人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福华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战略已开始从单位制到项目制的战略转型:建国后重点高校建设有明显的"单位制"特征;"211工程"、"985工程"具有"项目制"的部分特征;"2011计划"已具有显著的"项目制"特征。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实现战略转型的基本思路是淡化或停止实施"单位制",深化和扩大实施"项目制"。为顺利实现这种战略转型,必须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单位制 项目制 高等教育 重点建设 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